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患病影响 > 肝毛细线虫虫卵鉴定与临床典型病例介绍

肝毛细线虫虫卵鉴定与临床典型病例介绍



作者:曹兴午

  

作者:曹兴午

  [导读]-1-19日   一、概述

  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hepatica(Bancroft,)Travassos,]是一种鼠类和多种哺乳动物的寄生虫,偶尔感染人。成虫寄生于肝,引起肝毛细线虫病(hepaticcapillariasis)。人体感染是由于食入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患者可表现有发热、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白细胞增多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性贫血,严重者可表现为嗜睡、脱水等,以至死亡。

  二、成虫形态与生活史[1]

  肝毛细线虫成虫较鞭虫纤细,雌虫长53~78mm,尾端呈钝锥形,雄虫长为24~37mm,尾端有1突出的交合刺被鞘膜所包裹;食管占体长的1/2(雄虫)或1/3(雌虫)。

  肝毛细线虫卵在土壤中进行发育,宿主由于吞食被含有幼虫的虫卵所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感染后24小时内虫卵于盲肠孵化,孵出的第一期幼虫长~mm,宽7~11mm,在6小时内钻入肠粘膜,经过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在感染后52小时内到达肝脏,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

  三、肝毛细线虫虫卵形态特征与鉴别

  (1)肝毛细线虫卵形态与鞭虫卵相似,但较大,卵壳厚,分两层,两层间有放射状纹。外层有明显的凹窝,两端各有透明塞状物,不凸出于膜外。

图1   (2)鞭虫卵特征与鉴别(图3)鞭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大肠粘膜上,大约感染3个月开始产卵,卵每一端含有透明的极塞,呈“腰鼓”形(图3),极塞凸出卵壳外(肝毛细线虫虫卵极塞不凸出卵壳外,见图1)。虫卵大小:50~54μm×22~23μm。体外发育10~14天后为具有胚胎期虫卵。经药物治疗后,虫卵变形比正常的大[2]。尚可见到狐鞭形线虫卵[2]。

  (3)肝组织虫卵的特征[3](图4)肝穿刺后作病理检查发现许多椭圆形两端有结节的虫卵(图4)。肝组织广泛纤维化,并含有虫卵。纤维组织中的炎性浸润,几乎完全是由嗜酸粒细胞组成。肝门系统在纤维组织中呈岛状。虫卵周围存在着多核巨细胞参与的上皮细胞肉芽肿反应。少数巨细胞在大小、形状和细胞核的排列上异常。然而肉芽肿反应仅见于少数部位。比较广泛存在的是蛋白质性嗜酸粒物质沉积,这很可能是免疫复合物。少数病灶中,于虫卵附近坏死,并伴有虫卵破裂及大量反应性嗜酸性细胞浸润。虫卵长48~65μm,宽28~35μm,且两端有盖。卵壳为双层,内层比外层厚。两层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有细沟。细沟不与壳外相通。这些特征可用来鉴别肝毛细线虫虫卵。

待续......









































北京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hbyx/4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