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预防治疗 > 陈磊动保课堂猪流行腹泻

陈磊动保课堂猪流行腹泻



陈磊动保:猪流行性腹泻不再是难题!点击「箭头所指处」可快速   在春节假期期间接到问诊病例最多的要数猪流行性腹泻了,

不管是母猪、仔猪、中大猪都有腹泻的发生

。与寒潮频发,温度骤变也是猪发生腹泻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使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和流行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仔猪发病造成大量的死亡,

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场流行性腹泻一旦发生很难控制,

为了减少猪场因流行性腹泻带来的损失,

兽医师将临床十几年猪流行性腹泻主动防治措施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

  一、临床表现:

  1、仔猪:仔猪排水样或糊状粪便,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应激时呈喷射状,脱水严重,消瘦。全身沾有粪便,呕吐白色奶瓣,怕寒扎堆在保温箱中。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2-7天死亡,死亡率达%;2-3周的死亡率在10%以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愈后易形成僵猪。

  2、中大猪:一般断奶仔猪感染后2天发病,排水样稀便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呕吐,一般7天左右停止腹泻,体重减轻,死亡率低,病猪有的发育不良,严重的影响生长。中大猪排水样稀便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

3、母猪:有的无症状,个别母猪腹泻及呕吐,母猪产奶量下降,严重的无乳。

  二、剖解变化:

  剖解发病仔猪,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肠壁变薄,膨胀,弹性降低,充满液状内容物,呈半透明状或淡黄色液体,胃内充满黄白色凝乳块。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中大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腹泻持续1周后开始恢复正常。

  三、猪流行腹泻的预防:

  1、大家都知道,猪流行性腹泻发病日龄越小、发病就越急、死亡率也越高的特点,如果在发病时用药和疫苗免疫接种往往无济于事,一般都采用给母猪免疫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弱毒疫苗,使仔猪通过吃母乳获得天然的母源抗体,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2、对于疫情严重的猪场,建议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产前40天和20天各免疫1次;经产母猪在产前40天和20天各免疫1次,注射后海穴,可提高猪群免疫力,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没有接种疫苗的猪场,发病率极高,一旦发病药物很难控制疫情。

  3、加强猪舍卫生消毒和保温工作,尤其是母猪产房、产床、保育舍的消毒,对于仔猪,母猪乳房消毒也很重要。及时清除粪便,可减少环境中病原数量,减少该病的发生几率。做好防寒保温及通风换气工作,能减少冬春季节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四、发病处理方案:

  1、对于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建议紧急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弱毒疫苗。对于产前45天内的母猪肌注1头份,20天后对没分娩的母猪加强免疫1头份,注射后海穴,同时要加强猪舍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适当的提高保温箱的温度,以防止本病在猪场大面积的爆发。

  2、药物治疗:(1)断奶前的仔猪a、口服补液盐灌服b、用活力健+肠炎两针灵注射液,肌肉注射;(2)中大猪,严重个体用肠炎两针灵+黄腾素肌肉注射,同时口服补液盐+菌乐健+黄芪多糖拌料。对于有呕吐症状的猪可用胃复安止吐。(3)母猪严重个体重黄腾素肌肉注射,大群猪用菌乐健+黄芪多糖饮水。

一、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

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很高,但下降也快,仔猪肠道免疫应答能力也低下。因此仔猪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易患病。

二、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易患病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的神经系统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仔猪在出生20天内体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当外界环境温度比仔猪的体温低很多时,仔猪的体温能迅速下降,代谢减弱,机体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常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腹泻病的发生。改善措施:做好保温工作,控制好保温箱小环境的温度。

三、新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

新生仔猪上皮细胞仅能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皆很少,其活性也很低,胃酸缺乏,尤其是盐酸。由于仔猪胃液PH值低于4时才能有利于蛋白质消化,才能使大量病原菌灭活。

四、规模化猪场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应激过强促进致病

尤其是实施早期断奶。其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管理条件未跟上需要,更易致病。据研究: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使免疫反应抑制,引起仔猪抗病力弱,易发生腹泻。可使用免疫素注射提高抗应激能力。

