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疾病知识 > 猪蛔虫你真的了解吗
猪蛔虫你真的了解吗
猪蛔虫是最常见的内寄生虫,你对它的特征、生活史、被感染猪只的临床症状都了解吗?
猪蛔虫主要寄生在猪消化道以及其他内脏器官。在饲养管理不当的猪群中,感染率可高达50%-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主要危害3-6月龄猪只。猪感染蛔虫后,生长发育不良,料肉比升高,增重率可下降30%,严重时生长发育停滞,消瘦,甚至造成死亡,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1.病原特征
1.1病原体外貌特征
猪蛔虫是寄生在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属蛔科。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体表有横纹,体两侧纵线明显,头端有3个唇片,体表具有厚的角质层。雄虫长15cm~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鱼钩。雌虫长20cm~35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
1.2虫卵特征
虫卵多为椭圆形,呈棕黄色,卵壳表面凹凸不平。随粪便排出的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区分。受精卵大小为45μm~75μm×35μm~50μm,内含一个圆形卵细胞;未受精卵较狭长,大小为88μm~94μm×39μm~44μm,内为大小不等的卵黄颗粒合空泡。
1.3繁殖能力
寄生在猪小肠中的每条雌虫每天平均可产卵10万~20万个,产卵旺盛时期每天可排万~万个,每条雌虫一生可产卵万个。
1.4传染方式
猪蛔虫病主要是通过猪吞食了感染性虫卵而被感染。
2.猪蛔虫生活史
(1)虫体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后,如在28~30℃经10d即可发育成第1期幼虫。
(2)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一次蜕化,变为第2期幼虫,幼虫仍在卵壳内(这时还没有感染力)。
(3)再在外界经过3~5周的成熟过程才能达到感染性虫卵阶段。
(4)这种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内被孵化,经1~2h后,大多数幼虫钻入肠壁进入血管,经肝、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
(5)在感染后第12~14d进行第3次蜕化,第4期幼虫离开肺泡进入细支气管和支气管。
(6)在感染后14~21d上行至气管,随粘液一起到达咽并进入口腔,再次被咽下到达小肠内成为成虫,共约需2~2.5个月。
(7)猪蛔虫在猪体内寄生7~10个月后即随粪排出,大约12~15个月将蛔虫排尽。3.临床症状
猪蛔虫病的临床症状随着猪只的年龄大小,猪体质的好坏、感染的数量以及蛔虫的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成年猪往往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忍受一定数量的虫体侵害,而不呈现明显的症状,但是本病的传染源,而3~6月龄的猪比较严重。
(1)感染早期,即幼虫移行至肺脏时,临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病猪伏卧在地,不愿走动,有异嗜癖。幼虫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现荨麻疹和某些神经症状类的反应。
(2)成虫在肠道寄生时,营养不良,消瘦,被毛粗乱逆立,食欲时好时坏,有异嗜,生长缓慢,结膜苍白,是造成“僵猪”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时拉稀,体温升高。
(3)当成虫大量寄生,扭曲成团导致肠道堵塞,病猪表现为剧烈腹痛,食欲废绝,严重时肠道破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当蛔虫可进人胆管,造成胆道堵塞,胆绞痛、黄疸等。蛔虫体液代谢产物及分泌的毒素被猪吸收后,引起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痉挛、麻痹、皮疹、呕吐,最后成僵猪,甚至死亡。
针对猪蛔虫病,如何进行科学的防治呢?
猪蛔虫病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扫猪舍粪污、饲料残渣等,保证猪舍干净卫生。用水冲栏后,尽量将水扫净,避免地面积水或过度潮湿。转猪采取优进全出的方式,淘汰或隔离残次猪只,并对猪舍进行彻底的空栏清晰和消毒,且至少空栏7天以上。
2、粪便的处理。被感染猪群和实行驱虫期间猪群的粪便应及时清扫,且运输到离猪舍、水源、饲料仓库较远的场所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利用发酵温度杀死虫卵。保证一个猪舍一套清洁用具,避免交叉感染。
3、定期驱虫。采取“四加二”驱虫方案,“四”是指种公猪和种母猪每个季度驱虫一次,“二”是指母猪临产前20d驱虫一次,引种后第3周和合群前10d各驱虫一次;育肥猪40斤与斤各驱虫一次。此方案有效的控制了种公猪和母猪这一最主要的传染源,确保种母猪到仔猪这一主要传播途径的切断,避免仔猪的感染。小猪40斤是最容易被感染的阶段,此时驱虫一次可帮助小猪安全度过易感期;斤的中猪再驱虫一次,确保了肥猪群的健康。另外引种后第3周后备母猪驱虫一次,避免外来寄生虫感染本场猪只,加上合群前10d再驱虫一次,确保本场母猪不被重复感染。
驱虫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如芬苯达唑(福拜)对猪蛔虫、肺丝虫、鞭虫、结节虫等疗效极佳。使用驱虫药物驱虫7天后,应将种猪和栏舍清洗干净,并用敌百虫对母猪全身和栏舍进行仔细的喷洒;如果是感染比较严重时,在间隔10天后再重复一次,确保第二次用药时彻底杀灭虫卵发育成的幼虫。
4、加强饲养管理。高度重视饮水与饲料的卫生清洁工作,尽量防止与减少被猪粪所污染。适当补充免疫营养(健力源),促进猪群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提高猪群抵抗力,尤其是保育阶段。做好灭鼠、灭蝇的工作,做好猪场生物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