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临床体现 > 也许你知道绦虫线虫胃蝇蛆,但你了解梨形虫
也许你知道绦虫线虫胃蝇蛆,但你了解梨形虫
马匹的梨形虫病是一种由蜱传播的感染性、非接触性血液原虫寄生虫病,致病原为马泰勒虫(原马巴贝斯虫Babesiaequi)及马驽巴贝斯虫(Babesiacaballi)两种。在历史上,梨形虫病还曾被形容为马疟疾、马匹胆汁热及马蜱热,可感染马、驴、骡及斑马,侵犯宿主红细胞,引起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若马匹感染泰勒虫后未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感染马匹将呈终生持续感染状态。若马匹感染的为马驽巴贝斯虫,部分感染马匹在无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经一段时间后自行清除体内虫体,恢复无虫状态。马匹感染梨形虫若呈慢性感染经过,则很少表现出临床症状,这也是梨形虫病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马梨形虫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尤以适宜虫媒蜱生存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主。由梨形虫的流行感染所引起的马匹流产死亡、高额的治疗费用以及对疫区马匹国际运输及参赛的限制,都对马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病原学巴贝斯虫及泰勒虫属均属于顶亚门。其中,驽巴贝斯虫感染脊椎动物后可在其红细胞内进行复制并发育成裂殖子,因此被认为是真正的巴贝斯虫。而马泰勒虫也就是有我们常说的“小巴贝斯虫或马巴贝斯虫”,与巴贝斯虫属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其感染马匹后,小孢子体首先侵入外周血的单核细胞中,随后迁移至红细胞内,在其中发育为裂殖子。
世界上超过种的蜱虫可成为梨形虫的传播媒介,因此马匹的梨形虫病呈世界范围流行。但是,在同一区域内同时具有传播媒介及感染马匹并不一定会造成疾病的大范围传播流行,许多影响因素,例如:季节、环境、宿主特异性以及蜱虫的生活史等对梨形虫病的传播和扩散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蜱虫传播梨形虫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传播:成蜱直接吸食了含有感染期梨形虫的血液并直接传给易感马匹。
经期传播:指幼蜱或若蜱在吸食了含有梨形虫的血液后,虫体在蜱虫体内伴随其成长为相应的若蜱或成蜱阶段后,再传播给易感马匹,泰勒虫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播。
经卵传播:指梨形虫随雌蜱吸血进入蜱体内,转入雌蜱卵巢内经卵传递给后代蜱,而后由后代蜱进行传播,梨形虫可经蜱的传代,长期存在其及其后代体内。多数的巴贝斯虫以这种方式进行传播。
因此,对于马泰勒虫,感染马匹是重要的传染源。但对于马驽巴贝斯虫,感染的马匹及虫媒蜱都是重要的传染源。除此以外,不恰当的使用采血用具等也可造成医源性的传染。多发生于使用非一次性的采血针、未消毒的磨牙或拔牙工具、鼻饲管以及烙号工具等。隐性感染马匹作为供血马匹也可造成梨形虫病的传播扩散,例如年美国弗罗里达爆发的马梨形虫疫情便是由于赛前违规输血造成。
生活史对于寄生虫病,详细了解虫体的生活史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泰勒虫及马驽巴贝斯虫在虫媒蜱及宿主体内都具有明显的生活方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孢子体(无性繁殖);裂殖子(宿主血液中进行无性繁殖);配子体(宿主血液中行有性繁殖),(图1)。马梨形虫在虫媒蜱体内的发育因虫媒蜱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其均是在虫媒蜱吸食易感马匹血液时,通过唾液将梨形虫感染性孢子体传予易感马匹,且马匹感染后潜伏期不明显。
图1马梨形虫生活史示意图。其中蓝色剪头代表马泰勒虫在宿主体内生活史;红色箭头表示驽巴贝斯虫生活史及与泰勒虫生活史相一致部分。
驽巴贝斯虫:
马驽巴贝斯虫的生活史与大多数巴贝斯虫属的虫体一样,以宿主的红细胞为唯一的靶细胞。自然感染由携带有感染性孢子体的虫媒蜱在吸食易感马匹血液时发生。随后,感染性孢子体直接侵入宿主红细胞内,并逐渐发展成为小滋养体,形成直径1.3~3μm长2~5μm呈梨形的裂殖子。此时,血液染色镜检有可能观察到感染的红细胞内成对出现的裂殖子,(图2)。若未感染的虫媒蜱吸食了感染性宿主的血液,其中含有的裂殖子可能侵入虫媒蜱中肠的上皮细胞,并在其内形成配子体后,行有性繁殖。随后虫媒蜱体内多种器官可能也会被感染(可被感染的器官与虫媒蜱的种类有关),例如:雌蜱的卵巢(经卵传播)、唾液腺等。
图2血涂片镜检看到的驽巴贝斯虫裂殖体
马泰勒虫:
