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相关医院 >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中的一些问题和应对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中的一些问题和应对
何国生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目前规模化猪场寄生虫感染没有季节性差别,主要以土源性寄生虫为主,且危害性日益增加(重复感染、交错感染、混合感染),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寄生虫感染造成组织器官损伤,使猪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易引发其他疾病,还会降低饲料报酬,有的甚至能引起人类发病,所以对寄生虫病一定要重视。
一、危害规模化养猪主要寄生虫及主要特点:
猪蛔虫:生活史为2—2.5个月;体内移行;一生可以排万个虫卵;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
猪疥螨:虫卵孵化为成虫仅需要5—7天。
毛首线虫(鞭虫)、食道口线虫(结节虫):对伊维菌素、多拉菌素等药物敏感。
二、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控制的难点:
猪场是寄生虫生活、发育的最佳环境;寄生虫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寄生虫虫卵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多种类寄生虫混合感染;不同品种、生长阶段的猪群交错感染。
三、猪场寄生虫病控制的方案:
错误的用药思想:长期、单一使用伊维菌素,且配方中经产过量(不可逾越的红线---30mg/kg),加之混合不均匀,这样的后果就是引起公猪精子畸变、死亡,母猪出现流产、死胎,所以一定要认清抗寄生虫药也可引起的产仔率下降。
驱虫的“时限要求”:性成熟后的寄生虫,在濒死期的成虫会超量排出有感染性虫卵;形成永久、密集的感染源;所以一些场越驱虫反而越多。要制定严密的驱虫计划,利用全进全出的生产程序,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确定驱虫时间的频率和间隔时间。全面的驱虫方式—体内、体外和环境才能更有效杀卵灭虫,彻底清除。
驱虫药物的选择:要遵循稳定性、分散均匀度、缓慢释放、联合用药原则,选用过胃肠溶、缓慢释放的驱虫药,兼顾药物间的协同作用用药。比如伊维菌素+芬苯哒唑按1:5比例,母猪怀孕期可用。
最佳药物添加剂量:
母猪、公猪:伊维菌素4mg/kg/(4ppm)芬苯哒唑20mg/kg/(20ppm)尽量降低驱虫药的添加量,减少药物对猪生殖系统的毒性。
仔猪、肥猪:伊维菌素2mg/kg/(2ppm)芬苯哒唑10mg/kg/(10ppm)连续使用7天。
体外消毒:选择溴氰菊脂、双甲脒、敌百虫、螨净、敌敌畏等杀虫剂,以弥补伊维菌素的不足,同时要注意选择纳米透皮制剂、缓慢释放型,保证药效。
哼哼解读:通过何教授的讲解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寄生虫病是规模化猪场不能忽视的疾病,但是很多养猪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其危害,对于寄生虫的防控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和误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规模化猪场一旦感染寄生虫很难清除,要想保证驱虫的效果,药物和模式的选择是最重要的。所以猪场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加强管控,防止其进入猪场。对已经存在寄生虫感染的猪场,要对感染的寄生虫分类,制定周密、有效的计划进行防控,保证猪群的健康,不断提高生产成绩。
文章源自哼哼会新南方培训学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