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疾病病因 > 检验职考临床基础检验要点集锦

检验职考临床基础检验要点集锦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专业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检验考试宝典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上图查看专业辅导资料

注意:要点集锦中仅仅是列出了一些知识点,并不能涵盖所有内容。但是针对考试(选择题)来说,点对点的记忆尤为重要(比如,看到M蛋白马上会联想到多发性骨髓瘤,看到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马上会联想到巨幼贫以及它们相关的知识面)。当然,考试题覆盖了许多内容,复习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做的就是对重点内容的掌握了(能全部掌握更好~)。

下面总结的知识点一定会有所遗漏,希望大家能够留言进行补充!小龙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1、血清与血浆的差别: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2、(除第三因子)血浆除钙离子外(如枸橼酸钠抗凝),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适用于血栓和止血检验。

3、正常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女性妊娠期间血量可增加23%~25%。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协调、防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4、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

5、酸碱度:正常人血液pH值7.35~7.45,动脉血pH值7.40,静脉血pH值7.35。

6、血浆渗透量:正常人约为~mOsm/(kg·H20)。

7、红细胞均匀混悬状态,与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根、正常血浆成分、血浆黏度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全血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4~5倍,血浆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1.6倍。

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有关(受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质的影响,它们的浓度越高,血浆黏度越高)。

血液生理功能:运输、协调、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防御功能。

婴幼儿采血:大拇指或足跟内外侧缘;严重烧伤患者:皮肤完整处。

8、乙二胺四乙酸、枸橼酸盐: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

9、肝素: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10、血涂片制备:制备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厚,反之则愈薄。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液黏度较高时,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

血细胞比容减低、血液较稀时,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11、血液细胞染色深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染液浓度、pH值密切相关。

瑞氏染色:酸性伊红(E-)+碱性亚甲蓝(M+)。甲醇的作用:溶解美蓝和伊红;固定细胞形态。(物理吸附+化学亲和)。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碱性蛋白质=嗜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胞质=酸性蛋白质=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嗜中性物质;原红、早幼红胞质、核仁含较多酸性物质,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质,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多色性),

复染时应先加缓冲液,后加染液。染色过深可用流水冲洗或浸泡,也可用甲醇脱色。

瑞氏:细胞质成分、中性颗粒;吉姆萨:细胞核、寄生虫(如疟原虫等)

瑞氏染料的质量规格评价:吸光度比值(rA),1.3±0.1时染料即可使用。新鲜配制的染料偏碱,贮存(室温或是37℃,必须加塞,防甲醇挥发(如加甘油)和氧化成甲酸)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所用甲醇须为AR级,若其中含过多丙酮,会使染色偏酸,白细胞着色不良。

检验专业书籍推荐(长按图片   评价:   WBC≤4×/L,RCS应<30%;   WBC在(4.1~14.9)×/L,RCS应<20%;   WBC≥15×/L,RCS应<15%。   超过上述标准应重新充池计数。变异百分数(V)评价法      公式中Xi为测定值,Xm为靶值。   计算质量得分=-(V×2)。得分在90分以上为A级(优),80-89分为B级(良),70-79分为C级,60-69分为D级(及格),低于60分E级(不及格)。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是多个标本每份均做双份测定,计算双份计数值差值和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计算质量得分=-(CV×2)   评价方法同变异百分数法。

成人:(4~10)×/L。新生儿:(15~20)×/L。6个月~2岁:(11~12)×/L。儿童:(5~12)×/L。

第6~9d(减少)、4~5岁(增加)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L,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0.5×/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显微镜分类法: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涂片尾部中性粒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单核细胞沿涂片长轴均匀分布。幼稚细胞分布在涂片尾部和边缘,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布在涂片头部和体部。

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

白细胞总数(×/L)应分类白细胞数(个)白细胞总数(×/L)应分类白细胞数(个)<~20~~10>~

22、正常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比值为1:13

核左移:杆状核超过5%或有幼稚细胞

*再生性左移: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尤其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轻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增高,仅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

中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和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重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杆状核粒细胞>25%,并出现幼稚的粒细胞。

