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临床体现 > 科普生活越来越好,过敏却越来越多,莫非
科普生活越来越好,过敏却越来越多,莫非
作者:莘莘
编辑:Yuki
来源
我是科学家iScintist
长相丑陋、抢夺营养、引起多种疾病……一直以来,寄生虫似乎没给人们留下什么好印象。然而,近年来有些研究结果却表明,人见人厌的寄生虫竟也有“友好”的一面?
1
钩虫钻入皮肤那一刻的酸爽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年,寄生虫学家大卫·普里查德(DavidPritchard)把一块浸满钩虫虫卵溶液的纱布“吧唧”拍在了他的左臂上。纱布上具体带了多少虫卵,10,50还是?谁也不知道。普里查德这样做不是为要减肥,而是为了验证他的一个想法。
寄生虫学家普里查德。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普里查德和寄生虫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年,那时他听说了很多寄生虫可以防治过敏的故事,从而对免疫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伯明翰大学攻读免疫学博士,并在毕业几年后来到诺丁汉大学继续从事寄生虫和免疫系统相关的研究。
一开始,他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寄生虫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但仅有动物模型是不够的,普里查德希望能在人身上进一步验证寄生虫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于是,他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了新巴布亚几内亚——这个位于南太平洋上的国家,有相当一部分的居民还过着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寄生虫感染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城市,而这里的居民很少会有哮喘或者花粉症这样的过敏症状,他们正是普利查德理想的实验对象。
普利查德通过数当地居民粪便里面的寄生虫,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粪便中成熟寄生虫的数量越多,免疫球蛋白E的含量就越低。而这种免疫球蛋白与过敏症状密切相关,体内免疫球蛋白E过量的话往往就会造成过敏。与此同时,一旦寄生虫攻占了消化道,寄主的免疫系统就会变得不再那么活跃。
寄生虫和过敏症状之间似乎有一种相互抵消的作用,那么,能不能“以毒攻毒”,利用寄生虫治疗过敏呢?
想证明这一问题,普里查德需要临床实验来验证寄生虫的疗效,但是显然这样一个“疯狂”的实验很难得到英国公立医疗系统(NationalHalthSystm,NHS)的批准。毕竟在热带地区,钩形虫感染每年会造成人的死亡,以及大量人群贫血。
于是,就有了开篇的一幕,普里查德决定先用自己做小白鼠,来向NHS证明他的实验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普里查德成功活下来冒生命危险投身科研的精神最终说服了NHS,他获批招募30个过敏症病人进行寄生虫疗法临床实验。实验组的15个病人每人得到了10条钩形虫,而对照组的病人则使用安慰剂。
结果令普里查德倍感欣喜,实验组病人的过敏症状缓解了很多,同时还没有因为钩形虫感染而感到过多不适;很多接受安慰剂的对照组病人得知实验结果后纷纷表示:人家也要钩形虫![1]
钩形虫(Ancylostomaduodnal)的清晰无码正颜照。图片来源:DAVIDSCHARF/SPL
2
干了这杯鞭虫虫卵运动饮料
普里查德并不是唯一一个尝试发掘寄生虫天使一面的人。这次要说到的另一位,是来自塔夫茨医学中心(TuftsMdicalCntr)的乔·文斯托克(JolWinstock)的胃肠病学家。
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一种叫做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ldisas,IBD)的疾病。患有炎性肠病的病人通常会出现腹痛、便血的症状,有时还伴有发烧、呕吐和贫血,甚至还会增加肠癌风险。大约1/5病情严重炎性肠病患者无法通过药物改善病情,只能通过手术切除发炎的肠道[2]。
乔·文斯托克。图片来源:archiv.boston.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白癜风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