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疾病知识 > 打拼10年,他成了中国骨科耗材的老大

打拼10年,他成了中国骨科耗材的老大



小邵院长

提起福建的医疗印象,“莆田系”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魏则西事件更是将其恶名推向高峰。

但,福建,并不仅仅只是“莆田系”,也有救人扶伤的优秀公司!

今天的主角,就是国内创伤类植入耗材领域市场排名第一的大博医疗,他以一己之力拯救了莆田系犯下的恶。

1

什么是创伤类植入耗材呢?

就是当人受伤时,如车祸遭受的骨折等情况,需要进行修复护理,这时候包括髓内钉、金属接骨板、骨针及螺钉等内固定系统就应运而生了。具体如下图所示:

乍看之下,这些钉钉板板很普通呀,有啥稀奇的呢?

别小看了这些东西。他们可是毛利率高达80%以上的耗材!

能够放进身体里的东西,技术门槛和审核的门槛一定不会低。

首先,这些耗材不仅要贴合人体的组织结构,还要长期停留在人体内,关节置换类的一般使用时间15-20年。

产品稍有差池,就是关乎康复的头等大事,因此国家对研发、生产、流通等全环节进行严格监控,行业壁垒高。

其次,由于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是特殊的,而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又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因此,生产设备都是根据自身工艺定制的,并且不断微调、改良工艺和经验,无法一蹴而就。

这是一笔“和时间做朋友”的商业模式。

上面两点,保证了生意的高壁垒,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病人来说,既然选择了手术,就一定会选择最好的产品,价格通常是最微末的考虑因素。

这就是医药产品,通常都能够获得支付溢价的原因。

目前创伤类是我国骨科植入类耗材的最大类别,年的市场份额为31.12%,而大博正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

2

大博的创始人林志雄,生于年。

林志雄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年前往日本国立千叶大学骨科研究室进修。

长年在一线工作,又到国外开了眼界,他深知这里面的潜力和机会。

年,林志雄归国创业。

这时,林志雄的专业背景起到了关键作用。骨科植入类耗材是个多学科交叉行业,如果没有他长年在一线的诊治经验,很难清楚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最适合病患,最容易满足市场需求的。

一个成熟的产品,从设计到检测再到临床通过,并获得验证,往往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这么漫长的时间,通常能够把资金薄弱的创业公司给耗死。

而林志雄的专业经验,让这一过程得以大大压缩,将临床经验转化为产品设计经验,一路快马加鞭,年底就获得了医疗机械注册证。

截止今天,大博的各类耗材产品已经有个规格,是国内骨科植入类耗材覆盖最全面的企业。

产品生产出来了,下一步的难题就是卖货。

骨科耗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次手术都需要使用到非常多且细碎的零件,并且每个病人的手术都需要使用同一厂商的产品,包括配套的手术工具。

万一手术做到一半,忽然发现零件与零件、零件与工具不匹配,那麻烦就大发了。

没有人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

正是因为每一家的厂商都有产品的差异,因此手术医生就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

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壁垒,学习的成本是很贵的啊,所以一旦医生接受了相应的产品培训之后,通常不愿意轻易更换。

对于如今已是国内老大的大博来说,现在是轻松了,但当年开拓的时候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大博能够获得成功,两个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第一是起得早,作为本土最早的骨科植入类耗材厂商之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趁早把跨国公司覆盖不了医院的坑给占住了。

第二是引入有经验的人才,其中有两个人需要提一下。

早期的渠道功臣是林志雄的胞弟林志军,他之前就职于厦门伊耐特医疗器械公司,有着一定的渠道经验,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年之后,请来了辛迪思的中国区总经理罗炯,这一步很重要。

辛迪思是全球创伤类医学的领导者,后来被强生收购,它的缔造者制定了骨科创伤领域的AO标准,市场份额也是最大的。

由这个领域的跨国公司龙头的职业经理人来操盘渠道,无疑对于大博建立在一二线城市的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大博的产品目前覆盖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数量更多。

罗炯功不可没。

3

站稳了脚跟,大博的业绩开始飞跃,连续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

过去4年多,毛利率也不断提升,从年的79.28%稳步涨到今年的82.64%。

这是公司竞争力强化的表现。

业绩上有“白马”相。那行业呢,天花板如何?

