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疾病病因 > 短膜壳绦虫卵形态特征与鉴定

短膜壳绦虫卵形态特征与鉴定



形态学诊断学术交流——全国形态学诊断学术交流群旗下订阅号

病例提供:黄洁、医院检验科

整理:医院检验科

校审:医院检验科

患者陈某,男,18岁,因“附睾炎”医院泌尿外科,自述无食生肉习惯,无特殊体征。

血常规:WBC:13.1×/L,NE:61.8%,LY:24.4%,MO:10.1%,EO:3.5%,BA:0.2%。粪便常规:黄褐色稀状便,检出霉菌与绦虫卵。如下图所示:

图一盐水涂片所见绦虫卵×图二正在脱壳绦虫卵与正常形态绦虫卵×

图三完全脱壳绦虫卵×

图四丝状物清晰可辨×

 

微小(短)膜壳绦虫卵

虫卵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48~60μm×36~48μm,无色透明。卵壳薄,其内有一层较厚的胚膜,胚膜两端稍隆起,并由此发出多条丝状物(极丝),弯曲延伸在卵壳和胚膜之间,胚膜内含1个六钩蚴,小钩宽大,易见。

微小膜壳绦虫的生活史,既可以经过中间宿主、也可以不经过中间宿主而完成。

1、直接感染和发育:成虫寄生在鼠类或人的小肠中,脱落的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若被另一宿主吞食,则虫卵在其小肠内孵出六钩蚴,然后钻入肠绒毛,约经3~4天发育为似囊尾蚴,似囊尾蚴又破肠绒毛回到肠腔,以头节吸盘固着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从虫卵被吞食到发育至成虫产卵共需时2~4周。成虫寿命仅数周。此外,当孕节在所寄生的宿主肠中被消化而释放出虫卵后,亦可孵出六钩蚴,然后钻入肠绒毛发育成似囊尾蚴,再回到肠腔发育为成虫,即在同一宿主肠道内完成其整个生活史,并且可在该宿主肠道内不断繁殖,造成自体内重复感染。

2、经中间宿主发育:多种蚤类及其幼虫、面粉甲虫等昆虫可作为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鼠和人若吞食到这些带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昆虫,亦可受感染。成虫除寄生于鼠和人体外,还可感染其它啮齿动物如旱獭、松鼠等。另外,曾有报告在犬粪便中发现过短膜壳绦虫卵。

人感染主要是通过接触粪便,经粪—手—口的方式进入人体,特别在儿童聚集的场所更易互相传播。偶然误食到带有似囊尾蚴的昆虫是感染的另一原因。

附表:常见绦虫卵鉴定要点

区别点

短膜壳绦虫卵

长膜壳绦虫卵

带绦虫卵

外观

圆形或近圆形

近似圆形

球形或椭圆形

大小

48~60μm×36~48μm

60~79μm×72~86μm

直径31~43μm

颜色

无色透明

黄褐色

棕黄色

卵壳

很薄

较厚

薄,常脱落不易见

胚膜

胚膜较厚,两端略突起,由此处各发出4~8根丝状物,弯曲地延伸在卵壳和胚膜之间

胚膜两端无丝状物,卵壳与胚膜间有透明胶状物

胚膜较厚,棕黄色,具放射状条纹

胚膜内容物

六钩蚴

六钩蚴

含球形六钩蚴,直径约14~20μm,有3对小钩

附图:

长膜壳绦虫卵带绦虫卵

(以上两幅图放大倍数不一致,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第四版

注:本病例由黄洁老师发现,王家军老师上传于“一起聊聊,看图片”临床检验专业分享群。本群长期交流血液细胞病例、体液细胞病例及寄生虫病例等,欢迎各位专家、同仁加入,分享病例,参与其中,拓宽视眼,共同提高!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jbby/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