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相关医院 > 预防仔猪腹泻不能降温时才临时抱佛脚

预防仔猪腹泻不能降温时才临时抱佛脚



点击蓝色文字   

自年底开始,猪流行性腹泻横扫中国大江南北,造成7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80%。统计显示,一个头能繁母猪场一年因腹泻损失仔猪可达-1头,并且腹泻还将导致育肥猪推迟10-15天出栏。在许多地区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中,腹泻流行率力压高致病性蓝耳病,仅次于圆环病毒,而临床发病率则常常排名第一。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仅有8%的猪场用户表示未发生过腹泻。而在损失率上,因腹泻导致的猪场损失仔猪头数在5%以下的有40%,损失仔猪头数在20%以上的猪场有30%。

不同规模的猪场也呈现出不同的发病几率   根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年数据,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腹泻群流行率达到了40%左右,而在东北地区甚至接近50%,气候温暖的华南地区情况较为缓和,但其空气湿度大也为腹泻发生提供了温床。   腹泻在不同规模的猪场也呈现出不同的发病几率。数据显示,腹泻在-头规模的猪场发病率尤其高,达到了43%左右,而在头以下、或者0头以上的猪场,发病率相对较低,为30%左右。   在年发生腹泻症状的猪群中,PEDV依然是引起腹泻的最主要的病原,阳性率达到42%-72%,PRV阳性率则为5.41%,PoRV阳性率为3.13%,而TGEV阳性率为1.80%。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江西农业大学宋德平博士关于江西省腹泻猪群检测数据显示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检出阳性率也在升高,年达到28%以上,远超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   除了病毒,细菌也是造成腹泻的原因之一,根据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实验室检测数据,腹泻病料中分离的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分离率分别为42.15%和8.24%,且对大部分抗生素表现不敏感。稳定期基础免疫和保暖是预防腹泻的利器   腹泻的流行与气温关系密切,冷应激极大地提高了腹泻的发病率,据记者的走访了解,几乎所有在腹泻暴发时幸免于难的猪场,都做了良好的保温措施。   虽说大家都知道保暖对预防腹泻是最重要的手段,但依然有猪场在降温前做不好保暖工作。在年2月的一项调研中显示,在腹泻高发的2月份,都有26%的猪场未开始准备防寒。而在保暖手段上,44%的猪场选择的是保温箱+红外灯,17%的猪场选择地暖保暖,18%的猪场选择猪舍吊顶,还有12%的猪场选择简单的木板+麻袋保温。   此外,虽然大部分在冬春爆发,但腹泻病原却不仅仅在低温时才存在。根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年的送检数据,肠道内容物和粪便中PEDV检出率在第一、二、三、四季度检出率分别为46.07%、28.77%、35.71%、49.43%,虽然在二、三季度检出率较一、四季度低,但PEDV仍然广泛存在于猪场之中。   因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冯力建议,腹泻的防控不应只在冬季气温开始降低时“临时抱佛脚”,做好稳定期间的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事实上已经有猪场将腹泻提入常规免疫,新干县雪山牧业总经理范平云表示自己的猪场对于半年内未免疫的母猪群先做两次基础免疫,两次之间间隔21天到30天,后备母猪配种前也做两次基础免疫;接下来于产前45天和产前15天各一次做跟胎免疫。再加上保暖和温和、干净的供水,雪山猪场在疾病复杂的环境下连续5年未发生腹泻。根据发病日龄做鉴别诊断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   除了温度,引起腹泻发生的因素还有很多。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邓衔柏认为,不同疾病引起仔猪腹泻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日龄特异性,熟悉不同疾病出现腹泻症状的日龄阶段对病因确诊和科学防控起着重要的作用。如1-3日龄的仔猪腹泻应考虑伪狂犬病、梭菌性肠炎或低血糖。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可发生在1-35日龄仔猪,且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球虫病可发生在5-40日龄仔猪,粪便呈灰色、红色或黑色。轮状病毒性肠炎、猪痢疾、沙门氏菌病和猪丹毒引起的腹泻常发生在1周龄后。1日龄以上各种年龄的猪只发生急性严重腹泻是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的典型特征。   在鉴别诊断上邓衔柏提到如果发生腹泻的猪只未见或少见其他症状,且稀粪中不带血,则应考虑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结带线虫、大肠杆菌病、霉菌毒素以及急性钩端螺旋体病;如果稀粪中混有血样物质,应考虑胃溃疡、猪痢疾、增生性肠炎或鞭虫;如果发生腹泻的猪只还表现其他症状,则应综合这些症状和病理变化,甚至实验室诊断做出相应的判断。

猪场技术指导

猪场技术合作

猪场技术托管

联系人:猪业科技张小化

联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猪业科技猪病问答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xgyy/1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