五、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所致

由于母猪无奶综合症而导致仔猪低血糖,仔猪由不活泼到水泻样腹泻,严重的由虚弱发展到低温、昏迷或神经症状。由于对仔猪突然强制补料或吃不良的奶汁和饲料,可导致乳猪补料诱导性腹泻或营养性腹泻。仔猪活泼有食欲,无全身症状,仅是拉消化不良的稀臭粥样状粪便。可使用贝优乳强化诱食锻炼肠道。

六、由细菌性病原致泻

1.黄痢

1~7日龄的仔猪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发病率较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排粪失禁,脱水消瘦,衰脱死亡。

2.红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3天龄仔猪发病,多为c型魏氏梭菌产生外毒素致病,发病急剧,病程短促,大多于1~3天内死亡,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稀粪,以后排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变成“米粥”状粪便。

  

3.白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0~20天龄仔猪发病。饲养管理差、气温剧变、阴雨连绵等多发,病程2-10天,以排出乳白色或灰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

  

4.仔猪副伤寒

主要发生于多雨潮湿季节,多见于营养、卫生状况差的猪场流行。主要以慢性结肠炎,与肠型猪瘟相似有的呈急性败血症,经1-6天死亡。

七、病毒性原因致泻

1.猪传染性胃肠炎

冬春季节较易发,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天龄越少的仔猪危害越大。仔猪呕吐、水样腹泻,最后脱水死亡或成为僵猪,成年猪轻度水样腹泻。

  

2.轮状病毒

早春和晚冬季节多发,以10-20天龄的仔猪最易感,新疫区偶有暴发,多为散发。成年猪多求为隐性感染。仔猪呕吐、腹泻,粪便黄白色或黑色,较腥臭,呈水泻样或糊状。关于轮状病毒。

  

3.猪流行性腹泻

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病,多在冬春发生,夏季也偶有发生,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比,传播速度较慢,病死率较低,腹泻症状也较轻,常与胃肠炎混合感染。

  

4.伪狂犬病

冬春季节多发,病猪精神抑郁、呕吐、腹泻、发抖,有的有后退、转圈等神经症状。

八、寄生虫病

猪寄生虫病目前常发生于管理及环境差的养猪场或养殖户。常与饲养方式、猪舍构造、卫生管理、猪只密度、排泄物处理、猪栏土质和气候有关。内寄生虫的感染会降低增重和增加料肉比,因此延迟猪只出售时间,屠宰时亦会遭到废弃。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猪蛔虫

  

是常见的内寄生虫,常给养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蛔虫是消化道中最大寄生虫,成虫长达15~40厘米,成虫寄生于小肠肠腔或胆管中,猪只可经过被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泥土而感染。亦可粘附于母猪之乳房,仔猪哺乳时会感染。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孵化,然后进入肝脏。再经血液流移行至肺脏。最后重新进入小肠发育成为成虫。

  

2.猪鞭虫病

  

猪鞭虫的成虫寄生于盲肠与结肠黏膜表面。虫卵自粪中排出需要至少3周才发育成含幼虫的虫卵。经口感染后在结肠与盲肠内发育成成虫。从感染到成虫排卵共6~7周。鞭虫虫卵的抵抗力也很强,在受污染的地面上可存活数年。猪鞭虫高度感染时,由于虫体头部深入黏膜引起肠道出血性炎症,其症状易与猪血痢相混淆。常与猪血痢病并发造成排黏血下痢便使诊断及治疗更加复杂。

  

3.兰氏类圆线虫病

  

兰氏类圆线虫,寄生于猪小肠。其幼虫可通过初乳感染仔猪。临床上,严重感染者小肠发生充血、出血和溃疡。病猪消瘦、贫血、腹痛,最后极度衰弱而死亡。诊断可通过粪检虫卵或在肠道中发现成虫。治疗本病采用丙硫苯咪唑。

4.旋毛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人、猪、犬、猫、鼠类及狼狐等均能感染。本虫常呈人猪相互循环,人旋毛虫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肉品卫生检查是防治旋毛虫病的首要方法。本虫对猪致病微弱,但对人则强。

  

5.猪结节虫

  

本虫属食道口线虫,寄生于盲肠和大肠。l2周龄以上的猪只最易感染。主要的病变为肓肠形成结节。本病临床症状呈现轻微下痢。严重感染时除腹泻以外,猪高度消瘦、发育受阻。

赞赏

长按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在哪里
中科UM-D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yfzl/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