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患病影响 > 昆虫的腿部类型下
昆虫的腿部类型下
在上一篇中,本人介绍了昆虫腿部的四种类型,但这其实只不过是一半而已,这次再来看看后面的几种,不过有一点,这几类可能没有前四种常见。
1、游泳足,黾蝽;划蝽等是中小型水生蝽类,它们的中足或后足奇长如桨,利于在水面或水中滑行、移动,捕食一些蝌蚪或蚊类幼虫,大部分黾蝽都长有四条游泳足,展开时外形类似一些巨蟹蛛或幽盲蛛。
仰泳蝽的后足为游泳足,每一条的长度都约等于体长。
大涧黾是一种国产的大型黾蝽,具有四条细长的游泳足,据说大个体足展可达到77毫米,与田付蝽持平。
2.抱握足:通常又粗又长并且灵活,同时有可观的抓地力或控制力,大多数拥有抱握足的昆虫都只有前腿属于此类型,而且只是雄虫才有,通常用来当作武器或者在交配时控制雌虫。拥有抱握足的昆虫除了以前介绍的‘阳彩’之外,还有部分象鼻虫、天牛以及龙虱等。总体来说和捕捉足有相似之处,但不一定会用来捕食。
彩虹长臂天牛的拥有天牛界最长的“臂膀”,偶尔会用来恐吓敌人。
巨型红木象甲虫的抱握足,可以看出基节(腿部第一节)很粗壮,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据推测,它们可以凭借抱握力勒死螳螂、螽斯一类的轻甲昆虫。
3.感知足(触肢):之前本人介绍过避日蛛和鞭蝎具有这样的构造,感知足特点就是细长而柔软,感知力发达,但不用来爬行或游动,排除上述二者之外,具有此类构造的就只有原尾虫了。
上图应该就是原尾虫了,可以看出,它们除了前面的一对感知足以外,后四肢都很短小,其实它们本身也小,而且爬行较慢,外形有点像一种蠕虫。
4.捕捉式步足,这类腿型的作用与螳螂类的捕捉足相似,但在外形上有较大的差异,粗于一般的步行足,同时长有两排尖刺,但平时用来爬行,不像螳螂的捕捉足,通常情况下只是用来辅助行进的。本种腿型为一些凶螽斯和部分猎蝽所拥有。
掠夺者亚螽强壮的捕捉式步足,粗壮程度已经和它们的跳跃足相差无几了。
草原亚螽被认为是我国最强的螽斯,外形和大小都近似常见的蚱蜢(中华剑角蝗),但是除了触角很长以外,最大的区别就是具备的捕捉式步足了,它们前腿上的尖刺可以将手心扎疼。
这些偏肉食的杂食性螽斯在捕猎时通常都是跳向目标,然后用前足和中足按住或抱住,然后开啃。
5.螯足:这个没什么好介绍的,就像螃蟹、蝎子的双钳,但是也有一种长钳子的昆虫,就是下图这种——蟹钳蝽。
三亚凸头静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