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临床体现 > 什么原因引起玉米ldquo拧芯rd
什么原因引起玉米ldquo拧芯rd
玉米蓟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其体型小,且活动为害部位隐蔽,不易被发现,它以成虫或若虫在玉米心叶内刺吸嫩叶汁液,破坏玉米生长点。
往往使玉米叶片发黄失绿,重者使玉米心叶卷曲成“牛尾巴”状畸形生长,节间缩短,就是种植户常说的“玉米拧芯”,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干旱对其大发生有利,降雨对其发生和危害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目前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极有利于蓟马的发生危害。
形态特征
雌成虫分长翅型、半长翅型和短翅型。体小,暗黄色,胸部有暗灰斑。前翅灰黄色,长而窄,翅脉少但显著,翅缘毛长。半长翅型翅长仅达腹部第5节,短翅型翅略呈长三角形的芽状。
卵肾形,乳白至乳黄色。若虫体色乳青或乳黄,体表皱榴有横徘隆起颗粒。蛹或前“蛹”(即第三龄著虫)体淡黄色,有翅芽为谈白色,蛹块羽化时呈褐色。
发生规律
在春季,黄朵蓟马先在麦类等作物上繁殖为害,其后一部逐渐向春玉米菌上转移,由于麦类面积较大,因此春玉米和中茬玉米的虫源主要是来自麦类。
7月上旬在春玉米、中茬玉米和夏玉米上又出现一个成虫高峰。
因此,这几次高峰的出现,在防治上要根据虫情及时采取措施。
玉米蓟马危害特点
蓟马较喜干燥条件,在低洼窝风而干旱的玉米地发生多,在小麦植株矮小稀疏地块中的套种玉米常受害重。
一年中5~7月份的降雨对蓟马发生程度影响较大,干旱少雨有利于发生。一般来说,在玉米上的发生数量,依次为春玉米中茬玉米夏玉米。中茬套种玉米上的单株虫量虽较春玉米少,但受害较重,在缺水肥条件下受害就更重。
成虫行动迟缓,多在时反面为害,造成不连续的银白色食纹并伴有虫粪污点,叶正面相对应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成虫在取食处的叶肉中产卵,对光透视可见针尖大小的白点。为害多集中在自下而上第二至第四或第二至第六叶上,即使新时长出后也很少转向新口中为害。
防治措施
1、人工防治:
(1)铲除田间地头杂草并移出田外,有效降低虫口基数。
(2)结合田间间苗定苗时,拔除有虫苗,并带出田外销毁,可减少蓟马蔓延为害。
(3)加强管理,适时灌水施肥,改变玉米田间小气候,使其湿度加大,可有效地减轻蓟马为害。
(4)对于已形成“牛尾巴”的玉米苗,从顶部掐掉一部分,或用锥子从鞭状叶基部扎入,从中间豁开促进心叶恢复正常生长。
2、药剂防治:
可选用本公司生产的蓟马专用25克,兑水15-30公斤,均匀喷雾。严重时,可复配橙皮精油或者特快,增加药液的渗透性和延展性。喷药时,注意喷施玉米心叶内和田间、地头杂草,还可兼治灰飞虱、蚜虫,粘虫等害虫。
特别注意:
1.蓟马昼伏夜出,尽量在早晨或傍晚用药效果较好。
2.玉米苗期喷施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一定不要喷施含有机磷成分的杀虫剂农药,以免产生药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