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临床体现 > 高庄主谈猪病有消化道症状的猪病猪鞭虫
高庄主谈猪病有消化道症状的猪病猪鞭虫
导语
猪鞭虫病又称猪毛首线虫病,是由猪鞭虫所致的一种肠道线虫病。猪鞭虫主要寄生在猪的盲肠,以仔猪受害最重,引起肠炎、腹泻和贫血等,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成年猪很少发生感染。
症状图
来源:赶猪网-看猪病-对症看病病原特征
猪鞭虫呈乳白色(雌虫常因子宫含虫卵而呈褐色),鞭状,前部呈细长的丝状,后部粗短为体部。因整个外形酷似鞭子,前部细,像鞭梢,后部粗,像鞭杆,故称鞭虫。鞭虫的雄虫长20?52毫米,后端卷曲;雌虫长39?53毫米,后端钝直。虫卵呈棕黄色,腰鼓状,卵壳厚,两端有塞。
典型症状
主要发生于仔猪。病猪食欲不振,消痩,贫血,腹泻,肛周围常黏附有红褐色稀便,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生长发育明显缓慢等。病尸消痩,贫血,被毛粗乱,后躯被稀便污染而污秽不洁。剖检发现,鞭虫的成虫主要损害盲肠和结肠。眼观肠黏膜肿胀,表面覆有大量灰黄色黏液,并有大量乳白色鞭虫叮着于肠黏膜。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肠黏膜发生出血性炎、水肿及坏死,病变也可累及大肠后端甚至抵达直肠。
诊断要点
本病的生前诊断主要靠检查粪便中的虫卵及虫体的检查。据研究,一条雌虫一日可产个虫卵,1克粪便中若有个以上的虫卵,则寄生虫的数目不会少于30条,用浮集法可检出不同发育阶段的虫卵。由于虫卵颜色、结构比较特殊,故易识别而确诊。病猪死后主要根据尸检时发现特殊形态的虫体、寄生部位及引起病理损害而确诊。
防治措施
用于本病的治疗药物较多,其中羟嘧啶为驱除鞭虫的特效药,猪按每千克2毫克口服或拌料喂服。其他的使用药物可参考猪蛔虫病。平时要保持良好环境卫生,定期给猪舍消毒,更换垫草,减少虫卵污染的机会;要勤清扫粪便并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消灭虫卵。从外地引进猪时,应进行虫卵的检查,确定无本病后才可并群。对本病常发地区,每年春秋应给猪群驱虫2次,并将猪舍周围的表层土进行换新或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发生于幼畜,1.5个月龄的仔猪即可检出虫卵,4月龄的猪,粪便中虫卵数和感染率均很高;而且14月龄以上的猪很少感染。由于厚厚的卵壳保护,虫卵的抵抗力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夏季发病率最高。
[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