针对马泰勒虫生活史的研究目前并不完善。与马驽巴贝斯虫相似,自然感染由携带有感染性孢子体的虫媒蜱在吸食易感马匹血液时随其唾液传播。但不同在于,进入宿主体内的感染性孢子体首先侵犯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内,孢子体行无性繁殖,每个被感染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内可形成近个小裂殖子,随破裂入血液中,近一步侵入红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行成较大的裂殖体。此时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观察,可能看到成对的裂殖体呈“马尔它”十字状(图3)。若未感染的虫媒蜱吸食了感染性宿主的血液,血液中含有的裂殖体可能侵入虫媒蜱中肠的上皮细胞内形成配子母细胞,最终受精卵进入虫媒蜱的唾液腺细胞内形成感染性孢子体,行经期传播。
图3血涂片镜检看到的马泰勒虫裂殖体
临床症状马匹感染后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与马匹的健康状况,所感染虫体的致病性等都有很大的关系。马匹感染马驽巴贝斯虫或马泰勒虫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相似,但多数感染马泰勒虫的马匹较单纯感染马驽巴贝斯虫的马匹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更严重。马匹感染梨形虫后可呈急性、慢性经过,但多数呈隐形感染经过。
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通常最初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例如:高热(40℃以上)、嗜睡、食欲下降以及四肢末端水肿(图4)等。由于血小板减少,有时可见可视黏膜或第三眼睑上出现淤血点(图5)。若出现溶血性贫血则可能表现为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图6a、6b)、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虚弱、血红蛋白尿等。除此以外,有可能并发肺炎、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症状、腹痛、腹泻、卡他性肠炎。严重的病例,可能造成广泛的血管内凝血、肾衰、肝脏疾病及多器官衰竭。急性感染的马匹若能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多数可存活。但爆发性感染多呈致死性,马匹多无预兆性死亡或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患马出现多器官衰竭,最终死亡。幼驹若在母体子宫内感染,则最初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症状,包括:虚弱以及哺乳量下降,逐渐发展为急性感染症状。一些幼驹在出生后并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在2~3天后病情开始发展,若不采取治疗,多预后不良。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幼驹的梨形虫病与新生仔畜溶血症症状相似,要注意区分,以采取适宜地治疗方法。
图4马匹四肢远端出现水肿
图5马匹第三眼睑上存在淤血点
图6a马匹鼻黏膜轻度苍白并伴随出血点
图6b马匹可视黏膜严重黄染
慢性感染:
呈慢性感染的马匹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包括:体重降低、体况下降、厌食、心神不安等。可通过直肠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脾肿大,以配合诊断。慢性感染马匹也可能表现出轻度贫血。
隐性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感染梨形虫的马匹都呈隐性感染经过,马匹感染梨形虫但不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隐性感染的马匹也是梨形虫传播扩散的潜在传染源。若表现为隐性感染的马匹被引入无疫病国家或地区,则存在极高的引入疫病风险,因此对于入境的马匹进行检测十分重要。除此以外,隐性感染的马匹若伴随出现存在免疫功能不全、脾切除、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或是过量使用类固醇药物等情况,则可能诱发梨形虫病发作,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或直接导致马匹死亡。
病理学表现临床病理学检测结果对于梨形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数患病马匹血常规检测结果为红细胞压积(PCV)、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总数降低,红细胞平均容量(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则各不相同。且感染多伴随血小板减少。有报道表明:感染驽巴贝斯虫的马匹80%存在血小板减少,感染马泰勒虫的马匹39%存在血小板减少,而混合感染病例均表现出血小板减少,因此凝血时间有可能延长或不发生明显变化。急性感染马匹可能出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但白细胞像的变化与感染阶段以及患病程度有关,并无具体判定指标。在血液生化检查方面,感染马匹多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碱性磷酸酶(ALP)、山梨醇脱氢酶(SDH)、天冬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γ-谷氨酰转肽(GGT)水平可能上升。这些指标的上升导致肝脏血流量降低,引起血红蛋尿或胆红素尿。一些严重的病例可能引起肾功能不全从而表现为氮血症及尿液检测肾功能指标异常。
