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患病影响 > 小儿寄生虫病防治
小儿寄生虫病防治
小儿寄生虫病防治
一蛔虫
蛔虫成长史
感染蛔虫的表现
常见症状有脐周疼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可致死亡。
防治
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于每年9-10月进行驱蛔治疗,同时查治患者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二蛲虫
蛲虫成长史
感染蛲虫的表现
约1/3的蛲虫感染者可完全无症状,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瘙痒,是由蛲虫产生的毒性物质和机械刺激所产生,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小儿哭闹不安。由于奇痒抓破后造成肛门周围皮肤脱落、充血、皮疹、湿疹。甚而诱发化脓性感染。蛲虫钻入肠黏膜,以及在胃肠道内机械或化学性刺激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由于寄生虫在体内排出的代谢产物,导致精神兴奋,失眠不安,小儿夜惊咬指等。小儿的异嗜症状,蛲虫病患者最为常见,如嗜食土块、煤渣、食盐等。
防治
本病必须采取预防与药物驱虫相结合,才能根治。患儿须穿满裆裤,防止手指接触肛门,每天早晨用肥皂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换下的内衣内裤应予蒸煮或开水浸泡后日晒杀虫,连续10天。蛲虫寿命较短,如能防止重复感染,则有自愈可能。
2.药物治疗
(1)甲苯达唑口服效果最佳。
(2)恩波吡维铵口服,7天后再服1次。药片不可咬碎。必要时可在2周后重复治疗。服药后1~2天粪便会染成红色。
(3)噻嘧啶口服,连服3天,疗效很好。
(4)苄酚宁为了防止复发,间隔14日后再服一剂,疗效佳,副作用少,偶有恶心、呕吐反应。
(5)噻乙吡啶有显著驱蛲效果。
三钩虫
钩虫成长史
感染钩虫的表现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较为长久和严重。
1.钩蚴虫所致的症状
(1)皮炎钩蚴侵入处皮肤,初有奇痒和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和小疱疹。皮炎多发生在手指或足趾间、足背、踝部等,数日内可消失。抓痒可继发细菌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偶可出现一过性荨麻疹。
(2)呼吸系统症状受染后3~5日,患者常有咳嗽、喉痒、声哑等;重者呈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痰内可出现血丝。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或肺门阴影增生,偶可发现短暂的肺浸润性病变。
2.成虫引起的症状
粪便中有钩虫卵而无明显症状者称“钩虫感染”,粪便中有钩虫卵又有慢性临床症状者称“钩虫病”。
(1)消化系统的症状患者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2)血液循环系统症状①贫血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②循环系统症状贫血的程度直接影响循环系统,特别是心脏代谢功能。患者皮肤黏膜苍白,下肢轻度水肿,不劳动也感气急、心悸,四肢无力、耳鸣、眼花、头昏、智力减退等。
防治
驱钩虫药物种类很多,常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根治。对严重感染和混合感染者可采用联合疗法。针对病症对症治疗。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好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