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疾病知识 > 修行基础戒律篇之菩萨戒浅释
修行基础戒律篇之菩萨戒浅释
修行基础-戒律篇之菩萨戒浅释
菩萨戒浅释
序
辽宁省七鼎龙潭寺主持。正民法师说。今天我们请上成下刚大和尚。讲解在家《六重二十八轻菩萨戒》。是应在家男众女众的发心。我们全体僧从的慈悲。在恢复建寺的百忙之中。为诸位发心菩萨设坛。请受一坛在家《六重二十八轻菩萨戒》。所以这个因缘是百千万劫。难逢难遇之机。今天我们幸逢良缘。乞请长春般若寺方丈。上成下刚法师。为我们新发心的菩萨。开示讲解在家《六重二十八轻菩萨戒》。所以在坐的各位。及一切有缘的众生。应当发欢喜心。作稀有想。希望大家要珍惜和爱护。愿发心菩萨有愿必满。愿法会圆满成功。
南无阿弥陀佛!
一九九三年六月四日于辽宁省七鼎龙潭寺讲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三聚净戒难得闻经於无量俱祗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如说修行者更难
梵網经菩萨戒序
诸佛子等。合掌至心。听我今欲说诸佛大戒序。众集默然听。自知有罪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亦深。无罪者默然。默然故。当知众清净。诸大德优婆塞、优婆夷谛听。佛灭度后,於末法中。应当尊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时。如暗遇明。如贫得宝。如病得瘥。如囚犯出狱。如远行者得归。当知此戒。则是众等大师。若佛住世。无异此也。怖心难生。善心难发。故经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人命无常。过於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众等各各一心。勤修精进。慎勿懈怠、懒惰、睡眠、纵意。夜即摄心。存念三宝。莫以空过。徒设疲劳。后生深悔。众等各各一心。谨依此戒。如法修行应当学。
(谨按此序为切要。除丛林布萨别有仪式外。凡读经者。均应先读序文。不得省略。)
在家六重二十八轻菩萨戒
上成下刚法师讲释
因为大家发心要受菩萨戒。今天我们讲解菩萨戒法。在没讲解之前。我先给大家说一说。今天大家能在辽宁省开源市七鼎龙潭寺相聚。得感谢七鼎龙潭寺的全体僧众的发心。在恢复重建七鼎龙潭寺的百忙之中。释正民法师抽出宝贵时间。为诸位发心者设坛。请受一坛菩萨戒。所以这个因缘是百千万劫难遭难遇。今天幸逢良缘。也是我来此道场的一次结缘法会。所以我们应发欢喜心作稀有想。希望发心者。要真正的珍惜和爱护这次殊胜因缘。如法如律的接受诸佛戒法。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菩萨。将来圆满菩提大愿。所以在受戒之前。我给大家说一说菩萨因缘。什么是菩萨戒。什么是菩萨。怎样发菩提心。这样能对大家发心的圆满。亦是为了更好的护戒。以便更好的对菩萨戒。有一个正确认识。更好的接受戒法。
那什么是菩萨。菩萨。是印度的梵语。佛经翻成汉文叫菩萨。是简称。菩萨全称叫菩提萨埵。那用我们汉语来说。是大道心的众生。就叫菩萨。那大道心众生的意义和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发了菩提大愿的众生。是指发了无上菩提心的菩萨。发了无上菩提大愿的众生。进修三世诸佛的无上觉道。
什么叫无上菩提心呢。因为如来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就无上觉道。所以就叫无上菩提心。我们今天见佛闻法。发心学佛。也要像三世诸佛那样。发心进修无上觉道。得成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的正等正觉。和诸佛一样发的这个心。这个菩萨发的心。是大道心的众生。大道心的众生。我们大家应当明确。
我们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大道心的众生。以利益众生为体。我们今天发心受菩萨戒。入菩萨位。这个心是面向法界众生发的。包括六道众生。尽十方界向法界众生发的。所以叫大道心的众生。
因为法界众生。无始劫以来造业。结下了无边的生死。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被生老病死所逼迫。苦不堪言。所以我们菩萨。是先觉觉后觉。我们先觉悟了。在我们觉悟的同时。首先想到的是法界有情。我们如何令法界众生都觉悟。都走学佛的道路。接受佛的教化。走出苦得乐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大道心众生的责任。以利益众生为体。所以菩萨从初发心。便成正觉。所以菩萨发心和人、天、声闻、缘觉不一样。人、天、声闻、缘觉发的心小了。偏了。只能自利。不能利他。不能发大心。就是说。我今天发心学佛。受菩萨大戒。乃至得成无上觉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这就是菩萨的发心。
