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患病影响 > 常见鱼病鉴别2

常见鱼病鉴别2



锚头鳋病:寄生在体表的虫体很容易看到,由于锚头鳋用它的头角和一部分胸部钻入鱼的肌肉组织里和鳞片下面,露出外面部份身体细长,因此又称这类病为“蓑衣病”。

鲺病:被感染的鱼常表现出不安或跃出水面,或在水中狂游,食欲消退,鱼体日渐消瘦,严重时乃至死亡。虫体较大,一般呈白色,肉眼可以看到,但虫体常会随时离开原寄主而重新另找新寄主,因此,有时在病鱼体上常常见不到虫体。

打粉病:多发生在偏酸性的水中。早期病鱼体表黏液增多,出现大量白点和少许红点,食欲消退,后期白点连接堆叠,象米粉般裹满全身,“粉块”脱落处长“毛”(水霉)或溃烂,鳃内也有病变。病鱼常呆浮于水面,不食不动鳃。

烂鳃病:病鱼鳃丝腐烂,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且鳃上常带污泥,靠病变部位的鳃盖内侧的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常以爆发性急剧死亡,如不迅速采取措施,有在短期内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隐鞭虫病鱼苗阶段,由于虫体大量繁殖及骚扰,使病鱼鳃部产生大量黏液,严重影响了鱼的呼吸,故浮头时间延长,严重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车轮虫病。

斜管虫病 、杯体虫病、指环虫病: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微张,黏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有些比较大的虫体,肉眼可见。

中华鳋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在这些肿大的鳃丝中寄生着许多虫体,肉眼容易看到,因虫体后面带有一对细长白色的卵囊,形状稍似小蛆,故有“鳃蛆病”之内部器官。

肠炎病:肛门红肿,严重经常表现鳍条基部充血,腹部出现红斑,剖开鱼腹,常常有腹水流出,肠管发炎,严重时整条肠管呈红色或紫红色。

球虫病:病原体侵袭肠管,病鱼症状为鳃丝呈苍白色,食欲不振,在肠管内外壁肉眼可见到许多白点状胞囊,肠组织被严重破坏,引发发炎充血,乃至肠壁穿孔。

粘胞子虫病:有些种类只在肠粘膜组织生长发育,构成白点状孢囊;有些种类除侵袭肠粘膜组织外,还可以穿过肠壁出现大量孢囊。这种情况在二龄鲤、鲫中较常见疯狂病冬春季主要感染鲢鱼和鳙鱼,病原体侵袭鱼的脑部,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病重时鱼在水中狂游乱窜,抽搐打转,一时沉入水底,一时浮在水面,病鱼头大体瘦,尾部上翘,头部发黄,内部脑微血管出血,肝脏一般出现紫色,有时还腹腔积水侧。

殖吸虫病:此病主要危害鱼苗、鱼种。由于鱼苗肠道被吸虫梗塞,影响鱼苗正常摄食和消化,病鱼身体发黑,活动缓慢,成群地漂浮于下风水面,俗称“闭口病”。肉眼仔细视察鱼苗肠道,可见像芝麻状虫体在蠕动。

复口吸虫病:鱼苗被尾蚴感染后,最初是在水面上下来回,呈急速地游动或挣扎状,继而出现腹部朝天,头部朝下;几分钟或10几分钟后死亡。病鱼头部充血,部份鱼体出现曲折。也有一部分病鱼因一时感染尾蚴数量不多,但尾蚴进入眼球水晶体,使其混浊呈乳白色,故又称“白内障”。到了这个阶段,鱼除眼瞎或掉眼外,还可继续生长头。

槽绦虫病:只感染10厘米之内的草鱼种。患此病后,鱼的营养被消耗,影响生长发育,使病鱼日渐消瘦而死。常在秋风起,鱼种食欲下降时大批死亡。剖开鱼腹,在前肠后部转弯处,肉眼可见许多细线状白色虫体。

双线绦虫病:病鱼腹大背瘦,用手轻压腹部可从肛门挤出白色长条状虫体,剖开鱼腹可见虫体缠绕在腹腔。

鱼怪病:虫体寄生在鱼的腹腔,仔细视察鱼的胸鳍基部有一黄豆粒大小的洞,从洞的位置剖开鱼腹,在鱼鳍部位的腹腔,有一对形似土鳖的白色虫体。患此病的鱼,身体瘦弱,生长缓慢。

跑马病:多发生于鱼苗和鱼种培养期间。池鱼围绕塘边群集狂游,长时间不止,象“跑马”一样。

气泡病:肠道中有气泡,或体表、鳍条上附有较多气泡,使鱼漂浮水面,沉不下去。

萎瘪病:鱼体干瘪,头大尾小,背似刀刃弯体病6~7月鱼体曲折,有时头盖骨及上下颌和鳍条都出现畸型。

---文章来源络---

更多锦鲤知识请登录









































全国白癜风治疗专家简介
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hbyx/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