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预防治疗 > 执业药师章节联系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药
执业药师章节联系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药
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药对氨水杨酸1.对氨基水杨酸的抗菌机制是化学结构与PABA相似,竞争性抑制细菌叶酸的合成。2.作用:常作为联合化疗的辅助用药3.耐受性:用量大,胃肠道反应明显,患者常不易耐受。4.1)服用对氨水杨酸时避免消化道反应,可加服抗酸药。2)服用对氨水杨酸时防止出血倾向,可加服维生素K。第四十五章抗麻风病药(完成)氨苯砜:1.治疗麻风病的首选药是氨苯砜。临床最常用的抗麻风病是氨苯砜。2.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同磺胺)。第四十六章抗寄生虫病药疟原虫1.主要控制症状的抗疟药(红细胞内期):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等。2.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红细胞外期迟发型子孢子,配子体):伯氨喹。3.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红细胞外期速发型子孢子):乙胺嘧啶、氨苯砜等。4.长疗程用药可引起视力障碍及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是氯喹。5.联合用药:已发病:氯喹+伯氨喹;未发病:乙胺嘧啶,防疟片1号,防疟片2号;休止期:乙胺嘧啶+伯氨喹。奎宁1.临床应用: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脑型疟(静滴,作用快)。危急病例。对耐氯喹的脑型疟患者,应选用奎宁。2.可引起金鸡纳反应及心肌抑制的药物是:奎宁。青蒿素1.作用:速效、高效、低毒、维持短。2.机制:可能青蒿素在Fe2+催化下形成自由基,破坏原虫表膜和线粒体。3.应用(同奎宁):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脑型疟;危急病例。4.青蒿素治疗疟疾最大的缺点是疟疾复发率高。治疗疟疾最大缺点是复发率高,应与伯氨喹合用的是青蒿素。伯氨喹1.机制:损伤原虫线粒体功能,阻碍电子传递或促进氧自由基生成。2.伯氨喹可引起的特异质严重反应是:溶血性贫血或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伯氨喹可引起的特异质发生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原因是:患者红细胞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毒性较大,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是伯氨喹。3.目前防治疟疾复发和传播的首选药是伯氨喹。对间日疟红外期和各种疟原虫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的药物是伯氨喹。乙胺嘧啶1.作用:抑制原发性红外期(速发型)、红细胞内期、在蚊体内发育。2.为了增加乙胺嘧啶的疗效,减少抗药性的产生:可合用周效磺胺或砜类。3.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4.长期大剂量使用乙胺嘧啶时,为了避免发生造血功能障碍应该:加服甲酰四氢叶酸。阿米巴依米丁1.临床应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禁用的阿米巴肝脓肿或阿米巴痢疾患者。2.抗阿米巴病的药物毒性最大的是依米丁。3.对心肌有严重毒性的抗阿米巴病的药物是依米丁。氯喹1.主要作用于肠腔外阿米巴病。2.对肠阿米巴病无效,但对阿米巴肝脓肿有效的药是氯喹。滴虫1.外用的抗滴虫病要是乙酰胂胺。2.局部应用治疗阴道滴虫病的药物是乙酰胂胺。3.乙酰胂胺的缺点:有轻度局部刺激作用,可使阴道分泌物增多。丝虫1.目前最主要的抗丝虫病药是乙胺嗪。2.乙胺嗪导致的咽喉水肿及器官痉挛是由于:治疗过程中大量微丝蚴和成虫死亡,释出的异性蛋白质所引起的。肠虫甲苯达唑1.作用机制:1)抑制线虫对葡萄糖利用的药物是甲苯达唑。2)使线虫体被和肠细胞中微管消失的是甲苯达唑。2.特点:为广谱驱肠虫药,治疗蛔虫、钩虫和鞭虫病的首选药是甲苯达唑。尤其适合用于混合感染。阿苯达唑:1.治疗线虫混合感染,疗效优于甲苯达唑的药物是阿苯达唑。2.不仅对多种肠道线虫有效,还对某些肠道外寄生虫有效的药物是阿苯达唑。噻嘧啶:1.可对抗噻嘧啶的抗虫作用的药物是:哌嗪。2.使虫体神经-肌肉去极化,引起痉挛性麻痹的药物是噻嘧啶。哌嗪:作用机制为使虫体肌肉细胞膜超级化,虫体无法逆肠道蠕动的驱线虫药是哌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