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预防治疗 > 鞭虫诊断,预防及控制
鞭虫诊断,预防及控制
猪群寄生虫除了影响范围比较广泛的蛔虫和疥螨,在猪群中还存在一种比较重要的寄生虫病—鞭虫,其虫体前2/3细长而后1/3则较厚实,外型如鞭而得名,雄虫尾部卷曲,雌虫尾部则呈直线状,成虫体长约5公分,生部位在盲肠及大肠,在全球各地均有分布。
鞭虫对猪只造成危害幼虫钻入肠壁造成损害和刺激,成虫寄生在盲肠和大肠,吸食血液并伤害黏膜,造成猪只消瘦,贫血,水样及血样下痢,严重感染造成死亡。仔猪感染造成食欲减退,生长迟缓或停止,临床上易于回肠炎、PMWS和痢疾等混淆,导致治疗不及时,造成比较大的损失,除此外鞭虫造成经济损失主要是导致猪只生长迟缓和降低饲料报酬。
诊断粪便虫卵检查: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可见两端有卵盖的椭圆形虫卵,即可判断猪群存在感染,鞭虫卵的感染能力可持续长达6年,故欲完全清除相当困难。
剖检:解剖病死猪时可以检出虫体
预防与控制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的控制,猪栏彻底清洗,合理的空栏
执行定期驱虫计划:(方案供参考)
种猪:害获灭每年注射二次(包括公猪、母猪)
或母猪:产前7--14天
仔猪:仔猪断奶转群进保育舍前
剂量:
①针剂:1ml害获灭/33kg体重注射
②预混剂:断奶仔猪、生长猪:克/吨料,连用7天
后备母猪、经产母猪:克-克/吨料,连用7天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