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相关医院 > 抗微生物药大总结
抗微生物药大总结
抗生素——阶段总结1.首选(29)2.典型不良反应(29)3.机制(41)4.时间/浓度依赖型
抗生素部分总结1——首选(29)
疾病或症状
首选药(答案)
1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
青霉素
2
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等。
3
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
4
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于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5
白喉;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
疾病或症状
首选药(答案)
6
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
青霉素
7
与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口服——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
阿莫西林
8
儿童脑膜炎。
头孢噻肟(选用)
9
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前列腺炎、宫颈阴道炎和直肠感染。
大观霉素
疾病或症状
首选药(答案)
10
军团菌病、支原体、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
大环内酯类
疾病或症状
首选药(答案)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及关节感染
林可霉素类
12
厌氧菌感染首选
奥硝唑
13
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
奥硝唑
1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之一
磺胺嘧啶
15
各种结核病首选药
异烟肼
16
皮肤癣菌病
特比萘芬
17
曲霉菌病
伏立康唑
18
组织胞浆菌病
两性霉素B(静注)
19
侵袭性念珠菌病
氟康唑
20
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感染
利奈唑胺
疾病或症状
首选药(答案)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及关节感染
林可霉素类
12
厌氧菌感染首选
奥硝唑
13
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
奥硝唑
1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之一
磺胺嘧啶
15
各种结核病首选药
异烟肼
16
皮肤癣菌病
特比萘芬
17
曲霉菌病
伏立康唑
18
组织胞浆菌病
两性霉素B(静注)
19
侵袭性念珠菌病
氟康唑
20
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感染
利奈唑胺
疾病或症状
首选药(答案)
21
用于控制疟疾症状
氯喹、青蒿素
22
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药
伯氨喹
23
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和鞭虫病
甲苯咪唑
24
蛲虫病
阿苯达唑
25
血吸虫、绦虫病
吡喹酮
疾病或症状
首选药(答案)
26
钩虫病
三苯双脒
27
肠道阿米巴感染
甲硝唑
28
肝脏阿米巴感染
氯喹
29
儿童蛔虫病
哌嗪
抗生素部分总结2——典型不良反应(29)
典型的不良反应
药物(答案)
1
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
青霉素
2
吉海反应(赫氏反应)
3
脑病
4
耳毒性、肾毒性、肌毒性
氨基糖苷类
典型的不良反应
药物(答案)
5
双硫仑样反应
A.头孢菌素类B.其他β-内酰胺类(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米诺、拉氧头孢、氟氧头孢)C.氯霉素D.硝基咪唑类E.呋喃唑酮
典型的不良反应
药物(答案)
6
具有肝毒性、心脏毒性、耳毒性
大环内酯类
典型的不良反应
药物(答案)
7
引起四环素牙
四环素
8
肠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9
红颈综合征或红人综合征
万古霉素
10
肌痛、骨关节病损、跟腱炎症和跟腱断裂
氟喹诺酮类
典型的不良反应
药物(答案)
11
血糖紊乱(双相性血糖紊乱)
加替沙星
12
光敏反应(光毒性)
A.氟喹诺酮类B.磺胺类C.灰黄霉素D.新四环素类(多西、米诺、美他、地美)E.林可/克林霉素(少见)
13
周围神经炎
硝基呋喃类/异烟肼
14
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氯霉素
15
灰婴综合征
典型的不良反应
药物(答案)
16
肾损伤(结晶尿、血尿和管型尿)
磺胺类
17
过敏反应(各种皮肤过敏)
典型的不良反应
药物(答案)
18
肝脏毒性、周围神经炎
异烟肼
19
肝毒性、流感样症候群
利福平
20
视神经受损(视物模糊、眼痛、红绿色盲或视力减退、视野缩小视神经炎)
乙胺丁醇
21
使血尿酸增高,引起急性痛风发作
吡嗪酰胺
22
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
氟胞嘧啶
23
肝毒性(肝脏转氨酶AST及ALT升高)
三唑类、咪唑类
24
肾功能损害、高热
多烯类
典型的不良反应
药物(答案)
25
泌尿系统损伤/骨髓抑制
利巴韦林
26
肾功能受损
抗疱疹病毒药
27
肝炎恶化、骨髓抑制
拉米夫定
28
金鸡纳反应(感官毒性)
奎宁或氯喹
29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急性溶血性贫血
伯氨喹、磺胺类
抗生素部分总结3——机制(41)
作用机制
药物(答案)
1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2
与细菌细胞壁前体形成复合物,抑制细胞壁合成
万古霉素/杆菌肽
3
分子结构与磷酸烯醇丙酮酸相似,与细菌竞争同一转移酶,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磷霉素
4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三个过程)
氨基糖苷类
5
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环素类
6
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断肽基转移作用与移位,终止蛋白质合成。
