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患病影响 > 今日推荐如何在淡水鱼越冬前做好防控
今日推荐如何在淡水鱼越冬前做好防控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6320392.html
进入秋季以来,水温越来越低,在低温季节流行的斜管虫病成为淡水鱼养殖的一大难题。尤其是鱼苗、鱼种,斜管虫病能引起超过80%的死亡率,须引起重视、提前做好防控。
斜管虫适合在8~18℃的水温中繁殖,水温15~20℃是斜管虫最适的繁殖温度,斜管虫病一般在春秋季节流行。斜管虫一般生活在粪便、污水、淤泥等腐殖质丰富的水域,在水质环境恶化、鱼体抵抗力低下的鱼塘中经常会暴发。在水质特别恶劣、鱼体体质特别低下时,水温28℃斜管虫也能大量繁殖引起发病和死亡。
斜管虫主要寄生在淡水鱼的鳃部和皮肤,吸食鳃和皮肤上的黏液做营养,少量寄生时对鱼体危害不大;斜管虫如果大量繁殖,会破坏鱼的鳃和皮肤组织,刺激鳃和皮肤分泌大量黏液,导致鱼呼吸困难、鱼体瘦弱、游动迟缓、最终死亡。
淡水鱼类斜管虫病的发生与水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改善水质才能根治;在杀虫的时候不能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等重金属类药物,重金属离子会损伤鱼的肝胰脏和神经系统,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用杀虫药之后必须用抗菌药物对鱼体进行消炎处理,才能防止受损的鳃部和皮肤继发感染细菌和其他寄生虫。建议拌料内服草本驱虫净+止血肠鳃康有效预防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
在25度左右,锚头鳋开始加快繁殖;水温在20-28度又是车轮虫的最佳繁殖水温,当随着水温的进一步降温,在15-20度时,小瓜虫容易爆发;水温在18度以下斜管虫极容易大量繁殖,这就是全年鱼类寄生虫的发生规律。适宜斜管虫繁殖的水温为8-18摄氏度,最适繁殖水温为5-12摄氏度。因此,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四月是斜管虫的流行季节,夏秋两季有但少见。
(可以同时并发并存的指环虫)
鱼类斜管虫病症状
斜管虫离开鱼体后在水中自由状态下可维持生活1-2天,也可以直接伺机转移到其他鱼体或水体中去。在苗种培育池塘和人工水域环境内的鱼对斜管虫感染最敏感,而且斜管虫是苗种的大敌,容易引起严重的死亡。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斜管虫主要侵袭鱼的鳃和皮肤,以鳃和皮肤上的粘液作营养,当鱼被斜管虫大量寄生时,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皮肤和鳃大量分泌粘液,体表或可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粘液层,肉眼观察时可见鱼类体表的鱼泫(音”玄”,鱼类黏液)很多很重,鳃丝可见粘液(黏液)粘连不断,即可诊断为疑似斜管虫病,由于鳃丝受到损伤,所以通过鳃小片进入鱼体内的溶氧减少,鱼会出现冬天也浮头的现象,鳃丝受到损伤的同时会使鱼的呼吸困难,鱼儿表现游动迟钝,或作侧卧状,也有趴边或上浮水面以下群聚懒散不动的状况。患病严重时,会导致鳃的组织破坏(烂鳃),引发细菌的继发感染,也会出现鳃丝粘泥等症状,随后即可大量死亡。
斜管虫和车轮虫的区别
斜管虫与车轮虫、指环虫、鳃隐鞭虫可以同时并发并存的,但斜管虫与车轮虫两者是相似但仍有区别的。斜管虫是很扁形的,喜欢在鳃丝边缘游动,车轮虫会打转,一般在鳃丝外边游动;车轮虫一般危害小规格的鱼苗。斜管虫一旦大量感染会造成鱼儿大量死亡并且比较迅速,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斜管虫在晴天转雨天气时,因气候突变会激活虫卵,斜管虫病便会有大机率的发生,当水质偏酸时的池塘,斜管虫病发生的机率也大。鱼苗越小,斜管虫病的危害越大。车轮虫在连绵阴雨时的发生概率很大。另外,可以同时并发并存的指环虫、鳃隐鞭虫等,本文从略(见另文)。
(烂鳃粘泥)
鱼类斜管虫病的镜检
斜管虫病原则上以显微镜判定为主,镜检时尽量要检测新鲜或刚死的病鱼,死亡两小时以上的鱼,斜管虫可能会逃离鱼体,容易误诊。斜管虫活体大小在20至50微米大小,只有成虫期的小瓜虫十至二十分之一大小,如无明显的外在病状表现,建议用显微镜确诊。
(斜管虫的形态结构:A和B是活体标本,C和D是染色标本)
鱼斜管虫病的病原体多为鲤斜管虫。虫体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面较薄,后部较厚。腹面观一般呈卵形,刚死去的个体呈圆形。背面除有横行刚毛外,其余部分无纤毛。在纤毛线上长着纤毛,腹面中部裸露。身体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并与身体纵轴向左成30度倾斜角,故名斜管虫。身体后部有一个大核,一般在大核的旁边或后面有一球形小核。
(斜管虫的超微结构:A是在鳃丝上的虫体,B是虫体外观,C和D分别是纤毛细微结构)
镜头下的斜管虫会呈现出卵圆形以及鸭梨形,分腹面、背面、侧面三处种形态。因为腹面中部有一胞口,所以会在镜头下面看到类似小气泡的圆圈,而当观察的的斜管虫是背面则没有,如果是侧面则呈现出的是一头大一头小拉长的椭圆,犹如鸭梨形状。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如果发现有斜管虫基本不动或者活动强度不大的话,一般危害不大。如果发现斜管虫数量多并且游动能力又强又好,那就说明斜管虫伤害攻击力很强,必须及时杀虫以免虫情恶化致鱼类死亡。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斜管虫的防控措施
在淡水鱼养殖中针对斜管虫做好防控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好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勤增氧、勤消毒。然后可使用安全无毒的草本驱虫净定期驱虫、控虫。用杀虫药之后必须用抗菌药物如止血肠鳃康+聚维酮碘对鱼体进行消炎处理,才能防止受损的鳃部和皮肤继发感染细菌和其他寄生虫。
立即扫码咨询购买
《草本驱虫净》含有多种纯中药成分,富含洋槐花、乌梅、南瓜子、贯众、槟榔、苦参等多种植物驱虫成分,定期使用可以有效防控淡水鱼类的斜管虫、孢子虫、车轮虫、指环虫、小瓜虫等多种寄生虫的暴发,可以避免或减少养殖过程中对有毒副作用的杀虫剂的使用,保障鱼类的正常摄食和生长。
淡水鱼养殖即将迎来越冬期,寄生虫并不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消亡,只会暂时的隐藏起来,待到来年春天温度适宜时便可能暴发,严重危害鱼苗鱼种的存活率。因而在越冬之前的一个月,我们就要做好斜管虫等寄生虫的防控,提前解决隐藏的地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