*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障、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如伤寒、败血症等)。

核右移:中性分叶核分叶5叶以上超3%。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炎症恢复期。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有:大小不一,中毒颗粒,空泡,Doles小体,退行性变。

23、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相平行。

检验专业书籍推荐(长按图片   (1)甲醛——对尿细胞、管型   (2)甲苯:——尿糖、尿蛋白等化学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查。   (3)麝香草酚:——用于尿显微镜检查、尿浓缩结核杆菌检查,以及化学成分保存。   (4)浓盐酸——用作定量测定尿17-羟、17-酮、肾上腺素、儿茶酚胺、Ca2+等标本防腐。   (5)冰乙酸——用于检测尿5-羟色胺、醛固酮等的尿防腐。   (6)戊二醛——用于尿沉淀物的固定和防腐。

49、多尿:24h尿总量>ml。少尿:指24h尿量<ml。无尿:指尿量<ml/24h,或<17ml/h。

50、肉眼血尿:每升尿含血量≥1ml。镜下血尿:尿经离心沉淀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HP。

51、尿三杯试验,如血尿以第一杯为主,多为尿道出血;以第三杯为主,多为膀胱出血;如三杯均有血尿,多见于肾脏或输尿管出血。

52、尿三杯试验也可区分脓尿部位:如脓尿出现于第三杯,提示为膀胱颈炎、膀胱三角区炎症;如三杯均为脓尿(全程脓尿),提示病变位于膀胱颈以上的尿路,见于膀胱炎、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积脓等。

53、乳糜尿:加入等量乙醚或氯仿,苏丹Ⅲ染色阳性。

55、尿渗量主要与尿中溶质颗粒数量、电荷有关,而与颗粒大小关系不大。尿渗量能较好地反映肾脏对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更确切地反映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因此是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好的指标。

原尿中不存在的物质是红细胞;原尿中的葡萄糖被完全重吸收的场所是近曲小管;原尿中肌酐几乎不被重吸收而随尿排出体外

56、晨尿的比密不超过1.,或差值在0.-0.间,或恒定在1.时说明肾浓缩稀释功能已基本消失。

57、低血钾碱中毒尿酸性高,高血钾酸中毒呈碱性尿,变形杆菌感染呈碱性,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尿PH值不低于6。

58、糖尿病酮症:尿液呈烂苹果味,

泌尿系感染和膀胱癌:尿液呈腐败臭味,

苯丙酮尿症:尿液呈老鼠屎味。

59、本周蛋白(凝溶蛋白)经乙酸纤维素膜电泳,BJP可在α2至γ球蛋白区带间出现“M”带。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尿肌红蛋白——多见于骨骼肌严重创伤大面积心梗。

60、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即测定尿及血中IgG或白蛋白的比值来求得,>0.2为选择性差,<0.1为选择性好,尿中白蛋白/球蛋白>5时为选择性蛋白尿。

61、80%饱和硫酸铵可沉淀其它蛋白而不能沉淀肌红蛋白可用来签别。

62、管型的基质蛋白为T—H蛋白。远端肾小管病变定位标志物。

T-H蛋白可沉着于肾间质并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

63、颗粒管型——肾脏实质性病变;红细胞管型——肾静脉血栓;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为肾移植排异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

肾上皮细胞管型与白细胞管型鉴别:加酸法呈现细胞核;酯酶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

64、机体每次进餐后,尿液的pH呈一过性增高,称之为碱潮。

65、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mg/24h或>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

尿蛋白定量>3.5g/24h时,称为肾病性蛋白尿,最典型的病例是肾病综合征

66、磺基水杨酸法——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

67、尿PH(甲基红或溴麝香草酚),尿比密(多聚电解质:甲乙烯酸马来酐),尿蛋白(溴酚蓝),尿糖(色原:碘化钾,邻甲联苯胺),尿酮体(亚硝基铁氰化钠),尿胆红素(2,4二氯苯胺重氮盐),尿胆原(二甲氨基甲醛),尿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砷酸和四羟基对苯喹啉3酚),尿白细胞(吲哚酚酯),尿血红蛋白(过氧化氢茴香素或过氧化氢烯钴和色原),尿维C(中性红,缓冲剂,二氯酚靛酚钠)。

