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疾病知识 > 昨儿立春了春天,你好
昨儿立春了春天,你好
昨天11点58分,迎来了今年第一个节气——立春。从那时现在开始,就是春天了!小伙伴们有没有闻到春的气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天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一年,你有怎样的计划,怎样的心愿?一年之计在于春,加油吧!莫负春光,莫负梦想!你好,春天!
立春有哪些习俗?立春之后要怎么调整自己来迎接新的开始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立春的各种习俗和养生法则,做好这些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吧!
立春习俗
立春当日,民间有“咬春”、“打春”、“迎春”等习俗。你闻到春的味道了吗?
咬春
立春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用葱、蒜、椒、姜、芥五种辛辣食物调和而成)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春到人间一卷之”,用饼皮包裹生菜,做成春饼或春卷分食;而嚼萝卜则取“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祭祀祖先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鞭春牛
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了。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乍暖还寒,最应保暖
从天文学上看,立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从气候学上说,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是由冬寒向春暖过渡的时节。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变化较大。
立春三候
东风解冻: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才“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
蛰虫始振: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
鱼陟负冰:再五日“鱼陟负冰”,陟(zhì)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
将“春捂”进行到底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特别体弱之人更应注意,昼夜温差变化幅度大,往往身体难以适应。另外,“百草回芽,旧病萌发。”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若是不重保暖,人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由于立春后人体的毛孔逐渐打开,风邪夹寒最容易趁虚而入导致感冒、伤风等,有不少疾病在春季高发,如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等,因此要注意室内通风,多到户外活动,尤其要注意口鼻的卫生和保暖。
立春过后要注意保暖防病,一定要春捂秋冻,春天里的衣物一定要保暖、挡风。
避免剧烈运动耗阳气
为了提高抵抗力,就要增强体育锻炼,但不宜剧烈运动,以“慢”为主。为此,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可以进行慢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避免早晨低温时运动,普通人可选择傍晚锻炼,不要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对养生不利。而且由于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立春养生法则
过了立春就意味着春天要到了,万物生发,一派生机勃勃。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饮食则应遵循养肝明目、减酸增甘、通利肠胃的原则。可以多吃点豆子类的食物,或者韭菜、香椿、海带、瘦猪肉、山药等食物。由于春季气候开始转暖,风干物燥,应多吃些多汁蔬果,如西红柿、萝卜等,也能为人体补充水分。
多吃萝卜少吃辣,护肝养阳
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以后,人的气血活动加强,经过秋冬蕴藏,人体的能量需要释放。古语也有云:满则损。而肝主疏泄,正好有助身体机能的释放。所以,立春养生先养肝。
酸味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饮食适宜选择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食品;饮食应该清淡可口,少吃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茼蒿、大头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等具有辛甘发散的特点。
合理调节,赶走春困
春困不是病,而是自然气候变化、气温回升而产生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各个部位的血管是扩张的,大脑的供血相对情况下是比较少的,这个情况人就容易产生困乏。堂主推荐几款花茶和水果茶,帮你解决春困烦扰。
菊花茶
菊花能够清肝明目,因此对预防春困也有作用。每天午餐后,用五六朵杭白菊冲泡,连续饮用3个月即可见效。冲泡时加少许蜂蜜,口感更好。
玫瑰花茶
由于玫瑰花茶有一股浓烈的花香,闻起来就有提神的作用。玫瑰花茶还有助消化、消脂肪之功效,因而可减肥,饭后饮用效果最好。因玫瑰花有收敛作用,如有便秘者不宜饮用。
金银花茶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利咽喉,可治疗病毒性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
饮食清淡,解毒、防春燥
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嗓音干哑:饮淡盐水、橘皮糖茶。
咽喉肿痛: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醋加等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疼痛;用一匙酱油漱口,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
有口气:藿香15克洗净,加水煎5分钟,弃渣取汁,再将粳米50克煮成粥后,加入藿香汁食用;将藿香换成薄荷煮粥,也可以防治口气。
咳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可治清晨多痰;生姜1块切碎,鸡蛋1个,香油少许,像煎荷包蛋一样,把姜和蛋一起用香油煎熟,趁热吃下,每日2次。
口干舌燥:百合、杏仁和粳米同煮,到粥煮好时,加入梨丁、枇杷丁,再拌入少许蜂蜜即可服用。
脸上长痘:将芹菜、西红柿、雪梨、柠檬洗净后榨汁饮用,每日1次;或者用红萝卜、芹菜、洋葱榨汁,都有清热、解毒、祛火的作用。
春天的脚步近了……让我们一起问候:春天,你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