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患病影响 > 王福昌汉代南方疫灾疫战与空间叙事

王福昌汉代南方疫灾疫战与空间叙事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18-06-21/32378.html

点击上方“深大社科学报”可订阅!

汉代南方疫灾、疫战与空间叙事

王福昌,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所教授

原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4期

汉代南方地区暴发疫灾43次,占当时全境总数的81.1%,并呈现出高发性与破坏性、突发性和规律性、群链性和恐怖性并行等三大特征。面对惊人的疫灾,汉王朝百姓进行了艰苦的疫战。考之史实发现,医学治疫已成为当时的常识,疫战采取了“为致医药”、隔离病人、安葬死者、巡行问责、赈济财物和减免赋税等救治救灾措施,采取了主要包括防治病毒、防治卑湿、清洁水源和强身健体等疫前预防措施,同时重视疫情研究、思想引导工作,实际上建立了直接救治、研究认识、灾前预防和舆论引导四位一体防疫机制。其认识在当时处于领先水平,其措施也是比较有效的,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防疫救疫的基本模式。汉代南方因疫灾频发,人们对这一片地域之气候、水域、山林、生物及民情风俗的历史叙事均披上了一层浓重的“瘟疫”色彩,从而使南方成为“疫化的空间”,甚至当时北方人们出现了“见行,如往弃市”的“惧南心态”。这种“空间叙事”,有的是基本符合事实的,有的则是当时中原王朝正统儒家观念下的“谣言”或捕风捉影的“想像”。

关键词

汉代;南方;疫灾;疫战;空间叙事

“疫”在汉代文献里亦称为“疾疫”、“疾疠”、“疫疠”,是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疫”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疫灾的影响面宽、破坏性强、致灾程度深,备受人们重视。我国先秦文献已有不少的记载,汉代文献大大增多。目前,汉代疫灾已引起了学术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hbyx/12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