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相关医院 > 药食同源系列科普望梅止渴之ldquo

药食同源系列科普望梅止渴之ldquo



乌梅

简介

乌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mume)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

产地

位于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等地。

种植

土壤条件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怕涝,耐干旱,低畦多湿之地不宜栽植。

家庭栽种

种子繁殖:于6月采果后取种子秋播。或将种子沙藏越冬,翌年2-3月春播。因种子繁殖不易保持原品种特性,所以只作砧木或育种选种用。一般以嫁接繁殖为主。

嫁接:采用枝接或芽接,砧木用杏、李、梅等实生苗。枝接宜于春季萌芽前进行,芽接应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选阴天为宜,切忌在雨天。嫁接成活后,翌年春季萌芽前出圃定植。

生活习性

梅的适应性较强,耐寒。喜温暖湿润气候,需阳光充足。

采收

花期5月,果期11月,根据不同的用途,若鲜食应表现出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以保证果实品质;如贮运果,应在果实8成熟时采收。

食用价值

1、乌梅汁:将10颗左右乌梅过水冲洗干净,放入汤锅中加3/4水量,大火煮开。沸腾后转用小火慢慢炖煮,直至汤色变成深棕色透明、梅肉化开为止。将汤汁煮干成1升左右的浓缩汁,加少许冰糖调味。关火,静置冷却。将浓缩汁过滤装瓶,放入冷藏室冷藏。可以按照浓缩汁:冰水=1:4或1:3的比例稀释,然后加蜂蜜调味后饮用。

功效:生津止渴,敛肺涩肠,止咳嗽,止吐泻

2.、乌梅陈皮饮:乌梅15克,陈皮10克,冰糖10克。将乌梅、陈皮和冰糖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浸泡20分钟,晾温后即可饮用。可多次冲泡。

这款饮品适合久咳久泻、反胃呕逆、虚热烦渴者饮用。

食谱

姜茶乌梅粥

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绿茶5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将前三味煎煮,取汁去渣,加粳米煮粥,粥将熟时调入红糖即可。每日2次,温热服。

功效:温中散寒,杀菌止痢。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世医得效方》)

酸梅排骨

主料:猪排骨(大排)克,辅料:乌梅15克,调料:白砂糖15克酱油5克大蒜5克豆豉10克淀粉(豌豆)3克花生油35克各适量。

将肉排洗净,斩成小块;排骨段加入酸梅肉、白糖、酱油、蒜茸、豆豉、干生粉,拌匀;排骨上加油,放入笼蒸至汁清,即可出笼。

功效:滋阴润燥、益精补血。适宜于气血不足,阴虚纳差者。

食用禁忌

1、乌梅+猪大排: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2、乌梅+猪小排: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3、乌梅+猪肉:一起吃会引起中毒,可以用地浆水治疗

药用价值

:酸、涩,平。

:入肝、脾、肺、大肠经。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1、用于肺虚久咳。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适用於肺虚久咳少痰或乾咳无痰之症。常与罂婴壳、杏仁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一服散。

2、用于久泻,久痢。乌梅又能涩肠止泻痢。治久泻、久痢者,常与罂婴壳、诃子等同用,如《症治准绳》固肠丸。或乌梅炭15克,捣碎後水煎服,每天三次。

3、用于蛔厥腹痛,呕吐。蛔虫得酸则伏,乌梅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於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症。常与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或乌梅7个,苦楝树皮(白色、较薄而软的一层)6克,甘草6克,水煎,睡前服,小儿酌减。

4、用于虚热消渴。乌梅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叁等同用,如玉泉散。

禁忌: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之。

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侵删)

策划/高彩兰殷佩浩

审校/殷佩浩

责任编辑/贾琳琳

往期精彩

1.药食同源系列科普——补气要药之黄芪

2.药食同源科普系列——健康养生“金不换”

3.药食同源系列科普——带来福气的莱菔子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xgyy/1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