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预防治疗 > 一规模猪场暴发猪鞭形鞭虫病防治体会
一规模猪场暴发猪鞭形鞭虫病防治体会
去年9月下旬一规模养猪场小、中猪爆发一种以低烧、厌食、腹泻伴有桃红色混合物、咳嗽、眼分泌物增多、腹式呼吸、消瘦全身皮肤苍白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此次流行的疾病以死亡率比较高、传染速度快、治愈率低而让猪场场主很是头痛!很多专家把此病当作猪瘟、兰耳、霉菌毒素、猪痢疾、回肠炎、附红细胞体、伪狂犬病等来治疗均告失败,使用抗生素对此病均无效。
临床症状
小、中猪出现间歇性腹泻症状或顽固性拉稀.粪便中夹带有血液和条状黏液,患猪消瘦、被毛脏乱,用一般止痢药物治疗后几天又会出现拉稀,没有明显的效果。食欲减退,消瘦。随着病情的发展,排黏液性或带血液稀粪,发病率可达20%-60%,传播速度快,严重的病猪最终以衰竭死亡。而且死亡率高。
除了保育后期进入育肥舍的小、中猪外,其它猪并无明显症状。病情会蔓延,大群表现为厌食病态。拉稀,包括咳嗽、肺炎、体温稍微升高和厌食,有时还出现异嗜,并一栏接一栏的蔓延。诱发其他疾病,如喘气病、链球菌。
讨论分析
场主多次的请援过专家教授,给予了不同的诊断如猪瘟、兰耳、霉菌毒素、猪痢疾、回肠炎、附红细胞体、伪狂犬病。如果是猪瘟、兰耳、伪狂不至于单单是小猪和中猪,并经实验室检测而排除。如果是霉菌毒素中毒,食同样饲料的母猪保育应该也会出现中毒,因此并不成立。回肠炎大猪及后备母猪易发也不吻合。附红保育常见,中猪几乎无致病性。只是猪痢疾比较接近,然而使用抗生素并无作用,这又为何。所以只有重新解剖
剖检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肠道,肝及肺。肠系膜有胶冻样水肿,结肠黏膜表面充血、出血明显,部分黏膜还出现溃疡灶或坏死灶。用刀轻刮肠黏膜可见在黏液性内容物中混有许多细小的白色丝状物,有些丝状物还会黏附在肠壁上。放大3倍即可看到大量的鞭形鞭虫附着于猪结肠中。肝上明显的寄生虫结节包囊,外观灰白色并形成局部钙化灶。严重猪胃内食有大量的非食物性如稻草、木屑等异物。调查情况
该病爆发初期大多发生在保育后期,移入育肥舍后十天左右发病,前期稍有拉稀,经用抗生素治稍有缓解,几天后拉稀重现,严重的并伴有桃红色混合物,猪只开始消瘦。一栏接着一栏的蔓延。发病猪栏都是水泥砖墙结构,耐过的猪生长迟缓,皮毛粗糙,不同程度的出现皮肤苍白。用药不见效果。
诊断
猪鞭形鞭虫病
猪鞭形鞭虫(TrichuristriehuraLinnaeus)属于毛首目、毛首科、毛首属中寄生于猪盲肠、结肠、直肠内的一种鞭状寄生虫。它与猪鞭虫(又称猪毛首线虫)同属于毛首属,肉眼形态上两者极为相似,易混淆.但仔细观察,两者在细微形态结构、宿主寄生部位、以及致病性等方面仍有一些不同。外形上以2:1(猪鞭虫即毛首线虫)与3:2(即鞭形鞭虫)法所区别
本病对2-4月龄的小猪影响大,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大猪、母猪表现隐性感染,虫卵在外界抵抗力强,卵売厚,在野外抵抗力强,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只要发生过本病的猪场不易根除,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因此,定期进行驱虫防治是根本对策
防治措施:
一、定期用阿苯达唑驱虫,连用七天,间隔21天再使用一次。
二、一旦感染肌注或口服左旋咪唑(7.5MG/GK),严重病例肌注抗感染药物,同时肌注科特壮,以利恢复
三、饲料中添加多维
结果及体会
用药二天后几乎所有小、中猪都拉出多少不一的虫体
经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3天后逐渐平稳,猪的的腹泻停止,5天后猪采食量恢复正常,十天左右,毛色变得光滑。
经此次猪病案例感悟: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没有物质变化的病是不存在的,所以任何猪病,只要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仔细观察,还是不难追溯病源。同时广开思路,不要将猪病禁锢在比较常发的病毒病或细菌病上。
曾经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