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相关医院 > 春季常见病知识

春季常见病知识



随着春天的来临,气温逐渐回升,细菌、病毒等也开始大肆传播,同时,在季节交替之际,温度变化频繁,早晚温差较大,使得很多疾病开始萌芽——春天带给人们的除了明媚春色,还有不可不防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感冒等。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1、症状:起病可急可缓。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干咳,以后转为咳有痰声。痰由粘液变为粘液脓性。晨间或兴奋时咳嗽加剧。还可出现呼吸急促、呕吐、腹泻等症。年长儿童可有头痛,胸痛、全身不适,疲乏无力等症。

2.体征:咽部充血,呼吸稍增快。在婴幼儿时期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喘息性。可能是患儿对感染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

一般情况下治疗可参照上感,另酌情加用:

1.控制感染:对细菌敏感的患儿可选用广谱抗生素。

青霉素V钾片:儿童6小时1次,每次3.75~14mg/Kg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儿童每日50~mg/Kg,分3~4次服。

头孢克洛(希刻劳):空腹,儿童每日20mg/Kg,分3次服。

阿奇霉素:儿童10mg/Kg,每日1次。

2.祛痰:轻微咳嗽不给止咳药,以免影响自然排痰。

溴己新(必咳平)儿童4~8mg,Tid

痰易净:儿童4~8mg,Tid

3.止喘:

沙丁胺醇(舒喘灵)儿童:0.1~0.15mg/Kg,Tid.

博利康尼:口服或气雾吸入。

(均为β2受体激动剂)

原则:由于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旺盛时期,应注意增加营养。可使用富含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又因儿童时期体内各种免疫机能较弱,可使用提高或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或使用21金维他,或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或保健品。以体现预防胜于治疗的医疗原则。另外,在急性支气管炎发作期,足量抗生素药物是重要的,我们营业人员可结合儿童体征和症状采取对因对症的联合治疗。

小儿肺炎

1、轻症:一般症状:起病可急可缓,发热较高(39~40℃)。体弱婴儿可低热或不发热,常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呕吐。

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早期有明显咳嗽和咽部痰声,随病情发展出现呼吸浅表,增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

2、重症:病情严重,高热,缺氧,并发生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本节不做重点介绍,可参考上述功能改变展开。

特殊类型肺炎简介:

支原体肺炎:本病病原为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可引起小流行,但传播缓慢而局限。学龄儿童患病较多,学龄前儿童亦可发生。

临床特征为起病缓慢,病初有头痛、怕冷、疲乏、咽痛、食欲不振等表现。经2~3日后开始发热,多数在39℃左右,可持续1~2周。咳嗽较重,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似百日咳样阵咳。痰液粘稠,偶带血丝,咳嗽时间长达1~4周。婴幼儿可有呼吸困难,年长儿童则自感胸闷,胸痛,胸骨下疼痛等。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退热与镇静:高热患儿可物理降温,亦可肌注氨基比林。对高热严重者可用氯丙嗪适量肌注烦躁者可用安定肌注。

祛痰平喘:痰易净,痰多者可吸痰,喘重者给予氨茶碱。

抗生素治疗:主用于细菌性肺炎,多用先锋类,红霉素类(支原体)。

因高热使机体消耗过大,可给推荐高蛋白的食品或保健品。联用21金维他提高机体抵抗力。含维C的食品和保健品也可使用。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侵入机体后,病初孩子出现发热、头痛、恶心,1~2天后腮腺就会肿大,然后对侧肿大,也可能两侧同时肿大。

肿大特点: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大,以耳垂下最明显。如果腮腺严重肿大,孩子面孔显得鼓胀胀的。几天就会变成一个“小胖子”。肿胀的皮肤不发红,肿胀的皮肤边界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不明显,用手轻轻触摸具有弹性感,同时孩子感觉轻微的疼痛。

单纯的流行性腮腺炎并不严重,但如治疗不及时,病毒会反复地进入血液循环,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睾丸、卵巢、胰腺炎等,尤其并发脑炎,那么病情就严重了。所以当男孩有睾丸肿胀,女孩有下腹部疼痛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当孩子合并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西药:常以对症治疗为主。

1、扑热息痛:必要时服用(常规量)能解除头痛及腮腺疼痛。

2、葡萄糖盐水(对半):给予支持治疗,补充营养及水分,静滴。

3、病毒唑:抑制病毒复制,清除体内病毒。口服或静滴。

4、丙种球蛋白:阻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

5、干扰素: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抑制多种病毒繁殖。

中药:

1、轻症可用板蓝根冲剂或银翘解毒丸口服,常规服用。

2、高热、腮部肿胀疼痛:牛黄解毒丸,时疫清瘟丸。

外用药:

1、青黛调水或鸡蛋清,涂敷患处。

2、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以水调匀敷患处,每日1次。

3、鲜鱼腥草或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0.9%N.Sml+病毒唑+板兰根冲剂+增强抵抗力

(漱口)(口服或静脉)(增加支持抗病毒作用)

蛔虫病

驱蛔治疗:驱虫药品种类很多,选用时以疗效高、毒性低、价廉、方便易得为原则。

1、枸橼酸哌吡嗪(驱蛔灵)

本药疗效高,毒性低,是最早的普遍使用的驱蛔药。本品作用原理是使虫体肌节麻痹,失去附着力而随粪便排出体外,由于蛔虫在麻痹前没有兴奋现象,因此比较安全。

临床用于肠蛔虫病及蛔虫所致的不完全性肠梗阻和胆道蛔虫绞痛的缓解期,疗效是肯定的,另外,本品在驱除蛲虫的治疗中也有显著疗效。

剂量:小儿剂量为mg/kg·d,一日总量不超过3克,睡前一次顿服,连用2-3日。(不需服用泻药)

