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预防治疗 > 从生理病原环境应激多角度深入探

从生理病原环境应激多角度深入探



从生理、病原、环境、应激“多”角度深入探究养猪业危害居首位的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11-07中国猪业

年我国存栏母猪约万头,我国PSY17头左右,每头母猪年生产肥猪15头左右。而养殖发达国家的PSY在30头以上,每头母猪年生产肥猪25头以上。按窝均死亡2头计算,我国每年死亡仔猪大约1.6亿头。

随着近年来养猪业的发展,存栏数增加,仔猪死亡引起的损伤进一步加重。与发达国家养殖水平的主要差距在于仔猪死亡率高。其中腹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30kg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46.5%,死亡率10.3%。仔猪腹泻在养猪业危害中居首位,我国的仔猪死亡率一般为15%-20%,经产母猪平均11%-25%。病死仔猪80%以上为痢疾死亡。其中断奶仔猪腹泻病占仔猪腹泻很大比例。发病率很高,且一年四季都可流行。其发病原因很多,也非常复杂。

1、断奶仔猪存在自身的生理缺陷

1.1消化器官功能不发达

断奶时,仔猪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但其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造成消化器官功能相对不健全。仔猪胃肠重量轻,容积小,胃底腺不发达,其自身运动机能弱,并且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有密切关系的小肠绒毛长度、小肠上皮细胞凹陷深度、绒毛面积和淋巴细胞等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小肠绒毛很容易受到细菌和正常的断奶措施的破坏,从而减少了小肠对养分的有效吸收面积。

仔猪在断奶后,由于饲料的转变,肠绒毛很快剧烈缩短,绒毛表面由高密度指状(适合液体饲料吸收)变为平舌状,造成隐窝加深,肠道的消化、吸收面积暂时性变小,而且由于仔猪胃肠道排空时间缩短,排空速度加快,缺乏反射性胃液分泌,因此食糜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得到消化、吸收,只能以腹泻的形式排出。

1.2早期断奶仔猪免疫力较弱

母猪分泌的初乳中乳蛋白的含量一般占5%-6%,最高可达7%,占干物质总量的34%,而且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出生仔猪由于肠壁的通透性良好,可以完全地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获得被动免疫。而此后,由于常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仅为0.5%以及肠壁的封闭作用,仔猪从常乳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大大减少,母体不再能补充母体源的抗体。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而获得的被动免疫在出生后第1周效价最高,到第3周时,效价水平降到最低。仔猪主动免疫一般在断奶1周以后开始形成,在4-5周以前自身合成抗体的数量很少,到6周龄才主要依靠自身合成抗体。2-6周龄期为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过渡期,早期断奶仔猪正处在此过渡期,由于免疫抑制作用而极易引起仔猪抗病力下降,发生腹泻等疾病。

1.3仔猪消化道内消化酶活性较低

哺乳仔猪胃肠消化酶活性随日龄增长而逐步增强,但早期断奶对大多数消化酶活性的增长趋势有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仔猪出生后最初几周胃腺的分泌十分有限,一般要到8周龄以后才会有较为完整的分泌功能。仔猪消化道内消化酶的分泌量及其活性都很低,出生数天的仔猪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淀粉酶等活性均很低,一般在3-4周龄时迅速上升。

3周龄断奶仔猪在断奶后1周内,胰腺组织脂肪酶活性下降,而小肠内容物脂肪酶活性则升高。仔猪在0-4周龄期间,胰蛋白酶、胰脂酶、胰淀粉酶、胃蛋白酶活性逐周成倍增长,但断奶1周时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以上这些变化趋势必将严重影响仔猪8周龄前对饲粮的消化和吸收不良,导致仔猪发生腹泻。

1.4仔猪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变化

仔猪肠道微生物繁殖迅速,仔猪出生后2h,可在粪便中检验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乳酸杆菌出现较慢,出生48h才构成优势菌群,正常条件下以乳酸杆菌占优势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但乳酸杆菌又是最容易受到应激干扰的细菌之一。仔猪断奶时胃肠道内pH值上升,导致优势菌群-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大肠杆菌数量激增,微生态环境严重遭到破坏。大肠杆菌的增殖与仔猪腹泻密切相关。

2、病原微生物侵袭

2.1病毒:

能引起仔猪腹泻的病毒有轮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疤疹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瘟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圆环2型病毒、猪腺病毒、星状病毒、细小病毒等。

2.2细菌:

引起仔猪腹泻的细菌有猪痢疾密螺旋体,猪结肠菌毛样螺旋体、伤寒、副伤寒,及其它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弯曲杆菌、伪结核耶尔森氏菌、魏氏梭菌、衣原体、肠念珠菌等。

2.3原虫: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虫包括球虫、弓浆虫、隐孢子虫。

2.4蠕虫:

主要有兰氏类圆线虫、猪鞭虫、结肠小袋虫、姜片吸虫等。

3、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诱发

外界环境条件对于仔猪的腹泻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前所述,仔猪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自身的各种调节能力较弱,不能根据外界环境条件来调整维持自身的正常体温,但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或猪舍内有贼风等侵袭到仔猪时,极易导致仔猪消化功能紊乱,导致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4、应激因素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泻。病仔猪排水样或鸭粪样稀粪。

5、腹泻的治疗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是预防脱水,纠正酸中毒,合理用药。预防脱水的主要措施是补液。通过补液纠正由大便和呕吐丢失的体液和电解质,恢复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度和电解质成分。补充营养和热量。常用5%-10%葡萄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等液体。对于群体大、数量多的群发性腹泻时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补充体液。感染性腹泻病治疗时应该根据病情不同区别对待。

(1)水样便腹泻多为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一般使用抗生素效果不好,建议不使用抗生素治疗。

(2)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时选用抗生素治疗。

(3)出现粘液脓血便时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可选用口服庆大霉素,多粘菌素E,黄连素,氯霉素,痢特灵,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

(4)伪膜性肠炎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应立即停用已用抗生素,选灭滴灵,万古霉素,利福平等口服。霉菌性肠炎首先停用抗生素,采用制霉菌素,酮康唑或克霉唑口服。

(5)阿米巴痢疾及兰氏贾第鞭毛虫肠炎采用灭滴灵口服。

(6)隐孢子虫肠炎采用大蒜素口服。对迁延性或慢性腹泻病患者,抗生素仅适用于分离出特异病原的病例,并要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药物。

微生态疗法: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御病原菌定殖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可选用促菌生,乳酶生等。

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锌、铁、维生素PP,A,B12和叶酸,有助于肠粘膜的修复。

中药治疗:抗菌、调节粘膜血液循环、促进上皮细胞恢复、增强粘膜免疫。联系









































哪些偏方能治疗白癜风
头上白癜风怎么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yfzl/1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