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相关医院 > 猪病猪痢疾诊断图谱
猪病猪痢疾诊断图谱
概述
猪痢疾曾称为猪血痢、黏液出血性下痢或弧菌性痢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本病只发生于猪,最常见于断奶后正在生长发育的架子猪,乳猪和成猪较少发病。
病原特性猪痢疾蛇形螺旋体有4~6个弯曲,两端尖锐,呈缓慢旋转的螺丝线状;革兰氏染色阴性,镀银染色呈黑色,易于检出。新鲜病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到活泼的蛇形运动或以长轴为中心的旋转运动(图1)。
图1猪痢疾蛇形病原体
典型症状最急性型病猪有的无症状而突然死亡,或粪便色黄、稀软,其中混有组织碎片或呈红褐色水样从肛门流出急性型病猪排出黄色至灰红色的软便;当持续下痢时,见粪便中混有黏液、血液及纤维素碎片,粪便呈油脂样、胶冻状稀便甚至呈棕色、红色或红褐色稀便病猪常出现明显的腹痛,拱背吊腹和脱水等症状。亚急性和慢性型的病猪出现时轻时重的黏液性出血性下痢,粪呈黑色(俗称黑痢)。剖检,急性期病猪的大肠壁和大肠系膜充血、出血和水肿肠系膜淋巴结也因发炎而肿大。结肠臌胀,浆膜表面可见有明显肿大的肠壁淋巴小结肠黏膜明显肿胀,被覆有大量混有血液的黏液出血严重时黏膜面覆有血样黏液当病情加重时,肠病可发展为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剥去假膜,肠黏膜表面有广泛的糜烂和浅在性溃疡有时见直肠黏膜也发生明显的出血
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时可取新鲜粪便(最好覆有血样黏液)少许,或取小块有明显病变的大肠黏膜直接抹片,再滴数滴生理盐水,混匀,盖上盖玻片,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倍),当发现有呈蛇样活泼运动的菌体时即可确诊。实验室还常用涂片法诊断,即取小块有明显病变的大肠黏膜直接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后经火焰固定,以草酸铵结晶紫液染色3~5分钟,涂片水洗阴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猪痢疾蛇形螺旋体。
防治措施用药物治疗本病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并很快达到临床治愈,但停药2~3周后,又可复发,较难根治。对本病有效的治疗药物很多,常用的有痢菌净、痢立清、二硝基咪唑、甲硝咪乙酰胺、土霉素碱、硫酸新霉素等。如用痢菌净治疗,口服剂量,每千克体重6毫克,每日2次口服,连用3~5天;用二硝基咪唑治疗,用0.%水溶液饮水,连续饮用5天;用土霉素碱治疗,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每日2次内服,5~7天为1疗程,连用3~5个疗程,均具有较好疗效。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疫苗,因此主要采用综合性措施来预防。平时预防主要包括药物预防和加强管理。一旦发现本病,最好全群淘汰,对猪场彻底清扫和消毒。当病猪数量多,疫情流行面广时,可对病猪群采用药物治疗,实行全进全出制度,结合加强饲养管理,来控制和净化猪场。
注意事项本病易与许多腹泻性疾病相混淆,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仔猪红痢、仔猪白痢和仔猪黄痢等,故诊断时需注意鉴别,更应与猪副伤寒和猪肠腺瘤病相区别。猪副伤寒不仅大肠有严重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变化,而且小肠内常有出血和坏死性病变,黏膜的坏死可累及整个肠壁。猪肠腺瘤病主要侵害小肠,大肠内容物中的血液和坏死碎片来自小肠,取粪便分离培养时,可分离到痰液弯曲菌和黏液弯曲菌。
相关文章推荐非洲猪瘟诊疗图谱
猪炭疽诊疗图谱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疗图谱
猪水肿病诊疗图谱
仔猪白痢诊疗图谱
仔猪黄痢诊疗图谱
猪副伤寒诊疗图谱
猪巴氏杆菌病诊疗图谱
布鲁氏菌病诊疗图谱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疥螨病
猪丹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多图)
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危害及其防治
附红细胞体病诊疗图谱
副猪嗜血杆菌病诊疗图谱
弓形虫病诊疗图谱
钩端螺旋体病
化脓性放线菌病诊断图谱
黄曲霉毒素中毒诊断图谱
棘球蚴病诊断图谱
口蹄疫诊断图谱
猪轮状病毒病诊断图谱
皮肤真菌病诊断图谱
破伤风诊断图谱
食盐中毒诊断图谱
水疱性口炎诊断图谱
细颈囊尾蚴病诊断图谱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诊断图谱
仔猪先天性震颤诊断图谱
猪鞭虫病诊断图谱
猪痘诊断图谱
猪肺虫病诊断图谱
猪副伤寒诊断图谱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清?赵廉《医门补要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