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临床体现 > 除了影响因子,还有哪些期刊评价指标科

除了影响因子,还有哪些期刊评价指标科



学术期刊是研究成果的载体,是反映科技产出水平的媒介。期刊评价指标旨在客观、综合地分析期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进而对学术研究的质量,以及论文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行评判。本文将简单介绍几个重要的表征期刊引用影响力的指标,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和相对陌生的特征因子(Eigenfactor)、SJR、SNIP;同时也将一并介绍H指数,但与另外几个期刊评价指标不同的是,H指数是基于论文作者个体进行评价的指标。

1

影响因子ImpactFactor

影响因子于20世纪60年代面市,是汤森路透(Thomson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中的一项指标,其具体定义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citations)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章总数(citationitems)。简而言之,影响因子可用于描述一个期刊发表文章的平均引用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里的分子(总引用次数,citations)泛指所有被引用的内容,而分母(可被引文章数,citationitems)却不是泛指。汤森路透对于“可被引文章”是有特定要求的:大家常见的论文、综述、会议论文都能被算作“可被引文章”;而其他的一些文章类型,例如社论(editorial)、信函(letters)、新闻(newsitems)、书评(bookreviews)则都不能作数。

众所周知,影响因子是最常见的期刊评价指标,但久而久之也不乏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例如来自挪威的Seglen教授就曾撰文质疑过影响因子,题目非常直接,就叫做《为什么期刊影响因子不能用于科研》(WhytheImpactFactorshouldnotbeusedforresearch)。该文年发表于BritishMedical杂志上。

下图是Seglen教授质疑影响因子的一个主要论点的佐证。这张图展示了不同引用率对应的文章累积贡献量。可以看到,最常被引用的15%的文章几乎占据了所有引用数量的50%,而最常被引用的50%的文章则占据了90%的总引用量。也就是说,最常被引用的前50%的文章,其平均引用量是剩余文章的大约10倍。然而影响因子使得期刊的每一篇文章都获得了完全相同的分数,反而忽略了这种巨大的差异性。

不同引用率对应的文章累积贡献量。图片来源: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lctx/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