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预防治疗 > 猪增生性肠炎

猪增生性肠炎



猪增生性肠炎(猪肠腺瘤病,增生出血性肠病,回肠炎)是发生于生长育肥猪和青年种猪的一种常见腹泻病,其特征是结肠和回肠增生和炎症。通常情况下,多数病猪可出现(或不出现)临床症状,有时仅出现轻微腹泻,但有时也会引起持续性腹泻、严重的坏死性肠炎以及高死亡率的出血性肠炎等。

病原体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细菌一胞内劳森菌(Lowsoniaitrecelularis)。这种细菌只能通过细胞进行培养,尝试使用不含细胞的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时多以失败告终。依据柯赫法则,用纯培养的胞内劳森菌(Lintracellularis)接种常规饲养的猪,可出现本病的典型病变,从病变处可再分离到胞内劳森菌。将胞内劳森菌接种于无菌猪并不能诱发本病,因此常规饲养猪的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病变的发生。

猪增生性肠炎流行性广,本病的非出血型一般出现在18~36kg的猪,多以急性腹泻为特征。粪便呈水样或糊状,呈褐色或略有血迹。发病2d后,病猪会排出回肠中黄色纤维素样坏死块。大部分病猪通常可自愈,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病猪会出现进行性消瘦的慢性坏死性肠炎。本病的出血常以皮肤苍白,体质虚弱和排出带血或黑色焦油状粪便为特征。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病变可出现在小肠、盲肠、结肠下半部,但以回肠的病变最明显。小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道黏膜增厚、皱褶增多,黏膜上有时覆盖有棕色或黄色的纤维素性伪膜,有时可见点状出血。回肠或结肠内有黄色坏死块。在慢性病例中,黏膜坏死导致肠段变得肿胀而坚硬。剖检发现肠黏膜增厚。在大量出血性的病例中,在结肠内有红色或黑焦油样的粪便,回肠内混有血凝块。

可根据组织学观察到的黏膜隐窝增生和炎症反应的特点进行确诊。通过银染法能够检测到胞内劳森菌[呈逗点状,与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相似]。利用PCR对病变处的胞内劳森菌进行检测。对肠道和淋巴结取样后进行细菌培养,可排除沙门氏菌感染,配合组织学检查以及对盲肠和结肠样本的培养可以排除猪痢疾,上述这些试验都是必要的检测程序。同时,还应检查结肠内是否有鞭虫。由于胞内劳森菌普遍存在正常猪群中,因此,对粪便进行PCR检测以及对临床表现正常猪体的抗体进行检测。其临床诊断意义不大。

对出现急性感染的猪,可经非肠道途经给以各种抗菌药。而对猪群内其他猪,通过饲料或饮水给药可降低肠炎的严重程度,并且可防止慢性的、不可逆的、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猪增生性肠炎是首次在猪群中通过外科手术发现的疾病之一。通过经饮水免疫弱毒活苗有一定的预防效果,特别是在引入新猪群之前,应对母猪和公猪提前免疫。

拌料:林可霉素+红弓灭林可霉素+育奇速壮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yfzl/144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