副作用:偶有恶心、呕吐、嗜睡等。

2、左旋咪唑(驱钓蛔)

本品为广谱驱虫药,对蛔虫、钓虫、蛲虫感染均有良好效果。

本品具有疗效强、毒性低、副作用轻之特点。

本品药理作用是麻痹虫体,使其不能附着肠壁,且不引起蛔虫蠕动。

本品剂量为1.5-2.5mg/kg·d,睡前一次顿服,必要时一周后再服一次。

3、盐酸四咪唑(驱虫净):

本品是新合成的驱虫药,对蛔虫有特殊疗效,且毒性低。

本品小儿剂量为3mg/kg·d,一次顿服。

本品副作用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出汗、失眠等。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4、阿苯哒唑(肠虫清)

本品为广谱驱虫药,能破坏肠道寄生虫的新陈代谢,使寄生虫不能利用人体内的糖原而生存,并能杜绝虫卵的再孵化,可用于治疗蛔、蛲、鞭和钩虫。2岁以上儿童的剂量为每日2片,连服三日,2岁以内小儿剂量减半。

本品副作用低,极少数病例伴有胃肠不适或头痛,停用后可自行消失。

蛲虫病

大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仅在雌虫移行到肛门周围产卵时,引起会阴部瘙痒,尤以夜间为重,往往会导致小儿失眠、烦躁不安。感染较重者,可由蛲虫对肠壁的刺激和毒性作用,可出现食欲减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

本病诊断不难,小儿如存上述肛门周瘙痒现象,应首先疑及本病,积极寻找成虫或查找虫卵以确定诊断。一般在小儿入睡后1-3小时检查肛门,可发现有成虫爬出,有时粪便外面也可见到爬动的成虫。

蛲虫的寿命较短,因此,如能避免重复感染,不需治疗也可自行痊愈。所以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疗原则。家庭或集体机构中如有多人患病时,宜同时治疗。

1、扑蛲灵:有显著的杀蛲作用,毒性小,是治疗蛲虫病的首选药,其药理作用是干扰肠虫的呼吸酶系统,抑制呼吸,使其缺氧死亡,并阻碍蛲虫对葡萄糖的吸收,断其养料供给。小儿剂量为每次5mg/kg,一日总量不超过mg,睡前一次顿服,为防止复发,间隔2-3周可重复用药2-3次。

副作用: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停药自行消失。本品为深红色染料,能将粪便染成红色。

2、甲苯咪唑(一片灵):本品为广谱驱虫药,能直接抑制浅虫对葡萄糖的摄取,断其养料使其无法生存。小儿剂量为每次mg,一次顿服,连服2日。副作用:轻度头昏、乏力、腹部不适等,可自行消失。

门店的驱虫药推荐给顾客后,可考虑将一些健脾胃的药品、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的保健品进行关联销售。

锌缺乏症

锌缺乏症非一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是多方面的,亦或由于原发病的症状较严重往往被掩盖而不明显。

1、由于味蕾受损,舌对酸、甜、苦、咸等味觉减退或消失,并有舌乳头平坦及口腔粘膜溃疡。产生食欲不振,偏食。重者产生厌食,异食癖,如吃土块、烟头、石头等一种或几种。

2、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形体消瘦,有不同程度贫血。严重呈侏儒症。

3、头发枯黄易断,脱发,皮炎,皮肤损害,伤口愈合延迟。

4、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多动,学习成绩差。

5、机体抵抗力差,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强,易反复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久病难愈等。

6、青春期发育延迟,第二性征发育差,性功能减退等。

1、病因治疗: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2、饮食疗法:了解食物中有无妨碍锌吸收的因素,如纤维素、钙、植酸盐,同时给予含锌丰富的食品,如花生、肉类、豆类及贝壳类食品。

3、支持疗法:贫血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给予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丙球。

4、给多种维生素:锌缺乏者往往伴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应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

5、锌疗法:

①锌制剂种类:

硫酸锌:溶液和片剂、颗粒剂,应用广泛,对胃肠有刺激性。

葡萄糖酸锌:颗粒剂和冲剂,胃肠刺激较轻。

枸缘酸锌:片剂,口感较好,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甘草锌:甘草锌片80mg(相当元素锌4mg)

②用法、用量:婴儿和儿童口服硫酸锌mg/d,可满足治疗需要。以不超过mg/d为好。

③疗程:由于机体元素锌的摄入、吸收、利用、储存是复杂而缓慢的过程,补锌则需要一段时间,一般2~3个月为一疗程。

④副作用:有5~10%的服用者出现恶心、呕吐及胃部不适,极少数出现荨麻疹,一般停药3~5天即可消失,如用量过大能发生锌中毒。

食品+保健品+多种维生素+药物

(维生素)(含锌元素)(提高免疫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一般治疗:充分休息,多饮开水,清淡饮食。

2、对症治疗: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同时给予扑热息痛或氨基比林退热。如咳嗽可用川贝枇杷露等。选用中药抗病毒。

3、抗菌药物:大多数上感,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反可引起机体菌群失调。但对病情较重或伴有继发感染者。

腹泻

1、消炎止泻的中西药可配伍销售,同时可加入健脾胃药和胃肠解痉药(缓解腹痛)一起推荐; 

2、如果是腹泻次数比较多的,我们就有了推荐一些补充电解质药物的机会;

3、对于慢性腹泻的患者,可能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我们可以推荐一些调整肠道菌群的药品或者保健品给顾客。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白癜风治疗最佳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xgyy/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