就是说菩萨从初发心时。就发的勇猛、发的广大、发的圆满。从初发心时。就把我破除了。我们这一念心。是面向法界众生发的。说我们今天发心学菩萨法。要从面向法界众生。出离生死苦轮发。我们的发心。是得成无上觉道。若不这样。我们发心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的本师三世诸佛。都是这样发心的。所以大家对菩萨法。要有一个清醒认识。以利益众生为体。所以我们的心量。一定要发的大、发的圆满。发的勇猛。这样的话。由於我们发心发的正确。发的圆满、发的大。所以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愿为先导。导引我们进趣无上菩提。所以愿一定要发。所以发愿以后。愿不能空发。我们要发起功行。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所以菩萨精进勇猛。得成无上道觉。
菩萨戒是三聚净戒。
第一是摄律仪戒。就是收摄我们的身口意。不犯威仪。不犯律仪戒。
第二摄善法戒。一切善事因缘。对众生有利的我们要想、要说、要做。不想、不说、不做就犯菩萨戒。
第三饶益有情戒。众生有苦恼、有痛苦。我们要饶益。尽我们的能力去帮助。去解除苦恼和痛苦。所以菩萨发心。是面向法界众生发的。发的是大道心。所以我们把心发的广大、发的圆满、发的勇猛。另外发菩提心。要有决定性。毅然决然。这们我们才能勇猛精进。得成无上道觉。这是菩萨戒的因缘。希望大家能在受戒当中。一定要发菩提心。要发的广大圆满勇猛。得成无上道觉。
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要发菩提心。不忘三宝。不忘佛说的四依法。以戒为师。发起功行。修持戒法。断除我们的贪嗔痴的生死习气。要修六度万行。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象钻木取火一样。
钻木想要取火。木虽然发暖了。但是我们就停止了。不能引发出火来。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还没有证圣。就象钻木取火似的。这个智慧禅定。还没有现前。还没有很好的实行菩萨戒。就犯了杀戒。这个木头还没暖呢。我们就停止了钻木。那么终不得火的受用。是这个意思。
况须陀洹至阿那含。须陀洹和阿那含。因为声闻有四果。声闻。就是小乘声闻。藏教有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就是说。我们还没得禅定智慧。就破了戒。就失掉了戒体。戒体尚且失掉了,那么出世的涅槃。一切圣果就都失掉了。就没有我们的份了。是这个意思。不能证得三界外的小乘涅槃。是因为我们没证圣。没得智慧禅定。就把这个戒犯了。所以更谈不到证得出世的圣果。如果这样。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不能说是就不能当菩萨了。就不能成为名正言顺。名副其实的优婆塞优婆夷。只能说是破戒的。优婆塞优婆夷。臭优婆塞优婆夷。因为我们违犯了戒法。犯了杀戒。所以没有戒香。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中说:“什么是戒香呢?戒香是自性五分法身香之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疾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我们能严守佛戒。那么戒香熏修。就具足戒香。因为守戒而得戒香。智慧禅定就会现前。现在我们破戒了。戒香就失掉了。所以就成为臭优婆塞优婆夷。
旃陀罗优婆塞。旃陀罗。就是在印度那个时候。以屠宰杀生为业的人叫旃陀罗。走路的时候打着旗帜。拿着旗杆。表明他自己是以杀生为业的。不能和好人在一起走。就叫旃陀罗优婆塞。旃陀罗以杀生为业。我们犯了杀生戒。我们就和旃陀罗一样了。所以就叫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
垢优婆塞优婆夷。垢。就是污垢染污。我们犯了杀生戒。我们的身心。身口意都受到恶性造作的染污。是染污法。所以就称为垢优婆塞优婆夷。结优婆塞优婆夷。垢优婆塞优婆夷。因为我们犯了杀生戒。所以结下无边的生死。结此生死。所以不称为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初重。
杀生这一法。就是重戒。是六种重戒的第一重戒。就叫初重。佛说杀生者命短。杀生是下三途之因。畜生被杀、被吃。它含冤在地。不忍可。它要向杀它的人、做它肉的人、吃它肉的人讨还债务。它的冤魂要纠缠我们。让我们招惹烦恼、招惹灾难。杀生即失掉慈悲之心。
第二盗戒。盗。就是非礼而取就叫盗。我们宁可失掉身命。也不可偷盗。乃至一钱一物。一钱。就是极少的财物了。也不能随便拿人家的。拿别人的。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我们就失掉了。优婆塞优婆夷戒体。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就像钻木取火似的。暖相没现前。就停止钻木。终不得火。就是说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智慧禅定尚没现前。就破了戒法。一切圣果皆失。是这个意思。
