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患病影响 > 端午,不只有粽子和龙舟
端午,不只有粽子和龙舟
寻常百姓家的粽子,可能仅有一颗蜜枣点缀,朴素又普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端午,不仅仅是孩童成长过程中的美食记忆,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心愿寄托。
——悦读君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每每想起端午,不管身在何处,脑海中浮现的必然是家中忙碌而温馨的场景,幅员辽阔的中国,民间有各种各样的端午习俗,除却包粽子和赛龙舟,端午还有更多的含义:
端午临近,家家洒扫房前屋后,将菖蒲、艾草捆成一束悬于门楣处。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寄托,挂上艾草和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祛邪避害。
从时令上看,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动植物生机盎然、蓬勃生长,各种毒虫也频繁出没,人最容易受病邪和外部环境的侵扰。
在端午节用花草驱邪的习俗,来源已久。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以菖蒲作剑,以艾草作鞭,以蒜作锤,皆象征辟邪趋吉。艾草和菖蒲的特殊气味有很好的驱虫效果。在吃黏软可口、难消化的粽子时,佐以几瓣蒜头有助于消化和胃肠健康。
因此,艾草、菖蒲和蒜也被称为“端午三友”,经常共存于文人墨客的诗词画卷中。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民间有端午时节用艾草水沐浴或洗手的习俗,艾草的奇特芳香,蚊虫唯恐避之不及,被誉为天然的驱蚊剂。
陈年的艾草每次取三五根,傍晚点燃后熏房间,能够起到灭菌和驱散屋内蚊虫的作用。
古人认为,在这一天以艾草水洗过之后,可以一年内不招蚊虫,还可免遭湿疹等皮肤疾病的困扰,其中,五月艾的药效尤为显著。
佩戴香囊,是我国民间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高雅且可以除秽恶之气的习俗。应季的芳香植物,为香囊的制作提供了极佳的素材。
江南地区的端午香囊,将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取2克,再加1克丁香,研细调制均匀之后,小心缝在布袋中,精致美观极具装饰效果。
香囊中的芳香物质可以刺激人体的鼻粘膜产生抗体,对预防感冒、鼻炎及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都有效果。端午时节,随身携带一个香囊,就好像带着一个“空气净化器”。
古人应时节而动,采撷集天地精华的香草植物来庆贺佳节,是因为他们知道,香草的价值不仅在于香味和驱虫,更在于它能提神醒脑,能将污浊的气息驱散开来,与“无形”之恶作斗争,时刻提醒人们自省其身、不忘初心。
端午,不应只有香粽解馋,和家人一起重温端午习俗,洗一次艾草浴,亲手缝制一个草药香囊,让中国传统文化留在你身边。
端·午·与·生·活
?龙舟竞渡:四五千年前,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并把船建造成龙形、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点雄黄酒:在儿童额上用雄黄酒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以起到驱疫、免遭蛇虫上身的作用。
?拴五色丝线:端午的清晨,大人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系上五色丝线,称作“辟兵”或是“合欢索”,有祈求战争和瘟疫不要发生的意思。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周一、三、五晚20:00
悦读君在这里恭候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