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相关医院 > 连载毛皮动物常见寄生虫病十四钩虫
连载毛皮动物常见寄生虫病十四钩虫
钩虫病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犬钩虫与狐钩虫相似。钩虫也是狐的主要寄生虫之一。
1.病原
狐钩虫病原主要是狭头钩虫。虫体为淡黄白色小线虫,两端稍细,比犬钩虫小,雄虫长5-8.5mm、雌虫长7-10mm。口弯向背面,口囊发达,其膜面前缘两侧各有一片半月状切板。虫卵与犬钩虫卵相似,大小为65-80×40-50μm。当幼虫经口进入狐体内后,便停留在小肠内,脱出囊鞘而逐渐发育为成虫。当幼虫经皮肤侵入时,钻透皮肤后,进入外周血管,随血流至右心室内,然后沿小循环进入肺脏,穿破毛细血管和肺组织,移行到肺泡和小支气管,再经支气管和气管随痰液进入口腔,再随唾液被咽下,然后固着于小肠壁,发育为成虫。
2.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夏季,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的条件下(20-30℃),经12-30小时孵出幼虫(杆状蚴),再经1周左右蜕化为感染幼虫(有囊鞘的丝状蚴)。感染幼虫能沿湿草及狐笼爬行。狐经口感染,也可因接触被感染性幼虫污染的水,经皮肤感染。
3.症状
病狐消瘦,结膜苍白、贫血,红细胞减少。被毛蓬乱、粗糙无光泽,食欲不佳,异嗜、呕吐;腹泻、便秘交替发作,粪便常带血,呈煤焦油样,有腐臭味,若幼虫大量经皮肤侵入,则患狐皮肤发炎,奇痒。有的四肢水肿、破溃、糜烂等,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再做虫体和虫卵检查,方法是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病狐的粪便中的虫卵或死后剖检发现虫体,方可确诊。
5.治疗
可选用驱蛔灵(枸橼酸哌哔嗪)按每千克体重0.2g混入饲料,1次口服;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0mg口服;灭虫丁(阿维菌素)胶囊按每千克体重0.2mg口服;丙硫苯眯唑按每千克体重10mg口服。对仔狐也可应用二碘硝基酚。此药不须禁食,也不会引起变态反应。商品制剂为4.5%溶液,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2mL(即每千克体重10mg)皮下注射。还可用灭虫丁按每千克体重0.2mg,皮下注射。驱虫率为%。
6.预防
加强狐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笼舍和场地干燥、清洁,定期驱虫,用灭虫丁或左旋咪唑均可。母狐在配种前驱虫1次,仔狐30日龄驱虫。
白癜风治疗中心白癜风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