况须陀洹、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只能称为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优婆塞。这是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结优婆塞优婆夷。就是心染污了。称为垢染优婆塞优婆夷。这就是结下了无边的生死。旃陀罗优婆塞。以杀生为业就和旃陀罗一样了。我们犯了盗戒。就和旃陀罗以宰杀为业的人一样。所以就成为旃陀罗优婆塞。是名二重这是第二种重戒。
大妄语戒第三。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我们宁可失掉身命。不得妄语。不得虚说我得不净观。不净观。就是观人死了以后。胖肿青瘀脓烂长蛆虫。最后观白骨哇。没得不净观。就说我已经成就了不净观。没得阿那含。就说我得阿那含。我已经证圣了。这都是大妄语。大妄语是三途之因。如果我们若这样的话。若是破戒。是人若失优婆塞优婆夷戒。就失掉了所受的菩萨戒。是人尚不得暖法。就是说。我们的智慧禅定尚没现前。就把戒破了。那么一切圣果皆失。是这个意思。
臭优婆塞戒香。无份那就称为。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我们犯了妄语戒。就和以宰杀为业的旃陀罗一样。
垢优婆塞。垢是污垢。因为犯了妄语戒。所以心上污垢染污。结优婆塞。从此结下了无边的生死。称为结优婆塞优婆夷。是名第三种重戒。
邪淫戒第四。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宁舍身命。也不能干犯他人男女。犯邪淫戒。是这个意思。若破是戒。是人即失掉优婆塞优婆夷戒。那就失掉了这一法。我们要心不想、口不说、身不造。彻底断缘。就清净本然。如果违犯了这条戒。菩萨不但身不犯。心也不犯。所以才能清净。
如果我们犯了这条戒。就称为破戒优婆塞。就是我们还没有很好地修行。还没有实行菩萨戒。就犯了戒。象钻木取火似的。火没现前。暖像还没现前。就停止了钻木。终不得火。一切圣果无份。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结优婆塞优婆夷。就是说一切戒香皆失。就称为臭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和以宰杀为业的旃陀罗一样了。垢优婆塞优婆夷呢。就是心上结下了污垢。。心上染污。结下了无边的生死。是名四重。这是第四种重戒。
说四众过戒第五。不说四众过罪。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要以慈眼视众生。不能随便说人家的罪过。说出家僧人比丘比丘尼。说优婆塞优婆夷的罪过。嗔恨、嫉妒。是这个意思。
我们宁可失掉身命。也不能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所有的罪过。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优婆夷戒。这个戒体就失掉了。尚不得暖法。就说我们尚没很好的修持菩萨戒。就把菩萨戒犯了。一切圣果皆失。所以叫作破戒优婆塞优婆夷。不能得戒香。所以叫臭优婆塞优婆夷。就和以宰杀为业的旃陀罗一样了。是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是垢优婆塞优婆夷。心上染垢了结下了无边的生死。是名五重。第五种重戒。
酤酒戒第六。酤酒。就是买酒或者卖酒。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再不能去买卖酒。与人饮酒。在《梵網经》菩萨戒里说。受了菩萨戒以后。与人拿酒器饮酒者。五百年无手。所以我们再不能。买卖种种酒。因为酒能迷乱人心。使人造业。我们菩萨要净法与人。不能卖酒、买酒。就是我们失掉生命。也不能去卖酒。或者去买酒。是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犯了这条戒。就失掉了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因为这六种重戒犯一条。这个戒体就失掉了。所以就称为破戒优婆塞优婆夷。就是我们没有很好地修持戒法。智慧和禅定还没有现前。就把戒破了。一切圣果皆失。是名破戒优婆塞优婆夷。臭优婆塞优婆夷。戒香失掉。就称为臭优婆塞优婆夷。旃陀罗优婆塞优婆夷。就和宰杀为业的旃陀罗一样。是垢优婆塞优婆夷。在心上结下了污垢。是结优婆塞优婆夷。结下了无边的生死。是这个意思。是名第六种重戒。
上面跟大家说的。六种重戒。这六种是我们最重的戒法。我们定要清净守持。切莫违犯。
下面说二十八轻戒。轻戒。是对重说轻。不是说轻了。就可以违犯。要违犯了有犯戒罪。将来就得循业受报。受苦的果报。
不供养父母师长戒第一。因为父母能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恩德不可思议。恩德。就是父母之恩、师长之恩。我们要供养父母衣食。安住晚年。师长能导引我们走出苦得乐的道路。将来能究竟成佛。出苦得乐。所以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一定不要忘记供养父母。使父母他们安度晚年。使他们善根增长。使他们恭敬三宝。恭敬师长。这是供养父母、师长。