68、维生素C对尿糖测定的影响:尿液在低葡萄糖浓度(14mmol/L)时,维生素C与试带中的试剂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使干化学法产生假阴性反应,而班氏法产生假阳性的结果。

69、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俗称尿三胆;胆红素、尿胆原,俗称尿二胆;

70、尿β2-M检测主要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

71、hCG是唯一不随胎盘重量增加而分泌增多的胎盘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母血,几乎不进入胎血循环。产后九天或人流25天后HCG恢复正常,产后四天人流十三天后HCG应小于0,男性尿中HCG增高要考虑睾丸肿瘤。

72、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是肾小管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73、镜检粪便中脂肪小滴大于6个/HP视为脂肪排泄过多。

74、正常粪便中G+球菌与G-杆菌比值约1:10。

75、隐孢子虫是AIDS和儿童腹泄重要病原诊断,且要查到卵囊。

76、正常空腹十二小时后胃液残余量为50ML。

77、脑脊液抽取时:第一管:细菌学检查,第二管:生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细胞计数。

78、脑脊液黄变症可分为四种,感染性、黄疸性、淤滞性、梗阻性出血性

79、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在12~24小时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毛玻璃样浑浊。

80、单纯疱疹脑炎时脑脊液中淋巴样细胞中可发现胞质内包涵体。

81、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同时存在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

82、蛋白---细胞分离现象(Froin综合症)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所致梗阻脑脊液的特征。脑脊液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

83、髓鞘碱性蛋白(MBP)增高见于多发性硬化症。

84、神经性梅毒检查首选试验是:密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TA—ABC)。

85、浆膜积液(脑脊液)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用EDTA抗凝,生化检查用肝素。

86、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

87、漏出液以淋巴、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以中性粒、淋巴、嗜酸性细胞为多。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重要几点)   

项目

漏出液

渗出液

病因

非炎症性

炎症性、外伤、肿瘤或理化刺激

比密

<1.

>1.

Rivalta试验

阴性

阳性

蛋白质定量(g/L)

<25

>30

积液蛋白/血清蛋白

<0.5

>0.5

葡萄糖(mmol/L)

接近血糖

<3.33

乳酸脱氢酶(LD,U/L)

积液LD/血清LD

<0.6

>0.6

细胞总数(×/L)

有核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为主,可见间皮细胞

炎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或恶性积液以淋巴细胞为主

88、关节腔液高度黏稠,其高低与透明质酸的浓度和质量呈正相关。炎性积液的黏稠度减低,关节炎症越严重,积液的黏稠度越低。

89、WH0建议将精子活动力分为4级:①快速前向运动(Ⅲ级:直线运动);②慢或呆滞的前向运动(Ⅱ级:运动缓慢);③非前向运动(Ⅰ级:原地运动);④不动(0级:不活动)。

活动力参考值:WH0规定正常生育者精子活动力:射精后60min内,Ⅲ级精子应>25%;或Ⅲ和Ⅱ级精子的总和>50%。

90、羊水中AFP增高,主要见于开放型神经管畸形

91、胎儿肺成熟度——羊水泡沫试验(振荡试验)

92、如果空腹胃液量大于ml,BA0大于15mmol/h,MA0大于30mmol/h,且BA0/MA0大于0.6,即可考虑胃泌素瘤。

93、良性病变的上皮细胞形态:增生、再生、化生

94、核异质:主要表现为核增大、形态异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染色较深,胞质尚正常。核异质细胞是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过渡型细胞,根据核异质细胞形态改变程度,可分为轻度核异质和重度核异质。

1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网友在后台提问:小红砖有了吗?军医版的出来了吗?等了许久,现在,我终于可以正式地跟大家说,正版出来啦。也许你对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但如果提到它的前身——军医版辅导书,就可以说鼎鼎大名,如雷贯耳了。

在过去,江湖上流传着的说法。

现在,它来了!

“中科小红砖”

??

1

检验士看这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jbby/11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