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相关医院 > 断奶猪常见非病毒性腹泻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断奶猪常见非病毒性腹泻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华农恒青

断奶猪常见非病毒性腹泻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断奶猪常见非病毒性腹泻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张贻传

技术服务部

断奶猪腹泻是猪场常见问题,腹泻引起猪群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降低,同时腹泻导致猪群体重下降,易继发其他病原而损失增加。笔者从断奶猪常见腹泻病粪便特征及其他临床症状来鉴别诊断,分析原因从根源上控制断奶猪腹泻。给养猪朋友分析断奶猪腹泻病因提供思路并对不同腹泻给出参考治疗措施,望对广大养猪朋友有所帮助。

1受凉腹泻

1.1特征

病猪精神状况良好,早上栏内稀粪较多,下午栏内稀粪减少。粪便呈土黄色糊状,中间夹杂未消化玉米颗粒。此类腹泻主要发生在保育猪群,寒冷季节中大猪也可能会发。不继发其他疾病,一般不会出现死亡。

(土黄色糊状粪便,中间夹杂未消化玉米颗粒)

1.2处理措施

将栏舍窗户密闭,防贼风,加强保温,刚断奶猪舍温度在28℃左右。在炎热的夏季,刚断奶的猪群如果晚上开窗吹风,依然会出现此类型腹泻,只需夜晚将窗户关好,腹泻会马上好转。

1.3饮水过冷腹泻

另外保育猪有一种腹泻,症状与本腹泻类似,原因是病猪采食完马上饮用冷水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这种情况只需在仔猪采食时将饮水关闭,采食完30分钟将饮水打开供猪饮用即可控制。

2、营养性(过食)腹泻

2.1特征

病猪精神良好,粪便呈褐色至黑色糊状,主要发生在断奶3-5天。仔猪断奶当天采食很少,断奶第二天采食猛增,断奶3-5天出现腹泻。病猪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容易脱水、消瘦形成僵猪,会有部分猪死亡。

(黑褐色糊状粪便)

(褐色糊状粪便)

2.2处理措施

本病主要是断奶仔猪断奶当天采食下降而后过量采食,超出胃肠消化能力导致,因此防控重点应放在成功教槽和减少断奶应激。哺乳仔猪7日龄开始教槽,每次加一小把,吃完再添,每天添加4次以上,每天清洗教料盘。20日龄以上乳猪对教槽料采食量开始增加,平均每头24日龄乳猪要能采食教槽料克以上才算教槽成功。断奶安排在下午,保育栏温度在28℃-32℃。断奶后继续采食教槽料1周,之后用教槽料和乳猪料按比例混合饲喂1周,才可以全部饲喂乳猪料。其他猪群换料过程可能会出现营养性腹泻,换料过渡5天以上可以有效预防这种情况发生。

3小袋纤毛虫

3.1特征

病原是小袋纤毛虫。保育猪,起初食欲精神均好,粪便呈灰褐色到水泥灰色糊状粪便,后呈水泻,往往采食量大的猪,腹泻程度会更严重。数日后病猪精神沉郁,喜躺卧,迅速消瘦,严重病例粪便会带组织碎片和血液,并有恶臭,治疗不当会有10%左右的死亡率。

中大猪急性发病会出现呕吐、水样腹泻,症状类似于病毒性肠炎但是大部分猪可以很快自然康复。多数情况下中大猪不会有明显症状,表现为猪栏出现零星腹泻,猪群体采食量达不到正常,持续数周乃至数月。

(灰褐色糊状粪便)

3.2处理措施

在载玻片上滴2滴生理盐水,用竹签蘸取少量粪便,均匀涂布在生理盐水里,盖上盖玻片,用X显微镜暗视野下观察,能见绿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半透明快速运动虫体即可诊断为小袋纤毛虫病。解剖病死猪可见结肠炎和直肠炎,严重病例可见出血性溃疡灶,肠粘膜抹片可见虫体。

病猪饲料添加ppm甲硝唑、地美硝唑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4增生性肠炎

4.1特征

病原是胞内劳森菌。6-20周龄断奶猪,表现为间歇性、温和性腹泻,病猪通常伴有厌食和精神不振,猪群日增重降低,病猪消瘦。巡栏时在栏舍内可见少量水泥灰色糊状粪便,偶尔可见水样粪便,粪便中夹杂组织碎片。一般症状持续4-6周可康复,表现为采食量突然恢复,生长速度达到正常水平。育肥猪、母猪,呈现散发性。病猪排出黑色柏油样粪便,有的呈水样有的呈黏胶状,而有的病猪在没有发生粪便异常即告死亡,仅表现为体表苍白,死亡率50%。

(水泥灰色糊状粪便)

4.2处理措施

剖检病死猪可见肠壁增厚,肠道粘膜呈脑沟回样增生,肠系膜和浆膜水肿。实验室可取病变肠粘膜做抹片,用改良Ziehl-Neelsen染色,或者做切片用银染,观察肠腺细胞内是否有寄生菌存在。目前采用的有效方法是取病猪粪便做PCR或免疫荧光检测,但是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均有待提高。

(肠道粘膜呈脑沟回样增生)

使用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太妙菌素等药物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常用泰乐菌素PPM或替米考星PPM或太妙菌素PPM添加饲料中口服,连用2-3周。症状明显的病猪采用上述药物注射给药,如果病猪粪便带血,需要配合酚磺乙胺肌肉注射,连用3-5天。

