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临床体现 > 四种肉鸽易得原虫病的发病特征和防治措施
四种肉鸽易得原虫病的发病特征和防治措施
北京知名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
原虫病是由原生动物寄生于动物而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常寄生于动物的体腔、体液、组织和细胞内,可以致病或不致病,对肉鸽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有球虫病、毛滴虫病、六鞭原虫病和疟原虫病等。
鸽球虫病
1
主要特点
鸽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肠道引起的一种疾病,鸽很易感染,尤其对幼鸽危害严重。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消化道感染,死亡率较高,可达15%以上。
幼鸽发病时的特征性症状是,排褐色糊状稀粪,间或排血便,贫血症状明显。此外,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下降,羽毛松乱无光,翅膀下垂,日趋消瘦,很易死亡。病程在5~20天不等。剖检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表现为肠道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肠壁充血、肿胀,有结节,肠腔充满凝固的粪血块。
2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有计划的进行药物预防。
喂给配合饲粮,满足肉鸽营养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
平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及垫草;
发现病鸽及时隔离治疗,并供给充足的营养,补充维生素;
有计划地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的药物进行预防,如氨丙啉、磺胺喹嗯啉、地克珠利等,可较好地控制该病的发生。
3
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该病后,可及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磺胺二甲氧嘧啶饮水,连用2~4天。
百球清也可以配合一些中药如常山、柴胡、白茅根等进行治疗。在用药治疗期间,应添加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K等。
毛滴虫病
1
主要特点
鸽毛滴虫病是鸽最常见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原虫病,任何品种、性别、龄期的鸽子均会发生,但1~8周龄幼鸽可出现严重症状与死亡。
病原主要通过消化道、伤口及未闭合的脐孔进行传播。温热、潮湿天气更为多发。潜伏期3~15天,病程在4~25天不等。
其主要症状及病变表现为病鸽常有吞咽动作,闭口困难,口腔内流出气味难闻的液体;食欲大减,饮欲增加,消化紊乱,体重很快下降,消瘦,拉黄绿色稀粪;羽毛松乱,眼内有水状分泌物;死前病鸽眼结膜、口腔黏膜发绀,个别病鸽张口呼吸、咳嗽、气喘。剪开病鸽口腔、咽、食管、胃,见到黏膜上有黄白色干酪样物,形成伪膜;有的隆起呈纽扣状,气味难闻,有的连成一片,堵塞了食道。肝脏表面有圆形或环状的绿豆大、有的玉米大小的白色或黄色病灶。有的肠黏膜增厚,表面有糠麸样渗出物。有的呼吸道有黏液。在生产中有的以咽部症状为主,也有的以内脏症状为主,还有表现脐部症状的,要注意观察。
该病诊断可以结合病理剖检变化,然后取用生理盐水沾湿的棉签,刮取病鸽口腔、嗉囊黏膜黏液置于载玻片上制成压片,倍光学显微镜暗视野观察,发现有许多梨形或椭圆形可活动的虫体,前端有4条鞭毛,边缘有一可波动的薄膜。由此确诊为鸽毛滴虫病。
2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持环境、运动场、栏舍、用具及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特别是饲槽和垫料的卫生,做到每笼使用一个水槽,防止交叉感染;
不同月龄的鸽应分群饲养;保持饲料的新鲜干净;
清除设施的尖刺物,避免鸽体受伤;定期检查病原,发现带有虫体的感染鸽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全群采取药物预防,以防继续传播。也可以在乎时的保健砂中加入杀虫中草药如青蒿、蛇床子、花椒等。
3
治疗措施
用二甲硝咪唑溶液饮水,连用2~3天,或按每甲硝哒唑(灭滴灵)饮水,连用2~5天。
六鞭原虫病
1
主要特点
本病是由火鸡六鞭原虫引起的,主要感染1~9周龄的火鸡、鸽,鸭、雏鸡、雉鸡、鹌鹑,孔雀及鹧鸪也可感染发生。
本病对幼鸽的危害较大,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高达75%。主要经口感染,发病鸽以卡他性肠炎与泡沫性腹泻为主要症状。
病初有神经质表现,敏感性增高,活动异常,畏寒,病鸽扎堆,呜叫,食欲减退,排水样或泡沫样粪便;
后期精神沉郁,脱水消瘦,羽毛松乱无光,由水泻变为黄色稀粪,最后衰竭昏迷,挣扎后死亡。
剖检病变主要在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继发肠臌胀,肠内有水样或泡沫样液体,肝脏有浅黄色的变色区。在显微镜下观察,肠腺窝内有大量的六鞭原虫。
2
防治措施
可以参照鸽毛滴虫病的防治措施,但注意用药时间,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一般连续用药3~6天。此外,本病还可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疟原虫病
1
主要特点
本病是疟原虫科鸽血变原虫引起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吸血昆虫是主要传播媒介,如鸽虱、蚊、蝇、蜢等。在吸血昆虫孽生期,如夏、秋季节,最易发生本病的传播与流行。
幼鸽发病表现急性经过,食欲不振,头缩毛松,贫血消瘦,呼吸加快或张口呼吸,部分病鸽体温偏低,数日内死亡,死亡率可达65%~75%。
成鸽感染本病病原时,一般症状不明显,数日可自行恢复;
有的转为慢性,但其抗病力、繁殖力下降,不愿孵化和哺育乳鸽,体质衰弱、贫血、消瘦等。
剖检可见血液凝固不良,高度贫血,心肌可见出血,肌胃增大,肺水肿,肝、脾、肾肿大和硬化等病变。用内脏器官或血液涂片,罗曼诺夫斯基染料染色可见到红细胞中的滋养体或疟疾色素残余物。
2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成功预防依赖于中断疟原虫的生活史,彻底消灭吸血昆虫,尤其是蚊子,避免传播。在保健砂中加入5%的青蒿全粉可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