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患病影响 > 显微镜下鳃隐鞭虫
显微镜下鳃隐鞭虫
鳃隐鞭虫隶属原生动物门、鞭毛纲、动鞭亚纲、动基体目、波豆亚目、波豆科、隐鞭虫属。
▲寄生于黄颡鱼鳃部的鳃隐鞭虫(杜辉摄)
鳃隐鞭虫。虫体狭长形,轮廓像一片柳叶。毛基体在身体的前端。前鞭毛和后鞭毛大致等长。波动膜狭窄,但颇为显著。胞核圆形,在身体中部。它的前面是1个卵圆形或圆形的动核。
鳃隐鞭虫寄生于鱼体的鳃部,能导致鱼苗和鱼种病害发生,当鳃隐鞭虫离开鱼体后,能在水里自由游动并存活1-2d,若寻找不到新的宿主就会死亡或形成包囊。
▲鳃隐鞭虫(CryptobiabranchialisNie)
1.前鞭毛;2.毛基体;3.动核;4.食物粒;
5.波动膜;6.染色质粒;7.胞核;8.核内体;9.后鞭毛。
病鱼鳃部无明显病症,只是表现出黏液较多。当鳃隐鞭虫大量侵袭鱼鳃时,能破坏鳃丝上皮和产生凝血酶,使鳃小片血管堵塞,黏液增多,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近岸边不动,体色暗黑,鱼体消瘦,以致死亡。确诊需借助显微镜检查。离开组织的虫体在玻璃片上不断地扭动前进,波动膜的起伏尤为明显。固着在鳃组织上的虫体不断地摆动,寄生多时,在高倍显微镜的视野下能发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虫体,即可诊断为此病。
鳃隐鞭虫于夏秋季节使鱼种发病,大量虫体寄生鳃丝前半部,以后鞭毛黏附鳃丝,虫体做左右摇动,有时多个虫体聚集在一起形成花瓣状。大量虫体密集于鳃丝周围,寄主分泌大量黏液,覆盖在鳃组织表面,从而使呼吸困难,窒息而死。被寄生的鱼,常离群独游水面或靠近岸边,体色发黑,不久即死亡。
全池泼洒“正离子铜”或“原虫尽”或“贵鱼安+正离子铜”。
下载安装鱼大夫远程诊断APP
让鱼病的诊断与防治更简便、更专业、更科学
实时专注健康水产养殖
杜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