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预防治疗 > 必转烂鳃也分很多种判断错误盲目用药
必转烂鳃也分很多种判断错误盲目用药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细菌性烂鳃和病毒性烂鳃如何区分?鱼眼凹陷有何意义?显微镜下鳃霉长啥样?鳃隐鞭虫、孢子虫和小瓜虫引起的烂鳃如何分辨?这里有答案!文/中国水产频道周双艳
图/内蒙古联邦动保水产事业部淡水鱼类技术主管张正谦
本文摘自中国水产频道公开课第47期。本次课堂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认识几种淡水鱼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然后了解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是预防和防治方法。我们节选的是细菌性烂鳃的症状(判断依据)和病毒性烂鳃、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真菌性烂鳃、药物中毒引起的烂鳃和水质恶化引起的烂鳃的区别。
本课堂中有许多个人观点,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并指正。
细菌性烂鳃病
主要有三个症状:
①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江浙渔民称为“乌头瘟”。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
②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
③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远看呈空洞状,南方称为“开天窗”。
第一条描述的症状不能作为判断该病的依据,很多鱼病都有这些症状,我们可以通过第2、3条初步判断是细菌性烂鳃病。
一起来看一下这组照片:
左上角第一幅图:草鱼已经发生了烂鳃,鳃丝边缘有大量的污泥,我们还漏掉了一个症状,草鱼的眼睛已经出现了凹陷,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当鱼出现眼睛凹陷,但眼球不充血,可以初步判断出它的鳃有病变;
第二幅图片:是将第一幅图的鳃丝剪下来放在显微镜下观测,鳃丝末端腐烂,软骨外露;
第三幅图:症状是开天窗;
第四幅图:症状是鳃骨外露发白。
这四幅照片对应的就是前面描述的第2和第3的症状。
与其它几种烂鳃病的区别
烂鳃病除了细菌性烂鳃,还有下面5种情况引起的烂鳃,要注意与它们的区别。
病毒性烂鳃
常见的有鲫鱼鳃出血和鲤鱼急性烂鳃等。如何判断?除了从症状判断还可以从发病水温和死亡数量进行判断:
①从发病水温判断
病毒性烂鳃:发病最适水温23-28℃,当水温超过30℃不再发病;
细菌性烂鳃:发病最适水温28-35℃,超过30℃一样会发病。
②从死亡数量判断
病毒性烂鳃:会出现爆发性死亡,一般第1天的死亡量几十条,第2天就能达到几百条,第三天第四天能达到几千条,甚至更多,而且从死亡开始,一般到第三天第四天会出现死亡高峰,过了高峰死亡数量就会慢慢降下来;
细菌性烂鳃:会出现持续性死亡,比如说第1天几十条,第2天多条,第3天三四百条,后面几天可能会持续三四百条继续死亡。
我们经常会问大家你的水温是多少?你的鱼死亡了多少天,每天死亡多少,其实我们就是作为一个判断的依据,分析有没有可能是病毒性烂鳃。
寄生虫引起的烂鳃
常见的寄生虫有鳃隐鞭虫、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孢子虫、小瓜虫、纤毛虫、中华蚤等。这几种寄生虫里面除了中华蚤可以通过肉眼直接判断外,其它的需要借助显微镜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
①鳃隐鞭虫由于个体非常小,而且报道出来的照片非常少,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不认识,很容易被忽略,目前在草鱼、鲤鱼、锦鲤上都有发现,而且它对锦鲤危害比较大;
②早春时指环虫爆发引起的烂鳃危害也非常大;
③注意孢子虫和小瓜虫的区别,有一种孢子虫个体非常小,外观看上去也是小白点,和小瓜虫非常相似,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判断。
显微镜下的小瓜虫
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由于孢子非常小,很多时候大家不认识,放在显微镜下有时候看着黑黑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也忽略掉。从外观上需要借助放大镜或者用手机放大拍照,仔细看上面有很多小白点。
孢子虫形起的白点(手机放大后拍摄)
显微镜观察:需要使用倍的显微镜进行观察,而且看上去还非常不清晰,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需要使用倍下的显微镜进行观察。
倍显微镜下的孢子虫
真菌性烂鳃
这里主要指的是鳃霉,很多人认为冬天才有真菌,夏天不重视杀真菌。
倍显微镜下的鳃霉
①鳃霉病的发生与水质密切相关,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急性爆发,特别是底泥比较厚的塘非常容易爆发。
②鳃霉主要是在高温季节爆发,5-7月为流行高发季节。它和水霉相反。
③鳃霉表现的症状:病鱼呼吸困难,没有食欲,鳃上粘液增加,有出血、淤血和出血斑块,俗称花斑鳃,严重时整个鳃呈青灰色,诊断的时候必须用显微镜进行检查,由于报道出来的在显微镜下鳃霉的照片非常少,所以很多人误以为鳃上的黑色素是鳃霉,这是错误的。
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烂鳃是由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所以可以通过细菌性的药物和真菌性的药物联合使用进行处理,这样处理的效果往往比单一使用细菌性的药物效果更明显。
药物中毒引起的烂鳃
常见的药物有敌百虫、硫酸铜、辛硫磷、漂白粉、强氯精等。
一般主要发生在以下三种情况:
①超剂量使用消毒剂、杀虫剂引起的中毒;
②稀释倍数不够或者泼洒不均匀,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引起的中毒;
③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对引起的中毒,比如敌百虫在碱性的水体要慎用。
水质恶化引起的烂鳃
氨氮超标、亚盐超高、pH过高这三种都可以引起烂鳃。记得有一年我有一个客户,鲤鱼烂鳃用了很多药,效果都不明显,当时我在他那里路过,他让我帮他检查一下,测水发现中午12点pH值已经有9.4,所以我当时判断,他应该是碱性过高引起了烂鳃,于是我首先让他把pH降下来,再按照细菌性烂鳃用药,结果很快鱼病就控制住了。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烂鳃有6大原因,所以当鱼出现烂鳃的时候不能盲目下药,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对因治疗,而不是对症治疗,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发来照片求救的时候我们不会马上给出方案,会收集很多信息,会反问你们很多问题,目的就是要收集足够的信息去判断是哪一类原因引起的烂鳃,再给大家一些合理的建议,如果盲目的下药,可能会出现药物没有效果,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越下药越死。
欲知关于淡水鱼其它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以及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其预防和防治方法,请点开大图扫描识别图中的白癜风图像白癜风手术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