因为受了菩萨戒以后。就要修诸戒法。就是依法修行。按照菩萨戒。发起我们的正修行。这是一条。如果我们不能实行这一条戒。是优婆塞得失意罪。失意。意就是心。我们不能提起正念。按照戒条的要求。发起我们的正当的想说做。这就叫失意罪。失意。就是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履行自已所受的戒法叫失意。把这条戒忘了。不能按照戒条实行。叫失意罪。
不起堕落。不净有作。不起堕落。不起。就是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和利益。因为不能发起。所以就违犯了这条戒。所以就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就是业相。就是罪业之相。有业就得循业受报。
耽乐饮酒戒第二。受了菩萨戒以后。就不能再饮酒了。饮洒作乐。酒能迷乱人心。不能耽乐饮酒。不能把我们身心耽误在饮酒上。以饮酒作乐。这就和我们菩萨戒法不相应了。如果我们耽乐饮酒。酒尚不能自度。更不能普度众生。所以我们就失掉了菩萨戒的身份。所以不能耽乐饮酒。要发起我们的正业。就是正当的心行。是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违犯了这条戒法。还去饮酒。就得失意罪。就是没有提起我们的正念。没有很好地遵循这条戒法。就叫失意。不起。就是一切善事功德不能发起。不能成就这一法。的不可思议的佛法利益。所以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饮酒是不清净的。是染污的有为造作。有为造作就是业相。心里要想、口里要说、身体要造。
不瞻病苦戒第三。我们受了优婆塞优婆夷戒以后。应当依慈心为本。我们看到自己的亲人和一切众生。有了病苦。我们要发慈悲心。去瞻仰看视。就是看望。要尽我们的能力。使他解除病苦。恢复健康使他安乐。这是我们菩萨。就当发起的正当心行吧。如果不能这样做。我们就犯了这条戒。就提失意罪。我们不能提起正念。按照戒律的要求。去慈悲众生。去使众生消除病苦。使他安乐。这样和我们菩萨的身份就不相应了。那么这一善法就不能发起。众生就不能得到利益。就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是这个意思。一切善法我们都要修学。我们要饶益有情。摄善法界。摄饶益有情界嘛。众生有苦了。我们就要饶益。就要利益。
见乞不与戒第四。我们受菩萨戒以后。见有贫穷人。来向我们乞求。随我们自己的能力。要多少给他一点。给他饭、给他钱物。使他解除现前的疾苦。这样的话。我们就尽到了菩萨的本份。就是尽心吧。如果我们不能这样。贫穷人来向我们乞求。我们悭贪不舍。让他空手而回。那我们就犯了这条菩萨戒。我们不能提起正念。没按照戒条去履行我们的菩萨戒法。所以就不能发起。这一条善法的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因为我们菩萨。是以利益众生为体。是大道心众生。众生有疾苦。我们不能去利益。就犯了这条戒了。所以就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见四众尊长。不承礼拜戒第五。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慈悲一切众生。见到比丘、比丘尼、长者、优婆塞、优婆夷。我们都要站起来迎接。礼拜、问讯。如果我们见到以后。还是和没见一样。见似不闻。不起承迎、礼拜、问讯。也不起坐。也不迎接。也不问讯。贡高我慢。这就犯戒了。犯了不恭敬尊长。犯戒了得失意罪。不能提起我们的正念。按照这一条戒法。发起我们的善事功德。所以堕落不清净有为造作。因为菩萨要恭敬三宝。恭敬尊长。这样可以令我们舍悭贪。舍去贡高我慢之心。是这个意思。
见四众毁戒。心生骄慢戒第六。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见到比丘、比丘尼、长者、优婆塞、优婆夷。毁犯自已所受的戒法。我们应发慈悲心。怜悯心。种种劝说。让他改正。这样我们功德无量。如果不能这样。反而贡高我慢。认为他破戒了。他不好我比他强。如果我们生了贡高我慢心。就有罪了。就犯了这条戒法。说我比他强。我胜於他。他不如我。这样就犯了菩萨戒。就得失意罪。我们不能提起正念。就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不能按照这一条戒法去实行。所以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见到别人犯戒。有不如法的地方。我们应当生怜悯心。应当帮助他挽救他。不应当轻慢他。
不持六斋戒第七。六斋戒。就是六斋日。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是六斋日。在六斋日时。释提桓因、四大天王。考核人间罪福。如果罪若多了就降灾。善因若多了就降福。所以我们在这六斋日。要清净守持。持。是执持不放逸。要守斋持戒。是这个意思。
