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预防治疗 > 规模猪场寄生虫病的特点及防控

规模猪场寄生虫病的特点及防控



规模猪场寄生虫病的特点及防控

赵兵军

伊科拜克技术经理

随着我国养猪水平的提高,养猪设施的改善,以及养猪人对猪场寄生虫控制意识的增强,猪场寄生虫的种类以及寄生虫对猪场的影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猪场必须据此做出调整,才能有效降低寄生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寄生虫的分类

按寄生虫的动物学分类,猪的主要寄生虫分为蠕虫、昆虫和原虫。蠕虫分为吸虫、绦虫、线虫和棘头虫;昆虫分为疥螨、蚊、蝇、蜱等;原虫主要为球虫、弓形虫、小袋纤毛虫。由于原虫的防控与其他寄生虫有很大的区别,猪场的寄生虫防控主要针对前两类,所以本文主要讨论蠕虫和昆虫的防控。

二、猪场主要寄生虫的特点

1、蠕虫的特点及影响由于蠕虫对猪的感染需要在特定的生活史阶段,所以随着养猪模式的改变,蠕虫对猪的影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分述如下:

1.1吸虫目前在规模养猪中几乎已经绝迹,因为吸虫的生活史较复杂,需要更换一个或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或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多为鱼、蛙、螺或昆虫等。发育过程经历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和囊蚴各期。尾蚴具有感染性,一般游于水中附着于水草上,猪采食水草感染。而目前的规模化养殖模式造成其不能在猪场形成循环传播。

1.2绦虫绦虫生活史一般也需要1-2个中间宿主才能完成。一般分为虫卵、中绦期、成虫。在养猪上较有经济危害意义的是猪囊尾蚴病,病原为猪囊虫,是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猪的肌肉中,链状带绦虫成虫只寄生于人的小肠中。猪囊虫不仅寄生于猪肉内,而且还寄生于人的脑、心肌等部位,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

1.3线虫目前对规模养猪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主要体内寄生虫。根据线虫的生活史情况,一些需要中间宿主的线虫,如猪后圆线虫(猪肺线虫)需要中间宿主蚯蚓、猪胃线虫需要食粪甲虫和剑水蚤、鱼、蛙等中间宿主,规模化猪场的猪已经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中间宿主,所以猪场这些寄生虫已经不存在。根据笔者近20年的猪场寄生虫防控实践,目前猪的33种线虫中,只有蛔虫、杆虫、毛首线虫(结节虫)、毛尾线虫(鞭虫)、猪胃圆线虫、猪有齿冠尾线虫的(肾虫)等少数线虫对猪场有经济危害,其共同的特点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虫卵能直接发育为感染性幼虫。

对猪具有危害的主要线虫:

(1)蛔虫

感染猪的蛔虫为蛔科的猪蛔虫,对养猪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一些猪场感染率高达50%,甚至更高。高流行率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蛔虫生活史简单;第二,繁殖力强,产卵数多;第三,卵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因此猪舍、运动场及放牧地区很容易被蛔虫卵污染,构成猪蛔虫感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另外猪蛔虫病的流行与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关系密切:在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恶劣和猪只过于拥挤的猪场,加上饲料中缺少维生素和必需矿物质的情况下,3-5月龄的仔猪很容易感染蛔虫。

1)危害

蛔虫对仔猪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幼虫移行会造成肝脏、肺脏的损伤(图1);第二,成虫游走到胃、胆管、胰管等处造成严重的炎症甚至堵塞;第三,大量成虫寄生时,夺取营养,甚至堵塞肠管,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一般3-6个月的仔猪感染后症状比较严重,可出现精神沉郁、食欲缺乏、异嗜、贫血、被毛粗糙或全身性黄疸,生长发育长期受阻,成为僵猪。另外在一些严重感染案例中,病猪呼吸困难,常伴随声音沉重且粗粝的咳嗽,并有呕吐、流涎和拉稀等症状。病猪经1-2周好转,或逐渐虚弱死亡。成年猪往往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忍受一定数量的虫体侵害,而不呈现明显症状,但却是其他猪只的传染源。蛔虫过多阻塞肠道时,病猪表现疝痛,有的可能发生肠破裂而死亡。另外,胆道蛔虫症也经常发生,开始时拉稀,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腹部剧痛,多经6-8天死亡。6月龄以上的猪,如寄生数量不多,营养良好,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但大多数因胃肠机能遭受破坏,常有食欲不振、磨牙和生长缓慢等现象。

2)病理变化

初期有肺炎症状,肺组织致密,表面有大量出血斑点。虫体数量较少时,肠道没有可见的病变;虫体较多时,可见卡他性炎症、出血或溃疡。虫体过多时可导致肠破裂,可见腹膜炎和腹腔内出血(图2)。因胆道蛔虫症而死亡的病猪,可发现蛔虫钻入胆道,胆管阻塞。病程较长的,有化脓性胆管炎或胆管破裂,肝脏黄染和变硬等病变。

