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患病影响 > 铲屎官驱虫为何不见虫
铲屎官驱虫为何不见虫
7
很多人给毛孩子驱虫后第二天就观察大便里有没有虫排除来,
特别是资深铲屎官,
大多质疑现在的打虫药效果,
因为吃药后都见不到虫。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过去所用的驱虫药相对落后,大部分只是麻痹虫体,使其抓不住肠壁,同时借助腹泻剂及肠蠕动很快将虫体排出体外。但此类成分对成虫、幼虫及卵都没有杀死作用,排出体外的成虫和卵可继续污染环境而造成寄生虫病再传播。
近年新研制的苯咪唑类驱虫药,其药理机制为选择性与不可逆地抑制寄生虫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使虫体糖原耗竭,三磷酸腺苷产生减少而影响其生存。由此可见,苯咪唑类驱虫药用于驱除肠道线虫,可使虫卵污染土壤的机会大大减少,对降低重复感染有着重要意义。如:芬苯达唑阿苯咪唑左旋咪唑。
苯咪唑类驱虫药基于它的独特杀虫机理,给药后无须服用腹泻剂,因为腹泻剂可致虫体与药物接触减少。所以,很多毛孩子在服药后2~4天还会见到虫体排出。不按时驱虫的还会有口吐虫体现象。
由此可见,服了驱虫药不见得会有寄生虫排出。属于正常现象认为服驱虫药后,都应见到虫体排出的铲屎官
错误观念形成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我们按时每月给毛孩子驱虫,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已经很低了。
如果不按时驱虫由于蛔虫较大(15~25厘米),故服了全能驱后,几乎都能见到蛔虫排出。而鞭虫、钩虫或者虫卵较小,故驱出虫体也不易引起注意。或者肉眼看不到虫卵。也使“每次见虫”的机率变小了。
注意事项
每月驱虫,定期消毒。
如果已经感染寄生虫
咨询您的宠物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与大家分享好文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即刻删除,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