A.大环内酯类B.林可霉素类C.酰胺醇类D.利奈唑胺
作用机制
药物(答案)
7
与细菌的DNA旋转酶结合影响DNA的合成
氟喹诺酮类
8
抑制乙酰辅酶A等多种酶活性产物,干扰细菌代谢并损伤DNA
硝基呋喃类
9
抗阿米巴原虫机制:抑制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
硝基咪唑类
抗厌氧菌机制:硝基被厌氧菌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
10
与PABA竞争二氢蝶酸合成酶,阻止二氢蝶酸的合成,使RNA和DNA合成受阻
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钠
11
抑制细菌/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核酸合成
甲氧苄啶、乙胺嘧啶
作用机制
药物(答案)
12
干扰G因子参加蛋白质合成的移位作用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夫西地酸
13
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从而使细菌细胞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
异烟肼
14
特异性抑制敏感微生物的DNA依赖性RNA多聚酶,阻碍其mRNA的合成。
利福平
15
渗入结核菌体,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
吡嗪酰胺
16
与二价离子Mg2+结合,干扰细菌RNA的合成
乙胺丁醇
17
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上形成微孔,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无用物或对其有毒物质内渗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18
抑制真菌细胞膜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使细胞膜屏障作用发生障碍。
唑类(酮、氟、伊曲、伏立康唑)
作用机制
药物(答案)
19
抑制真菌合成麦角固醇的关键酶——角鲨烯环氧酶,导致真菌细胞膜的屏障功能受损
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布替萘芬——浅为主)
20
抑制鸟嘌呤代谢而干扰敏感菌的DNA合成和有丝分裂
灰黄霉素(浅)
21
干扰真菌DNA和蛋白质合成
氟胞嘧啶(深)
22
抑制真菌细胞壁葡聚糖的合成
XX芬净(深,棘白菌素)
23
抑制一磷酸肌苷脱氢酶,进而干扰三磷酸鸟苷合成;抑制病毒RNA聚合酶,阻碍mRNA的转录
利巴韦林
24
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抗病毒蛋白的合成。对病毒穿透细胞膜过程:脱壳、mRNA合成、蛋白翻译后修饰、病毒颗粒组装和释放均可产生抑制作用。
干扰素
作用机制
药物(答案)
25
(1)作用于M2蛋白——影响病毒脱壳和复制。(2)干扰病毒组装。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26
选择性抑制流感病毒神经酰胺酶。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的释放,阻止病毒在呼吸道扩散。
扎那米韦
作用机制
药物(答案)
27
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
奥司他韦
28
竞争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DNA复制;掺入病毒DNA链中,生成无功能DNA
阿昔洛韦
29
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脱氧胞苷,并可作为病毒DNA多聚酶的底物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西多福韦
30
阻断病毒DNA多聚酶的焦磷酸结合点,抑制病毒的核酸合成
膦甲酸钠
31
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干扰其DNA合成
阿糖腺苷
32
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多聚酶,并引起DNA链延长反应终止。还抑制HIV逆转录酶
拉米夫定
作用机制
药物(答案)
33
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
阿德福韦
34
①抑制DNA复制和转录,并使DNA断裂,抑制疟原虫繁殖;②干扰虫体内环境,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
氯喹
35
通过产生自由基,破坏疟原虫的生物膜、蛋白质等最终导致虫体死亡
青蒿素
36
对红细胞外期及配子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伯氨喹
37
对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
乙胺嘧啶
作用机制
药物(答案)
38
改变虫体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使肌细胞超极化,减少自发电位发生,使蛔虫肌肉松弛,虫体不能在肠壁附着——随粪便排出体外
哌嗪
39
使蠕虫的体被和脑细胞中的微管消失;直接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ATP生成,使其无法生长、繁殖——死亡。尚能抑制虫卵发育,因而能控制传播
甲苯咪唑
40
抑制虫体乙酰胆碱,造成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堆积,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肌张力增强,使虫体肌肉麻痹——排出体外
噻嘧啶
41
促使血吸虫肌细胞膜外的钙内流,引起虫体肌肉强直性挛缩与瘫痪。同时引起代谢障碍、免疫系统吞噬,最后消灭虫体
吡喹酮
抗生素部分总结4——时间/浓度依赖?
1.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时间依赖型
2.红霉素
3.林可霉素类
4.糖肽类
1.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浓度依赖型
2.四环素类
3.氨基糖苷类
4.硝基咪唑类
5.多数氟喹诺酮类
经纬教育主营业务有:执业药师,一二级建造师,营养师,会计师从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
经纬教育·甘肃分校
——————荐
报名;
深度
更多详细信息可致电经纬教育甘肃分校,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