5猪痢疾

5.1特征

病原是猪痢疾蛇形密螺旋体,根据病程发展可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小猪发生急性痢疾,同栏发病率可达50%。病猪排出白色水样便,腹痛、后肢蹄腹部,迅速死亡,死亡率高达80%。同栏病猪有的排出绿色稀粪、黄绿色、黄色带血稀粪,这部分猪治疗康复率高。中大猪、后备母猪、母猪发生急性痢疾,同栏发病率可达20%。病猪起初排软粪,3天左右发展为排黄色水样粪便,夹杂大量黄色组织碎片。病猪精神沉郁,厌食喜饮水,迅速死亡,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可高达50%。

(绿色水样粪便)

(黄色水样粪便)

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症状较轻,病猪排出水样、夹杂组织碎片稀粪,有的带血,逐渐消瘦,经治疗多数病例可以康复。

(水样夹杂组织碎片稀粪,带血)

5.2处理措施

解剖病死猪,大肠粘膜出血,肠壁水肿、增厚、失去弹性。病程长的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粘膜上有点状或片状坏死,肠道内充满黄色或紫红色液体夹杂组织碎片。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粘膜涂片,X暗视野检查,每个视野可见3-5条蛇形密螺旋体,即可初步诊断本病。

痢菌净,林可霉素,泰乐菌素,地美硝唑等对本病有效。常用痢菌净ppm添加饲料口服3-5天,疗效显著。不吃料的病猪,按每千克体重注射0.5%痢菌净0.5ml计算,肌肉注射,用3-5天。

6鞭虫病

6.1特征

病原是猪鞭虫(又称猪毛首线虫),表现为顽固性下痢,抗生素治疗无效。初期病猪排出灰色粘液状稀粪,随着病情加重粪便逐渐带血,严重时粪便呈红色水样、夹杂组织碎片(与慢性猪痢疾相似)。病猪精神萎靡,浑身粘满猪粪,逐渐消瘦、死亡。

(鞭虫灰褐色粘液带血粪便)

(鞭虫水样带血粪便)

6.2处理措施

解剖病死猪,可见结肠、盲肠粘膜出血,肠内充满带血粘液。肠粘膜上固着大量前端细长、后端短粗,外观似马鞭的虫体。即可判断为本病。

(鞭虫结肠粘膜出血,可见虫体)

本病每千克体重芬苯达唑15毫克或者每千克体重左旋咪唑8毫克混在饲料中口服3~5天,治疗效果良好。

7大肠杆菌

7.1特征

病原是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主要引起哺乳仔猪黄白痢,断奶之后仔猪比较少感染。陈祥等()报道一例断奶14天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导致腹泻并死亡的病例。猪场饮用水源被大肠杆菌污染,则容易造成断奶猪腹泻,病猪精神沉郁,排出黄色或灰白色水样稀粪,迅速消瘦,会有部分死亡。

7.2处理措施

解剖病死猪,可见肠壁菲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无菌取肠系膜淋巴结,接种伊红美蓝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可见圆形、隆起、黑色带金属光泽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直杆菌。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菌落为红色。

本病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噻呋、土霉素等药物治疗有效。断奶猪发生本病,应当对猪场水源、水塔和水嘴等处饮用水采样,检测样品看是否污染大肠杆菌。如果猪场饮用水源被大肠杆菌污染,则需用三氯异氰尿酸等消毒药对水井消毒或者重新寻找未污染水源;如果是水塔或水管污染,则需对水塔、水管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8仔猪副伤寒

8.1特征

病原为沙门氏菌,主要感染6月龄以下仔猪。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性和慢性型。

急性型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41~42℃),精神不振,不食,排出灰白色稀粪,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传播迅速,发病率80%以上。有时病猪出现症状后24h内死亡,但多数病程为2~4d,死亡率较高。

亚急性和慢性是本病临床上多见的类型,与肠型猪瘟的临床症状很相似。病猪体温升高(40.5~41.5℃),精神不振,寒战,喜钻垫草,堆叠一起,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被黏着。初便秘后下痢,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很快消瘦。中、后期部分病猪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病情往往拖延2~3周或更长,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

8.2处理措施

解剖病死猪,急性者主要为败血症的病理变化。脾常肿大,色暗带蓝,坚度似橡皮,切面蓝红色,脾髓质不软化,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亚急性和慢性的特征性病变为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肠壁增厚,肠黏膜覆盖一层糠麸样物质。

无菌取病猪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脾脏等脏器接种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37℃培养24-48小时,可见圆形,无色,扁平小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双糖铁斜面,37℃培养24小时,观察底层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产生硫化氢而变棕黑色,上层斜面乳糖不分解、不变色则可初步判断为沙门氏菌。

本病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药物有效。在本病常发地区,可对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疫苗注射或口服预防。

9小结

本文叙述了七种断奶仔猪常见的非病毒性腹泻病,从粪便类型和临床症状以及简单实验室诊断,来加以鉴别。从而帮助广大养猪朋友在猪群发生腹泻时理清头绪,少走弯路,尽早查找出腹泻原因将腹泻控制,尽最大可能挽回经济损失。









































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白癜风土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xgyy/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