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疾病知识 > 秦汉印记冬季流感高发期,看看汉代人怎
秦汉印记冬季流感高发期,看看汉代人怎
头部白癜风用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54.html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最幸福的不是家里有几套房、几辆车、孩子上哪个学校,而是身体健康!
比如当时非常著名的哲学宝典《洪范》中就记载了当时人们衡量幸福的五个标准: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其中就将“寿”列为了第一福。而与之相对,人们也把“凶短折”(早夭)和疾病排在了“六极”(六凶)的前列。
这并非是古代人怕死,而是在感冒都会死人的时代,卫生医疗条件在现代看来简直是触目惊心。因此,对疾病的预防就变得极为重要,而且古代人也非常重视这一点。
秦汉时期的古人虽然无法像现在这样明白生活中的致病因素,但是他们也注意到了一些,比如“气大伤身”。《淮南子·诠言》就有类似说法:“凡治身养性,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内在己者得,而邪气因而不生。”告诫人们要修身养性,注意睡眠,适量饮食,不要大喜大怒。
《太平预览》中记载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三国时期著名文人应璩通过对三个老叟的采访,生动的向世人传达生活与健康的关系。应璩在道路上碰见三个上百岁的老头,正在田地里锄草。应璩赶紧下车向老头们询问长寿秘诀,第一个老头回答说家里的媳妇丑,第二个说不要暴饮暴食,最后一个说早睡早起。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秦汉时期人们没办法用科学解释生病原因与健康的关系,但是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点滴经验,直到现在依然还有着重要的价值。
我们从小就知道“病从口入”,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时期的人们就已经明确注意到了这一致病因素。西汉名医淳于意就指出龋齿病和其他相关的口腔类疾病都与“食而不漱”的不卫生习惯有直接关系。没有牙膏的汉代,人们普遍采用廉价易得的杨柳枝来清洁牙齿。
之前我们曾经提到过,汉代人特别喜欢生吃鱼、肉,所以当时也有许多人“腹中生虫”。其实“生虫”就是感染寄生虫,绦虫、蛔虫、鞭虫等等。东汉时期广陵太守陈登特别喜欢吃生鱼片,后来胸中烦闷,不思饮食,经名医华佗诊断为“胃中有虫,欲成内疽”。
喝酒过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在汉代时期也是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喝酒误事在汉代都不算事,有的官员甚至因为喝多了在朝堂上“失仪”而被免官。而当时的学者就批评社会上盛行的饮酒之风,“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结果很多人“半百而衰”。
除过这些,由于当时人们认识能力和医疗水平的局限,人们普遍把疾病的发生归因于神灵的惩罚和鬼怪作祟,当时非常流行“兵死之鬼”擅长以疾病害人、“有阴德者”可以长寿、作恶多端的人暴死等各种说法。
由于相信鬼神的存在以及鬼神具有超自然的能力,所以许多汉代人也会因为心理暗示而导致精神异常和其他疾病。虐杀戚夫人的吕后被狗咬伤,占卜的官员认为是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的鬼灵作祟。汉武帝的舅舅田蚡逼汉武帝处死朝中大臣灌夫、窦婴,第二年患病后,认为是这两人的鬼魂向自己复仇。
也正是因为在这样鬼神思想盛行的社会环境之下,求神保佑和用巫术治病在当时也是十分盛行。为了预防疾病,当时出现了许多巫术祷告的习俗。《汉书》里就曾记载,当时流行的这种以巫术祷告预防疾病的仪式每年都要举行至少五次,而这五次的时间都分别选在因季节变化,疾病多发的时期。
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战国时期医和巫开始分离,但是到了秦汉时期,还是有很多人生病了习惯于找巫师。汉武帝晚年病重的时候就让巫医来治疗疾病。
苦恼于生命的短暂和对长寿的向往,成为秦汉时期人们健身的基本动力。有模仿自然界动物姿态的“引术”,也有以通过“荡意平心”,“保性命之真”为目的的气功;还有“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养生”的散步;也少不了有钱人的爱好——求仙服药。
总体来看,汉代时期人们注意到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致病因素,也有了一些质朴的预防措施,但是由于医疗条件和时代的局限,面对疾病的发生,缺乏有效地治疗手段。所以提醒各位朋友,汉代有风险,穿越需谨慎!
参考资料:彭卫、杨振红:《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年3月版。
加星标,精彩不错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编辑:阿愿校对:春夏
本文为秦汉新丝路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不然将追究法律责任
往期珍赏·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张骞通西域,一个屌丝的逆袭之路
秦汉印记
汉成帝后妃中最具智慧的她,为什么斗不过赵飞燕?
秦汉印记
穿越到汉朝吃啥?开心时撸串,不开心时吃糠
秦汉印记
汉成帝、张禹,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荒唐事
秦汉印记
马踏匈奴,神乎其技的艺术雕刻,汉文化的惊艳绝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