六斋日受持八戒。八戒。就是八关斋戒。八关斋戒。就是佛为在家人。制的出家法。就是关闭八种恶门。如果我们已经受了八关斋戒了。我们又受菩萨戒了。所以在六斋日。还要按照八关斋戒实行。不要把八关斋戒废止了。是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受了菩萨戒了。也受了八关斋戒。还要守八关斋戒。是持八关斋戒。供养三宝。如果受了菩萨戒以后。在六斋日不守八关斋戒了。不供养三宝了。我们就犯了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我们没有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不能利益众生。不能自利利他。就堕落不清净有为造作。
不往听法戒第八。我们受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以后。我们不但要重佛。而且要重法。也要重僧。要尊重三宝。因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难遇。四十里中。若有讲法处。我们菩萨应持经律卷到法师所。去听受经论。如果嫌远、嫌劳累呀。是不是或是其它事缘放不下。不能去听。那说明我们还不重法。重世间不重佛法。这样的话。就和菩萨法不相应了。就犯了这条戒。
当然更远的我们去不了。有特殊情况了。那也列外了。一般情况下。要把事缘放下。到那去听说法要。听说佛法能增长我们的善根。开发我们的智慧。断除我们的生死习气。当然这个一般的。受了菩萨戒以后。不但说四十里。就是附近有的还不去听呢。受菩萨戒。要不实行戒法得失意罪。我们不能提起正念。这叫失意。因为我们不通达佛法。就不能自利。不能自我解脱。那么也不能解脱他。所以就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有为造作。
受僧用物戒第九。凡是佛教三宝道场的。一切钱财物品、道具。我们都不能随便。据为已有。因为道场是十方众生所共有。十方僧众所共有。法界众生所共有。不是哪个人所私有。不但是四众弟子的利益之所在。而且也是法界众生的利益之所在。所以我们把常住物。随便拿走了。就影响佛法的住持。影响三宝的住持。罪过就大了。常住的一草一木。我们不能非理而取。说我想到三宝地占点便宜。假如我们拿走一草一木。或者拿走一钱一物。十方众生都有一份。将来难以偿还。所以不能够随便动用。常住的一草一木。
招提。就是指寺庙道场说的。受持戒已。受持招提僧卧具、床座。其它也是这样。不能够接受僧卧具、床座呀。十方常住物。不能随便占用了。十方常住物品。都是办道用的。一花一香都不可以。供品多了。供完以后。要十方来十方去。供品是用来供佛的。如果供品分到我们手里了。那么把它分给大家了。那可以。但是没分到我们手里。我们不能随便。到佛前去拿香、拿供果。拿香、拿供果这都属於偷盗。那就不行了。
饮虫水戒第十。佛说一杯水。有八万四千虫。过去在佛那时代。不象我们现在。吃的自来水管。自来水都是经过沉淀、过滤、消毒。他那儿时都是山泉河流的水。都得经过过滤。不能伤害生命。所以佛说要知道这个水有虫了。还饮用伤害众生。如果吃这个水就犯优婆塞、优婆夷戒。是因为我们没有提起正念。没有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险难独行戒第十一。险难之处。象虎狼狮子出入之处。强盗出入之处。另外恶国界、恶国王。向这些险难之处。就是危险灾难之处。我们自己不能去。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虽然发心行菩萨道。但是我们的定力没有成就。定力没通。一旦一个人遇到这种境界。心里恐惧。就容易违犯戒法。为了保全自己。在不能成就定力时。就可能发起恶性造作。所以危险灾难的地方。我们一个人不能去。这是我们本师大慈大悲。考虑到我们众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象诸佛菩萨那样。都是圣人。就是无所畏惧。所以险难之处。我们不能去。如果我们去了。就违背了这条戒法。因为我们不能提起正念。不能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实行。所以就得失意罪。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而且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独宿尼寺戒第十二。尼寺。就是比丘尼的寺院。我们优婆塞、优婆夷、男居士、女居士。不能随便一个人。就在尼寺住宿。是这个意思。如果有佛法因缘的需要。通过寺院的同意。是另一种因缘。不能独宿尼寺。不论男居士、女居士。没有佛法因缘。随便到尼僧寺院来往。犯讥嫌就不好了。不尊重。所以得失意罪。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为财打人戒第十三。为了随便得到钱财物品。而随便打人。打骂奴婢、打骂僮仆。打骂外人。受菩萨戒以后。不许骂。不许打。因为菩萨以慈悲为体。如果我们为了得到钱财。就随便打骂。我们就失掉了慈悲之心。就犯了优婆塞、优婆夷戒。就不能提起正念。这个善事功德不能发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残食施四众戒第十四。我们要供养四众。供养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要把最胜衣服、最胜香、新鲜的蔬菜、瓜果、饮食、医药供养四众。