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相关医院 > 第17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
第17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
4月17日
下午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中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何国声研究员
一、规模化猪场寄生虫流行状况
1.规模化养猪的特点
(1)饲料生产的工业化
(2)母猪繁殖的工厂化
(3)相对封闭、密集的饲养环境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
2.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特点
(1)感染没有季节性差别
(2)“土源性”寄生虫为主
(3)危害性增加(重复感染、交错感染、混合感染)
(4)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应
3.危害规模化养猪主要寄生虫(猪蛔虫、猪疥螨、毛首线虫、兰氏类圆线虫、食道口线虫)
记住这8点:
蛔虫:2-2.5个月;体内移行;万个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
疥螨:虫卵孵化需要5-7天。
结节虫、鞭虫:伊维菌素、多拉菌素等药物
类圆线虫:环境:胎盘屏障。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控制的难点
》1.猪场是寄生虫的生活、发育佳境
》2.寄生虫有极强的繁殖能力
》3.寄生虫对外界的强大抵抗力(幼虫、虫卵)
》4.多种类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5.不同品种、生长阶段的群体混合(母猪、公猪)
综合:复杂群体和环境下的药物和技术
规模化猪场驱虫药物的最佳选择
二、当前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短板
2.芬苯(阿苯)哒唑的过量
3.驱虫的“时限”要求
4.驱虫要求的空间度
5.驱虫药物制剂的选择
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流程
1.适当增加配方中的伊维菌素比例
长期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和苯并咪唑类的最佳用量和比例
2.调整添加剂量
降提添加量,减少升值毒性
公猪、母猪:-g/吨饲料,连续添加7天。
仔猪、肥猪:-g/吨饲料,连续添加7天。
3.使用《寄生虫环境消毒剂》
4.驱虫时间安排
(1)全进全出的大规模猪场:母猪产前28天,连续添加药物7-10天
(2)一般猪场:上下半年个两次,每次连续添加药物7-10天,间隔40-45天
5.一种高效率的驱虫方法
乳猪料中添加仔猪一半剂量的驱虫药物,连续30-40天。
(1)小猪生长快、被毛、体表光滑、红润
(2)药物用量小,副作用小
(3)统一饲料,便于模式管理
(4)中猪、大猪阶段可以免除驱虫
6.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4月17日
下午
猪呼吸道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华中农业大学周锐教授
猪呼吸系统疾病
是当前养猪业最突出且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环境因素:尘埃、有害气体、温度、湿度
饲料管理:饲养模式、饲养密度、营养、消毒与保障、通风与控温等等
常见呼吸道病原菌
副猪嗜血杆菌
猪链球菌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膜肺炎放线杆菌
猪肺炎支原体
多杀行巴氏杆菌
支原管败血波氏杆菌
几种重要猪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
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猪传染病。
病原特点:
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感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和亚急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
不同年龄均可感染,2-5月龄最易感染。
三、猪链球菌病
主要由β-溶血链球菌引起的多种人畜共患病的总称。动物链球菌病中,以猪、牛、羊、马、鸡等较常见。
临床表现: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肺炎、脓肿等
四、喘气病
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支原体肺炎。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呼吸道飞沫性传染病,多为慢性经过,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特征: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于尖叶、新叶、中间叶和隔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五、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进行性萎缩性鼻炎: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单独或者混有支气管败血型波氏杆菌(Bb),可能还有其他鼻腔菌群的协同作用而致的严重的鼻甲骨萎缩及伴随的生长停滞、饲料转化率下降。
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温和型可逆转的鼻甲骨萎缩,通常没有明显的鼻部变形,由Bb独自或混有其他鼻腔菌群的感染引起。
猪呼吸道细菌型疾病的综合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1)全进全出:在每批猪出栏后要彻底消毒和空舍一段时间,这样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自繁自养:在中、大型养猪厂应尽量做到自繁自养,避免引种带来呼吸系统疾病;引种隔离观察,至少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
(3)减少转群和移栏次数:因为迁移和混群容易引起应激,增加肺炎发病率。
(4)饲养密度:理想密度头猪左右为一幢,10-20头/圈。冬季可以增加1/3。
(5)粪便系统:严密的粪便处理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猪舍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6)环境控制:温度、通风换气、隔栏
(7)均衡营养:Ca、P比例
(8)消毒措施
(9)病毒隔离
2.控制好病毒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猪流感、猪伪狂犬病。
3.免疫预防
准确诊断: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型。
疫苗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灭火疫苗、弱毒活疫苗;血清型是否相符;母猪免疫、仔猪免疫;免疫途径;疫苗与抗菌药物的联合运用。
4月18日
上午