CFDA南方医药研究所的数据告诉我们,年我国骨科植入类医用耗材市场销售额为亿,预计至年销售额为亿至亿之间。

换言之,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15%左右。

这是一个相当稳定,并持续中速成长的行业。

当然,作为龙头,份额在壮大,大博的成长速度要更快一些,这是可以保证的。

过去三年,大博的产能利用率均在%以上,长期负荷生产,终于等到了IPO,有钱可以扩大生产了。

募资近10亿,其中产能扩建就占了7亿。

细分的话,包括创伤钉类万件、板类50万件;脊柱类钉类55万件、板类及融合器10万件;关节类髋关节假体2.5万套、膝关节假体1.5万套。

建设完成后,预计可以支撑未来5-8年的需求。

各方面资料来看,这是一匹稳稳的大白马,那么是不是现在就要骑上去了呢?

4

别急。

一家公司能不能成为大牛股,不仅仅取决于自身和行业。

我们做分析的,不能报喜不报忧。

大博虽然贵为本土龙头,但年的市场份额也仅为4.62%。排在他前面的,还有3家跨国大公司。

国内排名第一的强生,份额几乎是他的4倍。

这还不是一场平等的对抗。

比如说在脊柱类产品上,大博的份额只有1.61%,只能说是在夹缝中生存。

与巨头强生相比,大博只能算是婴儿。

更可怕的是,强生近几年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增加,年只有12.63%,年已经涨到16.19%了。

这真是个让人忧伤的问题。

前面行业规律我们讲过了,强者恒强是这个市场的主旋律。

年,强生在全球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的营收为93.34亿美元,龙头地位无可撼动。

好吧,让我们流一会口水先,多么庞大的市场前景啊!

局势虽然严峻,大博虽然仍然还小,但这不就是成长股投资的魅力吗?

从上面的市场份额变化也可以看得出来,强生虽然很强,但大博也在不断成长啊,他们都在不断啃食那些竞争力更弱的三线厂家份额。

尤其是,过去的大博,专注于在“创伤类产品”的单点突破,脊柱类产品才刚刚进入,而关节类产品还没有发力呢。

环顾全球市场,关节类耗材才是老大啊,每年65岁以上老人的骨关节炎发病率超过了60%,比偶发性的创伤疾病要大得多。

之所以我国关节类市场规模还不大,主要还是市场观念和消费能力的问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这个领域的前景非常诱人。

大博以前精力顾不过来,资源也不足,如今IPO了,钱粮充足,发力关节类产品会是一个重要的成长机会。

也就是说,大博处于目前这样的节点——

辛苦打拼十年,终于在本土骨科耗材领域突出重围,爬到了老大位置,但也仅仅是靠着其中的一小块细分市场——创伤类产品单点突破获得的成功。

如今率先IPO,募资10亿,重兵鏖战前景更大的脊柱类和关节类市场,欲与强生试比高!

赢,则独享数百亿骨科市场,败则退守创伤类偏安一隅。

战鼓已响起,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END——

小邵院长

君临·专栏作者

研究员,专注新兴产业投资

深挖公司信息、践行价值投资

点击关键词浏览文章

前往主页-查阅更多文章

欧菲光

立讯精密

蓝思科技

欣旺达

大族激光

东旭光电

三利谱

劲胜精密

深天马

信维通信

中颖电子

新纶科技

江丰电子

欣旺达德赛电池

电连技术

捷荣科技

洁美科技

水晶光电

歌尔股份

欧菲光合力泰

埃斯顿

光迅科技

均胜电子

比亚迪

四维图新

旭升股份

格林美

智云股份

白云山

天坛生物

贝达药业

我武生物

欧普康视

艾德生物

康弘药业

山大华特

健帆生物

信立泰

乐普医疗

通化东宝

智飞生物

正海生物

深圳迈瑞

丽珠集团

长春高新

安科生物

恩华药业

普利制药

上海莱士

羚锐制药

泰格医药博济医药

亿帆医药

英伟达

海康

汇川技术

中来股份

巨星科技

鸣志电器

思创医惠

光威复材

激智科技

新时达

沈阳新松

天孚通信

中大力德

顺丰

茅台

广电运通

九阳股份

东方财富

中集集团

杰士邦

招商银行

好未来

昆仑万维

利源精制

乐视

经纬纺机

雅化集团

方大炭素

二三四五

藏格控股

吉比特

分众传媒

白云机场

利益声明:

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联系我们:

加君临,备注“真实姓名+机构+行业”;

商务合作: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jbzs/13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