不能把自己吃剩下的残食。吃剩下的不要了。或者是以已经发霉变质。毒变的这些饮食施舍给四众。这样就不尊敬了。说我自己不用了。吃不了找个地方给别人了。这不行。不尊重佛法。就像我们世间送礼似的,。我们送给别人礼物。是对别人尊重。把最好的礼物送给别人。自己舍不得的用的送给别人。这样别人才能欢喜高兴。我们也受别人尊重。才能以诚相待。]这样的话才能互相信任。如果我们把自己不好的物品送去。反而使别人讨厌、嫌弃。这样不但不高兴、不欢喜生善。反而触恼人。这个就不好了。如果我们不能这样做。就得失意罪。就是不能提起正念。没有把这条戒放在心上。所以这一善法的功德。就不能发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蓄猫狸戒第十五。不能蓄养猫狸猪狗。蓄养它们。我们不能在众生身上取利。一切蓄牲。我们都不能蓄养。象猪马牛羊。鸡鸭鹅狗之类的。蓄养猫狸猪狗之类的。它抓老鼠。那就不慈悲了。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不能蓄养猫狸猪狗之类的。容易犯过非。如果我们再蓄养猫狸猪狗之类的话。因为犯过非。容易得失意罪。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我们不能在众生身上取利。不能危害众生。如果我们现在蓄养了。送到别人家。别人还要危害它。那我们还要慈悲它。但是不要在它身上取利。那就等於放生了。把它养起来。这样还有功德。如果送给别人。别人就给它杀害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慈悲它。但养的目的不一样了。我们家里没有养。还要蓄养就犯戒了。已经养了。我们不能就把它送走。送走别人要危害它。那也不慈悲。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不能用它来危害畜牲。在它身上取利。我们发心要要明确。是这个意思。
蓄养畜兽不净施戒第十六。蓄养象马牛羊。都是想使役宰杀、吃众生肉。都是为了这些事情。在畜牲身上取利。我们杀了畜牲的命。吃了畜牲的肉。使役了畜牲鞭捶棍打。宰杀吃掉。我们就和畜牲结下因缘了。增加了畜牲的气愤。将来超越不了畜牲的限制。所以佛在《楞严经》里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如是多劫。无有了期。互相杀噉》。互相杀互相吃。所以我们受菩萨戒。对於畜牲来说。是以慈悲为体。包括一切畜牲之类。所以我们再不能。蓄养象马牛羊骆驼一切畜兽。
不做净施。不做清净的施舍。在畜牲身上取利。买卖畜牲。在它身上盈利。这也不对。我们受菩萨戒以后。就不能蓄养了。民经蓄养的了。如果往出卖。或者送给别人。他们要把它杀掉、要危害它。那么我们就发慈悲心。放生。那怎么放生呢。就是把它养起来。慈悲它也不打骂它。也不在它身上取利。也不使役它。使役它。因为它为你出力了。你欠它的债。将来你得为它出力。还它的债。
菩萨以众生为体。那就慈悲它。这是特殊情况。所以我们现在没蓄养的。以后就不要蓄养使役宰杀了。如果我们再这样去做的话。就犯了优婆塞、优婆夷戒了。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尤其在农村居住的。我们受了菩萨戒。是无条件的。立杆就有影。犯了就有罪。是无条件的。你使役它了。欠了它的债。就得偿还,是这个意思。
不蓄三衣、钵、杖戒第十七。三衣。是三法衣。是福田衣。出家的比丘僧、比丘尼。离了居家五欲。作了人天师表。法界众生的归命依靠处、学处。是法界众生的导师。引导我们出离苦轮的。是三宝之衣。所以堪作众生的供养的福田。所以要披三法衣。就是二十五条衣。七条衣、五条衣。是僧人作法之衣。和法相应的。在家居士。没离居家五欲。不能蓄僧人的三衣、钵、锡杖。钵是僧人托钵乞食用的。钵也不能蓄。另外,锡杖是应法之器。我们在家居士。不能在家蓄锡杖。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蓄三衣、蓄钵、蓄锡杖。就犯了这条戒。就没提起正念。就不重法。轻慢佛法。所以就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第十八。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因为在印度那时都种水田。水里面都有虫子。在插秧耕种的时候难免杀害众生。所以必须过滤。过滤以后再种水田。如果不过滤。就用有虫的水种水田呢。就犯了这条戒。我们不种水田种旱田叫陆种。在陆地种可以。不求净水处如果违犯了这条戒法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是这个意思。如果不能提起正念。就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市易贩卖斗称不平戒第十九。在家居士因为有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还要生存在世间生活在世间。所以得有个生活手段经济来源。也可以经商作买卖。但是要买卖公平。有这里不要有欺骗行为。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我们生存在这个世间。维护家庭生活为了自己的身命。
