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相关医院 > 鱼病的镜检方法
鱼病的镜检方法
用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对鱼病进行检查,简称镜检。镜检是在鱼病情况比较复杂,仅凭肉眼检查不能作出正确诊断而作的更进一步的检查工作。在一般情况下,鱼病往往错综复杂,很多病原体又小,除一些较明显、情况又较简单,凭目检可以作出有把握的诊断外,一般都有必要进行镜检。
一、取样注意事项1、要用活的病鱼或刚死的病鱼进行检查。由于鱼死亡后,寄生虫很快随之死去,寄生于鱼体的病原体又非常微小,死后往往很快改变形状或腐烂分解,因此时间稍长就很难确定其病原体。2、取样时要保持病鱼鱼体湿润。因鱼体干燥后,寄生在病鱼体表的寄生虫会同时被于掉,甚至连病鱼的症状也会变得不明显或无法辨认。因此,应将病鱼装在带有原饲养水的桶或盆里拿出检查。
二、检查方法1、载玻片法适用于低倍镜或高倍显微镜检查。方法是取下一小块病灶组织或一小滴内含物,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入一小滴清水或盐水,盖上盖玻片,轻轻地压平,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分辨不清或可疑的可再用高倍镜检查。2、玻片压缩法用两片厚度约为3~4毫米,大小约6x12厘米的玻片,先将要检查的组织或者是器官的一部分以及粘液等,放在其中一片玻片上,滴上适量的清水或盐水(注意体表部分或粘液用普通水,体内器官或组织用0.56%的盐水),用另一片玻片将其压成透明的薄层,即可放到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检查。
三、检查部位
鱼的各个组织器官、血液都可能有病原体的寄生,但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应该重点检查的部位是粘液、鳍条、鳃、肠胃、肝脏。1、粘液肉眼检查较大型的寄生虫和病症;再用解剖刀刮取鱼体表的粘液,然后按照镜检方法将粘液放到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观察。
镜检病原体:颤动隐鞭虫、口丝虫、车轮虫以及吸虫囊蚴等,注意区分粘孢子虫和小瓜虫的孢囊。2、鳃先用剪刀剪取一小片鳃组织,位置最好在每一边鳃的第一片鳃片接近两端的位置(寄生虫大多在鳃小片的这两个位置上有寄生),放在载玻片上,滴入适量的清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刮取鳃片上的粘液或可疑物,同样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查。
为了检查的准确性,每边的鳃至少要检查两片以上。
细菌或寄生虫烂鳃是常见病症。
病原体检查:
1)原生动物:鳃霉、鳃隐鞭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肤孢虫、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半眉虫、舌杯虫、毛管虫等;
2)单殖吸虫:指环虫、三代虫、双身虫等;
3)复殖吸虫囊蚴;
4)软体动物的幼虫;
5)鳋类。
3、肠胃检查肠胃,首先应把肠道外壁上所有的脂肪组织尽量去除干净,防止检查时,脂肪进入肠道内的检查物,不易进行观察。脂肪去除后,一般是先进行肉眼检查,观察肠道外型是否正常,若肠道外壁上有许多小白点,通常是粘孢子虫或微孢子虫的孢囊。肉眼检查完后,一般是将肠道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段,分别进行检查。
胃肠道也是最容易受细菌和寄生虫侵袭的地方。除了引起肠炎的细菌外,其他很多寄生虫。
寄生虫检查:
1)原生动物:鞭毛虫、变形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球虫等
2)复殖吸虫、线虫、棘头虫、绦虫等。
其中,复殖吸虫、绦虫、线虫和棘头虫,通常寄生在前肠(胃)或中肠;六鞭毛虫、变形虫、肠袋虫等,一般寄生在后肠近肛门3~6厘米的地方。症状检查:
1)肠内壁上有无白色点状物或瘤状物。若有小白点,压破其孢囊,往往可以看到大量的粘孢子虫,有时也会是微孢子虫。青鱼肠里溃烂或有白色瘤状物,往往是球虫的大量寄生。
2)肠内壁发红发紫,一般是细菌性肠炎。(4)肝脏先用肉眼观察,注意肝脏的颜色与正常鱼有无明显变化,有无溃烂、病变、白色和肿瘤等。在肝的表面,有时可发现复殖吸虫的孢囊或虫体,有的则有粘孢子虫、微孢子虫或球虫形成的孢囊的小白点。
将外表观察完后,从肝上取少许组织,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轻轻压平,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通常在病鱼肝脏上可发现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等的孢子或胞囊,有时还有吸虫的囊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