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预防治疗 >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小常识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小常识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正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其实,在农历二月初,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这一天人们会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那么,龙抬头的日子为何在二月二,而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节日起源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天文解释“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
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民间习俗二月二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伏龙驱虫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祭祀龙神
在这天早晨,北方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纳吉活动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相关诗词二月二调笑令春弄,百草纵。二月又二龙头动。
盈盈日照翠香浓。相争一枝纯红。
思又再推柴非空。借问她人可共。
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挑菜节(张耒)
久将松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撑腰糕(蔡云)二月二日春正饶,
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
莫惜终年筋骨劳。
二月二日即事(方岳)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日作江上初逢社燕归,青春二月色犹微。
茸茸屐底草烟合,冉冉樽边花雾飞。
蹭蹬容图双鬓改,苍茫乐事寸心违。
紫丝结鞚谁家子,马跃东风试薄衣。
二月二日大雪(喻良能)
磬湖二月雪,寒气故裴回。
面市连天合,银花照眼开。
送穷穷不去,招隐隐难来。
幸有曲生在,何妨略耻罍。
丙辰二月二日喜晴(释行海)十分花气醉春情,
拂晓先闻百舌声。
白玉摇鞭芳草暖,
踏青时节雨初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