在市场上。可以作买卖。就是说若作市易斗称卖物。一说价已。就是我们在市场上可以作买卖。已经说了。这个桃子五角钱一个。可是看买的人多了。我们又把它提价了。说卖一块钱一个。这样就犯戒了。是不是。一说价已。不得舍贱取贵。然后又提价了。说多少钱。就卖给人家多少钱。前后不能更改,是这个意思。舍贱取贵。斗称量物。用斗量用称称。斗量要满斗。平斗不行。平斗不能给人少了。称量呢不能短斤少两。任前平用。要买卖公平。是这个意思。如其不平应语令平。应当说不平还缺少。应当给人按钱付物吧。若不如是。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就是没有很好遵守这条戒。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非时非处行欲戒第二十。我们在家居士。有妻子丈夫。生男育女。这个是上官风化。下继祖嗣。夫妇行淫。非其所禁。这是过去世间的话。这是我们祖宗。从祖先以来。就是这样留下来的风俗。上官风化。祖先就是这样传宗接代。子子孙孙上官风化。下继祖嗣。传留后代。不能为了贪住染污。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就不能和世间人一样。不讲时间、不讲处所。是这个意思。若受戒已。若於非处。非处。就是口处、大便处行淫。都叫非处。非时。你象在白天午时。生男育女的前后。都叫非时。如果我们若非时非处行淫。那就违背了这条戒。犯了优婆塞、优婆夷的戒。得失意罪。就是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商贾不输官税戒第二十一。因为我们要报四重恩。有国家才有我们个人之家。才有我们众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我们佛门弟子更要爱惜国家。应当缴纳官税。应当缴纳的官税。按规定应当很好的缴纳。不要偷漏国税。我们经商也好。开工厂办企业也好。按规定缴纳。不能偷漏国税。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范。要如法行事。纳税虽然是国家的、社会的。偷漏国税。那不也是非法行为吗。非理而做。所以也犯戒。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世界各地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犯国制戒第二十二。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更要规范的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宪法。要模范的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把自己的身心。纳入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规范。因此这是我们做为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好公民。国制戒。就是国家的规章制度。我们要模范遵守不能违犯。既要做一个好信徒。也要做一个好公民。如果受了菩萨戒以后。再去违犯国家的规章制度。违犯政策、违犯宪法、违犯法律。那就犯了这条戒了。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这就不行了。
得新食不先供三宝戒第二十三。如果我们得到新鲜的瓜果、蔬菜、饮食、谷物。自己没用之前。要供养三宝。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然后自己再食用。应当想到佛法僧三宝。因为我们归依三宝了。三宝是我们的归命依靠处、学处。就象我们的法身父母一样。能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象我们在家有了好的饮食。好的衣服钱财。首先想到自己的父母。要给自己的父母。没给父母自己先用了那是不孝。这个也是这样。是这个意思。就是恭敬三宝的意思。
什么是菩提心。恭敬心是。如果我们不能这样。自己独用了。把三宝忘了。就没有提起正念。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一条戒法。就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得失意罪。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僧不听说法辄自作戒第二十四。譬如说。我们的居士。优婆塞、优婆夷。想要在三宝地。佛教道场寺院中。寺院说法。或者想要到其它地方宣说法要。不听比丘僧、比丘尼的劝说。没经允许你去说。不同意你说。或者时间因缘没到哇。或者在这个时候说不合适呀。或者有其它因缘呢。那我们不听。僧人没允许。我们自己就自作主张。就是出家僧人没赞叹你说。没同意你说。没允许你说。你自己就随便去说。这样就犯了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戒。我们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在寺庙里宣说佛法。得有一定的时间、因缘、宣说佛法。要征求一下比丘比丘尼的意见。是这个意思。