图1肝损伤(蛔虫移行)

图2虫体堵塞肠道

(2)杆虫病(兰氏类圆线虫)

猪的杆虫病是由杆形目、小杆科、类圆属的线虫寄生于小肠引起的疾病,引起消瘦、生长迟缓,甚至死亡。该虫主要感染幼畜,幼畜出生后即可经皮肤穿刺感染,或吃奶时经口感染。幼虫穿过皮肤移行到肺脏时,常引起湿疹(仔猪)、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以及肺炎引发的体温升高。寄生量较多时,常引起小肠充血、出血和溃疡,患畜表现出消瘦、贫血、呕吐、腹痛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死亡率可达50%。寄生量较少时,动物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影响生长发育。

(3)猪食道口线虫(结节虫)

本病是食道口科食道口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猪的结肠引起的。虫体致病力较轻微,但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结肠炎。有些种的幼虫在肠壁内形成结节,故又有结节虫之名。动物被幼虫初次感染时,很少发生结节,感染3-4次后,肠黏膜产生大量结节(图3),这是粘膜免疫被激发的表现。结节形成的机制是幼虫周围发生局部性炎症,继之由成纤维细胞在病变周围形成包囊。大量结节形成时,大肠壁普遍增厚,表现出卡他性肠炎;除大肠外,小肠(特别是回肠)也会有结节发生。结节很容易被细菌感染,从而发生弥漫性大肠炎。猪食道口线虫成虫阶段致病力轻微,偶见肠溃疡发生。

图3肠黏膜上大量结节

(4)猪毛尾线虫(鞭虫)

本病是由毛尾科、毛尾属的线虫寄生于猪的大肠(主要是盲肠)引起的。虫体前部呈毛发状,故又称毛首线虫,整个外形又像鞭子,故又称鞭虫(图4),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时,可引起仔猪死亡。病变主要局限于盲肠和结肠,虫体头部深入粘膜,广泛地引起盲肠和结肠的慢性卡他性炎症(图5)。轻度感染时,有间歇性腹泻,轻度贫血,因而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严重感染时,盲肠和结肠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病猪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腹泻,死前数日排水样血色便,并有黏液。

图4鞭虫

图5结节虫体深入肠粘膜,引起卡他性炎症

(5)猪胃圆线虫

本病是毛圆科、猪圆线虫属的红色猪圆线虫寄生于猪胃粘膜内引起的,幼虫侵入胃腺窝,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引起胃底部点状出血溃疡。寄生量较少时,临床症状不明显,寄生量较多时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并发胃炎时,病猪精神萎靡、贫血、发育不良,排黑色血便。

(6)猪有齿冠尾线虫(肾虫)

本病是由冠尾科、冠尾属的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引起的,偶寄生于腹腔及膀胱等处,俗称肾虫病。病变主要由幼虫侵入和移行导致,表现为皮肤炎症,有丘疹或结节;肝脏肿大变硬,切面有幼虫钙化的结节;肾盂脓肿,输尿管壁增厚。猪只无论大小,患病之初均出现皮肤炎症,体表局部淋巴结肿大,随后表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逐渐消瘦、贫血;随着病程发展,病猪出现后肢无力,跛行,走路时后躯左右摇摆。另外,尿液中常有白色粘稠的絮状物或脓液,有时可继发后躯麻痹或后肢僵硬,不能站立,拖地爬行;仔猪发育停滞,母猪不孕或流产,公猪性欲降低或失去交配能力。严重感染的病猪,多因极度衰弱而死。

1.4猪大棘头虫

其虫卵发育过程中需要金龟子等甲壳虫为中间宿主,目前在猪场已经基本不存在。

2、昆虫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猪场的昆虫主要是外寄生虫,其中蜱很少见,蚊、蝇的控制另有方法,所以猪场控制外寄生虫的对象是猪疥螨。

2.1猪疥螨猪疥螨是由疥螨科的螨虫(如图6)寄生于猪的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又叫疥癣,俗称癞病。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图7-图10),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本病的特征。剧痒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主要症状,引起剧痒的原因是螨体表长有很多刺、毛和鳞片,同时还能由口器分泌毒素,当它们在猪皮肤内采食和活动时,刺激猪皮肤的神经末梢而引起痒觉。结痂、脱毛和皮肤肥厚也螨病必然出现的症状:虫体的机械刺激和毒素作用,使皮肤发生炎性浸润,形成结节和水疱;患畜蹭痒时,结节、水疱破溃,逐渐结成痂皮。随着角质层角化过度,皮肤失去弹性而形成皱褶。由于发痒,患畜终日啃咬、摩擦和烦躁不安,影响采食和休息,并使消化和吸收机能降低,患畜日渐消瘦。

