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疾病知识 > 盛世秋虫黄景仁百无一用是书生
盛世秋虫黄景仁百无一用是书生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期如,获取当日诗词日历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像吃布丁一样读诗词
嘲笑不通事务的读书人,我们经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这不是俗语,而是出自清代大诗人黄景仁《杂感》一诗中的名句: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虽然自嘲百无一用,但在当时已经很出名了。好友洪亮吉说他是“咽露秋虫,舞风病鹤”,同代诗人张维屏说“黄生抑塞多苦语,要是饥凤非寒虫。”
秋虫和饥凤,都是黄景仁穷困潦倒的反映。康乾盛世,并没有给黄景仁一个与他才华相匹配的生活环境。钱钟书先生认为,才如江海命如丝,正是黄景仁这种工愁薄命的才子写照。
黄景仁这辈子是真穷。他是江苏省常州市人,字仲则,号鹿菲子,什么是鹿菲呢?就是粗陋的鞋子,听他的号就酸气扑鼻。
他4岁丧父,16岁应童子试,人中名列第一,17岁补博士弟子员,但从此屡应乡试都不中;20岁时开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在地方官员府中当幕僚,钱少事多,还不算正式的国家公职人员,“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思”(《秋夕》)。
27岁时赴北京,28岁时乾隆帝东巡,他写了两首歌功颂德的诗,得到一个武英殿书签官的名分,后来还得到当时有文坛孟尝君之称的官员毕沅两资助,以为从此就能够春风得意马蹄疾。想到白居易的故事,黄景仁意气飞扬的说:“人谓长安居不易,误矣!”他把全家老小迁来北京。
可惜世事难料,黄景仁收到毕沅的巨款资助,把钱全投入买官,准备卖了现职,买上地方实职。只是按照清朝政策,捐官之前,得除现职,他新官没得到,旧职停了薪,衣食无着,“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裁剪”(《都门秋思》)。
32岁时,他不得已又把家人送回去。到了35岁,要债的天天上门,实在熬不住了,就想再去西安投奔毕沅,走到山西安邑,贫病交加,最后死在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官署中。
黄景仁是真有才,他自认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写的诗却不像黄庭坚那样拗口,而是取法李白、杜牧、李商隐、李贺等人。
24岁时,黄景仁在安徽学政朱筠幕下。朱筠于采石矶的太白楼召集文人雅会,当时安徽的读书人,正在当涂应试,纷纷赶来围观。宴会上黄景仁虽然年龄最小,但有如王勃附体,即席赋《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筵开。
倾觞绿酒忽复尽,楼中谪仙安在哉!
……
杯底空余今古愁,眼前忽尽东南美。
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
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
这首诗很快就传遍长江两岸八府,一时传为文坛佳话,名动江南。
他的《后观潮行》,光看其中几句,就可以想见钱塘江大潮的声势了:
……
鹅毛一白尚天际,倾耳已是风霆声。
江流不同几回折,欲折涛头如折铁。
一折平添百丈飞,浩浩长空舞晴雪。
星驰电激望已遥,江塘十里随低高。
此时万户同屏息,想见窗棂齐动摇。
……
如此气象壮美、意境恢弘的诗句,被老诗人袁枚大加推崇。
与前辈袁枚的轻灵风趣相区别,黄景仁的诗更显至情至性,真挚感人,这一点,在他的情诗系列《感旧》四首、《绮怀》十六首中尤其突出。
反复咏怀的女子,从“中表檀奴识面初,第三桥畔记新居”、“旋旋长廊绣石苔,颤提鱼钥记潜来”看是表姐或表妹,从“玉钩初放钗初堕,第一销魂是此声”、“唾点着衣刚半指,齿痕切颈定三分”的香艳来看,又像是歌姬,其本事已不可考,总之这段爱情迫于种种压力无果而终,令黄景仁终身难忘,在《感旧》中慨叹“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绮怀》则大量化用前人名句,像其中第十五首: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第十六首: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几乎就是对李商隐《无题》的二次创作,堪称清朝最美的一组情诗。
黄景仁恃才傲物,郁郁寡欢,最好的朋友就是同乡好友洪亮吉,但偶尔也有闹翻的时候。两人还在朱筠幕下时,朱筠送河豚与蒙古酒到其部下武亿家,武亿抱着朱筠大哭,闹得朱筠摸不着头脑,哭完才知道,这武亿是为洪黄失交而哭:“无他,远念古人,近伤洪亮吉、黄景仁不偶耳。”
时间证明,洪亮吉确是黄景仁的知己。黄景仁病危时,修书给洪亮吉托以后事。洪亮吉闻讯借马四昼夜疾驰里,从西安赶到安邑,扶柩归乡,安排照应其家人,并将遗稿整理成册,毕沅为其刻印《两当山房集》,高风亮节,在清代传为佳话。
穷愁薄命,是诗人的不幸,却是诗坛的幸运。老杜不是早就说过了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鸿飞雪泥,原名牛能,彝族,诗词世界签约作者,子曰诗社会员,现供职于云南省民政厅。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