不能说我愿意咋的就咋的。我愿意说啥就说啥。愿意在这儿说就在这说。谁也管不了。你譬如说时间因缘不允许。随便说了。反而对佛法不利。是这种情况。不是说不允许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因为我们居士。对於家庭、社会、邻里、同志之间。接触面非常广。要广泛弘扬佛法。这主要是在三宝地道场。因为佛的道场。有道场的因缘。你譬如说我们正在开法会。那么有的居士僧人。不允许你围一帮人。在那儿自己独自不随顺大众。这样就影响佛法的正常秩序。这属於这种情况。正当的说法。在家和社会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使众生解脱烦恼、出苦得乐是允许的。就是在公共场合。在道场为要影响道场的事情。我要说法了。也不顾道场上的事情了。这样不行。来到道场。要随顺道场的安排。随顺僧人的安排。不能自作主张。这种情况也有。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在众前行戒第二十五。我们受了菩萨戒。要发恭敬心。因为我们是在家居士。在道路步行的时候。见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我们要让路不。不要抢在前面贡高我慢。如果这样做的话。就犯了优婆塞、优婆夷戒。得失意罪。就是没有提起正念。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和利益。
僧食不公分戒第二十六。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归依佛。归依十方诸佛。归依法。归依三藏十二部教典。归依僧。归依十方僧众。我们要心行平等。不能说这是我的师父。就选择美好的饮食。僧中副食。在供僧当中对某个僧人特殊。偏为师选择美好。偏为师选择美好过分与者。与,就是给。偏。是特意给自己的师父多、选择美好的饮食及物品。给别人少的不好的。这样就犯戒了。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养蚕戒第二十七。因为养蚕作茧自缚。那么养蚕作茧抽丝以后。蚕就死去了。抽出丝可以纺线织布。作成高档的丝织品。衣服等物品。可供人享用。这种享用。是建立在众生的痛苦之上。一蚕织一寸布。用蚕的一生的生命换来的。一件衣服何止一个蚕呢。不可记数。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就不能养蚕。如果再犯了这条戒。就得失意罪。我们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
行路见病舍去戒第二十八。如果在道路上走。不管走到那里。不管在天涯海角。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见到病人了。我们都要发慈悲心。纵然我们不认识也要看望。尽自己的能力。采取种种方便办法。种种安慰。令他宽心。给他医药令他解除痛苦。如果不能这样的话。去而不管。我们就违背了这条菩萨戒法。不能饶益有情。就犯戒了。不能提起正念。不能发起这一法的善事功德。堕落不清净的有为造作。以上是在家菩萨。六重二十八轻戒。我就随便地给大家说一说,大家对戒相、戒条基本能明白。能够知道认识。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昨天我给大家说了。是三聚净戒。
第一摄律仪戒。要防非止恶。一恶不留。大恶小恶都要防止。心不想。口不说。身不造摄善法戒。一切善法。我们都要修学。修学六度四摄法。饶益有情戒。我们要饶益一切有情。要利益众生。要法施。财施、无畏施。举我们身心的全体。都要去利益众生。另外呢。
佛说“我亦如是诵”。受了菩萨戒。若不诵戒。佛说那不是菩萨。菩萨戒。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半月诵一次。半月半月诵。受了菩萨戒。若不诵戒。那就犯戒了。诵戒。是通过诵戒。去回光反思。我们和佛说的戒法做到没有。违犯了没有。如果犯戒了。你就照一照。哪一条犯了。在佛前忏悔。从今以后不再犯了。忏悔得清净。忏悔得解脱。忏悔得安乐。然后把戒条记忆在心。切莫忘失。在生活、学习、工作、修学当中。把它实行起来。尽此一生。乃至未来际。佛说“半月半月诵。我亦如是诵”。佛说我也如是诵。佛也这样诵。那么每月初一、十五都要诵戒。诵戒。就是不把戒条忘了。能够熏习善法。时刻提醒自己。切莫违犯。对菩萨戒不是说我不违犯。不去造恶就行了。
不诵戒。就是犯戒。我们不去熏习善法。不去利益众生。也是犯戒。大家回去把戒条很好地阅读。研究、把它究明、领会。怎样去实行。如果受了菩萨戒以后。把戒本放在一旁。不闻不问。和以前一样;那就不行了。就不如不受戒了。就失掉受戒的意义了。所以大家不要忘记诵戒。一个人可以诵。三五个居士在一起。或者更多的人也可以诵。人多时一人领诵。其它人跟着诵。或者定期的诵戒都可以。今天我就讲到这儿。祝愿大家吉祥如意。增福增慧。早成佛道。南无阿弥陀佛。
(此戒法是根据戒场录音磁带整理而成。)
南无阿弥陀佛合十敬上
整理于一九九三年七月十日
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