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疾病知识 > 中药总结第11章驱虫药
中药总结第11章驱虫药
第11章驱虫药
第11章驱虫药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多具有毒性,归脾胃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内寄生虫,有毒杀、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主要用于治、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另对机体其他部位的寄生虫,如血吸虫、阴道滴虫等,某些驱虫药物亦有驱杀作用。常用药物如下。
一、使君子
甘,温;归脾经、胃经。
驱虫消积:蛔虫病,蛲虫病。轻症,单用炒香嚼服即可;重症,配苦棟皮、芜荑。小儿疳积,配槟榔、神曲。
煎服,10~15g;炒香嚼服6~9g。小儿1岁每日1~1.5粒,2岁每日2~3粒,依岁数按比例增加,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连用3日。
善消蛔虫与蛲虫。空腹服用。忌饮茶。驱蛔杀虫要药。
二、苦棟皮
苦,寒;有毒;归肝经、脾经、胃经。
(1)杀虫:治疗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等。单用水煎、熬膏或制成片剂服用;或配使君子等。
(2)疗癣:疥癣湿疮,单用研末,醋或猪脂调涂。
煎服6~9g,鲜服15~30g。不应过量或持续服用。外用适量。
善杀蛔虫、蛲虫和钩虫。
三、槟榔
苦、辛,温;归大肠经、胃经。
(1)驱虫消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病,驱绦虫最佳,单用或配南瓜子;蛔虫病、蛲虫病,配使君子、苦棟皮;姜片虫,配乌梅、甘草。
(2)行气利水:水肿实证,二便不通,配泽泻、木通;寒湿脚气肿痛,配木瓜、吴茉黄。疟疾寒热久发不止,配常山、草果。
煎服6~15g。单用驱绦虫、姜片虫时,可用60~g。
驱多种肠道寄生虫。驱绦虫疗效最佳。
四、南瓜子
甘,平;归胃经、大肠经。
杀虫:绦虫病,配槟榔。驱绦虫方,本品研粉,冷开水调服60~g,2小时后,服槟榔60-g的水煎剂,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g,促使泻下。
研粉,60~g。冷开水调服。
善驱杀绦虫。亦治血吸虫病。
五、鹤草芽
苦、涩,凉;归肝经、小肠经、大肠经。
杀虫:绦虫病,单用研末,晨起空腹顿服即效,一般服药后5~6小时可排出虫体。
研粉吞服,30~45g,小儿0.7~0.8g/kg。每日一次,早起空腹服用。
治绦虫病要药。对阴道毛滴虫也有疗效。
六、雷丸
苦,寒;归胃经、大肠经。
杀虫:绦虫病,单用研磨吞服;钩虫病,蛔虫病,配槟榔、牵牛子;蛲虫病,配大黄、牵牛子;脑囊虫病,配半夏、茯苓。
入丸散,每次6~15g,驱绦虫每次12~18g。每日服3次,冷开水调服,连用3日。不宜入煎剂。
七、鹤風
苦、辛,平;有小毒;归脾经、胃经。
杀虫消积:蛔虫、蛲虫、钩虫及绦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单用为丸、散服用;或配槟榔、使君子。
嚼服,每次5~15g。
八、榧子
甘,平;归肺经、胃经、大肠经。
(1)杀虫消积:蛔虫、钩虫、绦虫、姜片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虫积腹痛。蛔虫病,配使君子、苦棟皮;钩虫病,单用或配槟榔、贯众;绦虫病,配槟榔、南瓜子。
(2)通便:肠燥便秘,配火麻仁、郁李仁。
(3)润肺:肺燥咳嗽,轻症为宜,或配川贝母、瓜萎仁。
15~30g。炒熟嚼服,入煎剂宜生用,大便溏薄者不宜服。
本文摘自。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给予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