图6疥螨

图7耳部严重疥螨

图8耳部严重疥螨

图9皮肤疥螨

图10严重皮肤疥螨

三、规模猪场寄生虫感染的变化

1、全面的混凝土地面和金属栏架,使一些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很难完成完整的生活史,从而打断寄生虫的循环传播。如吸虫、绦虫、大棘头虫和一些需要中间宿主的线虫(肺线虫、胃线虫)等,这些寄生虫已经不是猪场的主要寄生虫病。

2、良好的卫生管理。有的猪场水冲清粪或全漏缝地板,加上严格的消毒,使寄生虫虫卵孵化为感染性幼虫的几率大大降低,因此内寄生虫对猪场的危害逐渐降低。

3、科学配比。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的广泛使用,使内寄生虫

的致病作用逐渐减弱。

4、猪场驱虫意识的增强,新型高效驱虫药的大量使用,使内寄生虫的危害越来越轻。

5、不合理的驱虫程序和药品剂型使用,使猪场外寄生虫的影响逐渐凸显,大大降低猪场的效益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原因:

A一般的驱虫程序只能驱杀3期以上幼虫及成虫,对虫卵及1-2期的幼虫没有作用。如果驱虫措施不能对虫卵及1-2期的幼虫进行驱杀,则猪场寄生虫将死灰复燃,而达不到彻底控制效果。

B粉剂类药物对生长猪有很好的驱虫效果,但对母猪的驱虫效果就大打折扣:80%的母猪都处于妊娠限饲状态,即不同体重的母猪采食一样重量的饲料,其摄入的药物也一样多,对体重大的母猪药物的摄入的剂量严重不足,所以母猪的驱虫效果根本不能得到保证。

四、猪场寄生虫病的预防

1、及时清理粪便,堆积发酵处理,保持猪舍和运动场清洁。

2、良好的环境管理,保持通风干燥。

3、饲喂营养全面充足的饲料。

4、合理的猪群流动,保证全进全出。

五、猪场寄生虫的控制

1、驱虫药物的选择

A安全、高效、广谱的伊维菌素或其复方制剂是最佳选择。

B佐剂优良,刺激性小。

C合理搭配剂型,保证药物剂量,确保驱虫效果。

2、科学的驱虫程序或净化方案

方案一:所有猪采用伊科敏定以μg/㎏体重(以伊维菌素计)剂量,一个月内皮下注射2次,每次间隔10天,可以有效净化疥螨。

方案二:所有种猪采用伊科敏定以μg/㎏体重(以伊维菌素计)剂量,一个月内皮下注射2次,每次间隔10天;保育及育肥猪采用伊克力新以-μg/㎏体重(以伊维菌素计)剂量一次口服。

猪场采用净化方案之后,可以使用如下程序维持控制:

(1)母猪产前14天,采用伊科敏定以μg/㎏体重(以伊维菌素计)剂量,皮下注射一次。

(2)公猪每3个月,采用伊科敏定以μg/㎏体重(以伊维菌素计)剂量,皮下注射一次。

(3)后备猪并入猪群前,采用伊科敏定以μg/㎏体重(以伊维菌素计)剂量,间隔10天,皮下注射2次。

(4)保育仔猪转群前1周,采用伊科敏定以μg/㎏体重(以伊维菌素计)剂量,皮下注射一次或伊克力新2ppm(以伊维菌素计)拌料5-7天。

六、猪场寄生虫控制的效果评判

内寄生虫对猪的影响主要是缺乏食欲、增重减缓、饲料报酬降低及继发其他感染;寄生虫在体内的移行,可造成肝脏和其他器官的病变及一部分胴体的废弃。但临床上不易将这些症状与内寄生虫直接相联系,也不容易评价其经济损失。外寄生虫对猪最大的影响是降低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大量试验证实疥螨病使猪的生长率降低4.5%-12%;产仔母猪采食量降低5%;而未感染母猪窝产活仔增加0.33头,PSY增加1.34头,断奶发情时间缩短4.5%。综上所述,目前规模猪场寄生虫的影响主要来自外寄生虫,同时外寄生虫控制的效果可以通过猪体皮肤的光润度、猪耳廓内的清洁度、猪蹭痒的比例和频率来简单直观的进行评估。由于我们一般选择的是对内外寄生虫均有效的广谱、高效的驱虫药物,所以也可以通过猪体外寄生虫的防控效果来判断体内寄生虫控制的效果。因评估标准简单直观,在生产上容易掌握,所以我们可以非常好的控制猪场的寄生虫。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案和优质的药物,一定能有效控制寄生虫,降低其给猪场带来的损失,大大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文章来源:伊科拜克技术经理赵兵军

赞赏

长按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yfzl/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