基于解剖,对于伴有继发症的急性感染死亡马匹,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黏膜及器官黄染、脾肿大。除此以外,还可能观察到肺水肿淤血、心脏出血、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肝肿大、肾肿大、淋巴结肿大变色。
实验室诊断1、血涂片染色镜检:
采用吉姆萨或Diff-Quick染液染色进行血涂片镜检是最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但其准确性不高。研究表明:感染马驽巴贝斯虫的马匹可镜检到红细胞内存在裂殖子的概率不超过1%甚至低于0.1%,而感染马泰勒虫的马匹镜检阳性率在1~20%之间,有的地区可达到80%。且在涂片时,应尽量选用较厚血涂片进行染色观察,以增加视野内红细胞的数量,增强敏感性。
2、血清学检测:
目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三种包括:补体结合试验(CFT)、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其中CFT及cELISA为OIE规程指定的检测方法。
3、分子学检测: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多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马匹体内是否存在梨形虫感染。与血清学检测方法相比,PCR可直接检测待检样品中是否存在梨形虫的DNA,检测方法更为灵敏快速,检测结果更加直观化。除此以外,PCR方法也可用于治疗效果评估。
将多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图7),我们不难发现,各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且以血涂片方法的灵敏度最低。因此,建议临床兽医及驻场兽医在疑似且血涂片观察无果的条件下,与专业实验室联系进行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测,以获得足够辅助诊断的检测结果。
图7不同检测方法对于感染不同阶段检测的适用度对比图。
免疫机制在梨形虫感染普遍存在的地区,感染的马匹由于一直受到虫体的持续刺激,其自身形成保护性免疫,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带虫免疫,这些马匹并不表现出临床疾病症状。但这种带虫免疫现象不存在交差保护,也就是马匹感染马泰勒虫或马驽巴贝斯虫只能产生相应的保护性免疫,且在带虫免疫的平衡中,一方失衡则马匹可能出现急性感染症状。脾脏在控制马匹梨形虫感染的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脾摘除的马匹,其不能有效控制梨形虫感染,多导致死亡。
马匹感染梨形虫后可调动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可直接对抗刚刚进入马匹体内的孢子体,以限制其进入淋巴细胞(马泰勒虫)或红细胞内(马驽巴贝斯虫),但感染的淋巴细胞或红细胞主要靠细胞免疫过程进行控制。
治疗原则在梨形虫病流行地区或国家,治疗的目的并不是完全清除马匹体内的虫体,而是降低感染马匹发病的几率,充分发挥带虫免疫机制,以维持马匹相对健康的状态。因此对于规模化马场或俱乐部,建议对马场内马匹的带虫情况及马场周边环境进行评估,根据马匹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或隔离饲养方案,以防止梨形虫的扩散传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哪里可以检测?北京中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马属动物传染病检测实验室采用OIE指定的检测试剂盒,可完成对马梨形虫(马泰勒虫及马驽巴斯虫)的抗体检测,并已构建有效的分子生物学病源检测方法,可帮助规模化繁育场、马术俱乐部或马主个人对其马匹进行相关检测,依据检测结果与兽医合作,制定合理有效的梨形虫预防治疗方案。
与我们联系文章内容翻译自EQUINEINFECTIONDISEASESSecondEditionandEQUINEVETERINARYEDUCATION.Equinevet.Educ.()25(11)-.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及上述文献,如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白癜风医院西宁哪家好白癜风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