第一代兽用化学的临床特征与猪场的合理使用
武汉轻工大学科学院教授邱银生
邱教授讲到了解新的猪用化药及新制的临床特点与适应症,合理进行用药配伍,是实现有效控制疫病并低成本用药的基础。
猪场主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选用
猪链球菌
目前发生比较普遍。急性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以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和组织化脓为特征。
首选药物:阿莫西泠、头孢噻呋(5mg/kg/日,连用3-5日)、泰万菌素和恩诺沙星。
次选药物:氟苯尼考、增效磺胺和林可霉素。
群发控制:每一吨饲料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g和甲氧嘧啶g,连用5-7日。
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今年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急性常为发热、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鼻流浓液;慢性为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关节炎。
首选药物:头孢噻呋、头孢喹肟和氟苯尼考。
次选药物:阿莫西林和恩诺沙星。
群发控制:每1吨饲料添加氟苯尼考g,连用一周。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口鼻流带血泡沫,发病急,死亡率高。本病在临床上多致为中大猪甚至母猪的发病和急性死亡。
本病常为肺炎支原体和伪狂犬病的继发感染疾病。多类药物对本病有效。
首选药物: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和头孢喹肟。
次选药品:替米考星、泰万菌素、泰拉霉素、泰地罗新和达氟沙星、恩诺沙星、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和多西环素也有一定疗效。
猪气喘病(支原体肺炎)
猪场常见、多发病,以咳嗽、气喘、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为特征。哺乳仔猪及幼猪易感染,保育后期和生长期最易发病,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可选用的药物较多
首选药物:泰妙菌素、替米考星、泰万菌素和恩诺沙星。
次选药物:多西环素和金霉素。
联合用药:泰妙菌素/多西环素、泰乐菌素/多西环素、泰万菌素/多西环素、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大环内酯类单用剂量多用为每1吨饲料添加g,连用1-2周。联合多西环素或金霉素后可降至75-g。
猪附红细胞体病
原认为是立克次氏体,现确定为支原体。以高热、贫血、黄疸为主要临床症状。腹下出血。呈紫色红斑,怀孕母猪可出现流产。
首选药物:多四环素和阿散酸。
次选药物:土霉素和金霉素。
联合用药:盐酸多西环素/阿散酸,每1吨饲料分别添加g和g,连用5-7日。
猪肺疫
发病急、死亡率高。以败血症和急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和虚脱。
首选药物:头孢噻呋、头孢喹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替米考星、泰拉霉素、泰地罗新。
次选药物:青霉素/链霉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
猪丹毒
以急性败血症、皮肤红斑、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
首选药物:青霉素,急性发病时以大剂量反复肌内注射直至症状缓解,随后维持给药2-3日。
次选药物:阿莫西林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用于全群防制。
仔猪大肠杆菌病
本病可引起全身感染和败血症。可选用药物较多,但大多数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用药效果与猪场日常情况有关。
首选药物: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黏菌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噻呋。
次选药物:安普霉素、大观霉素、阿莫西林、喹乙醇和土霉素。
猪沙门杆菌病(仔猪伤寒、副伤寒)
一般呈散发,多表现为肠炎和败血症。可选用的药物较多,但大多数的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首选药物:氟苯尼考(每1kg体重20mg,2天一次)、恩诺沙星、安普霉素和阿米卡星。
次选药物:增效磺胺、庆大霉素和土霉素。
猪痢疾(猪血痢,猪黑痢)
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以粘液出血性腹泻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首选药物:痢菌净(5-10mg/kg.bw每日2次,连用3日)、泰妙菌素和沃尼妙林(每1吨饲料添加75g)。
次选药物:喹乙醇、林可霉素和多西环素。
猪增生性肠炎
猪增生性肠炎通常为回肠炎,是由包内劳森菌所致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首选药物:泰妙菌素(每1吨饲料添加g)、沃尼妙林(每1吨饲料添加75g)和泰万菌素。
次选药物:林可霉素和泰乐菌素。
猪梭菌性肠炎(仔猪红痢)
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新生仔猪(1-3日龄)的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以排血样便、肠坏死、病程短和病死率高为特征。
本病的治疗药物报道较少,效果不确切,预防用药可选择林可霉素和恩拉霉素。
猪球虫病
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寄生虫病,主要发生于5-16日龄,临诊症状类似仔猪白痢,用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首选药物:托曲珠利(百球清,每1kg体重20mg,5日龄内服一次进行预防)。
猪弓形虫病
常发病,散在发生。发病时体温升高达40.5-42.3℃,呼吸困难、咳嗽,皮肤发绀,体表淋巴结肿大,四肢及全身肌肉僵硬,走路不稳,甚至站立困难。
首选药物: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甲氧苄啶,每1吨饲料添加g(以磺胺药计),配伍甲氧苄啶g。
次选药物:林可霉素。
猪疥螨病
猪场发生较为普遍,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结节、脓疱、结痂、龟裂和局部瘙为特征。
首先药物:伊维菌素混饲(每1吨饲料2g)或皮下注射(0.3mg/kgBW)。
次选药物:阿维菌素和多拉菌素。
提高猪场抗感染药物效果的主要措施
1.正确的病因诊断,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用药。
2.科学的联合用药或使用复方制剂。
3.尽早采用治疗措施。
4.掌握好用药剂量与疗程(预防或治疗)。
5.重视辅助治疗(抗炎、抗毒素、抗氧化应激)。
6.实施交叉或轮换用药。
↓↓↓点击阅读原文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白癜风医院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