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预防治疗 > 常见鱼病治疗二

常见鱼病治疗二



3.肤霉病又名水霉或白毛病,是常见的一种水霉菌病。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但也有少数不分枝。菌丝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皮肤和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突出体表。菌丝长达3㎝,呈灰白色,柔软,像棉花絮纤维状。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或寄生虫破坏皮肤,导致病原菌侵入伤口。症状和病变:霉菌从鱼体伤口侵入后,吸取皮肤组织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并迅速地向体外生长。病初肉眼不易辨别出特殊症状,当肉眼已能看出症状时,菌丝已向内深入肌肉,向外生长成棉毛状菌丝,故称为“生毛”。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同时鱼食欲减退,游动失常,最后死亡。患病初期,个体伤口四周红肿,皮肤粘液增多,患病后期,伤口处形成一丛絮毛状菌丝。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肤霉病。感染了霉菌的鱼卵,菌丝侵入卵膜,在卵膜外面着生菌丝,逐渐覆盖其它鱼卵,严重时发霉的鱼卵会将霉菌传播给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此外,感染霉菌的程度还与其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室内灯光或日光的不足,都有利于霉菌的大量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皮肤表面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失去应有的体表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驻呈呆滞状浮在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上的霉菌迅速蔓延,菌丝深入体内,死亡率较高。防治:(1)在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不久即恢复原有的色泽。用0.02ppm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泼洒鱼缸中,对防治鱼卵发霉有一定疗效。(2)食盐和小苏打各克混合溶解于*55*45CM的水族箱中,坚持数次,效果显着。因热带鱼对食盐的敏感性极强,无论哪种病用盐水浸洗或泼洒后,数日后症状都会减轻。(3)用0.3ppm浓度甲醛溶液进行泼洒,可抑制霉菌的孳生。对肤霉病也有一定疗效。(4)在*55*45CM的水族箱顶端安装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菌的孳生。泡次甲基蓝药水,或将患病的鱼放在百分之一的食盐水、盘尼西林水溶液中,亦具效果。4、烂鳃病鳃部疾病有寄生虫性烂鳃和细菌性烂鳃两种。(1)寄生虫性烂鳃病①指环虫寄生病原体:指环虫,虫体扁平,头部前端长有四个黑色眼点,呈方形排列。在适宜的水温中,繁殖很迅速。症状:鱼被大量指环虫寄生后,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鳃失血,精神呆滞,严重时停止摄食,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且死亡率较高。防治:将晶体敌百虫0.1—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或将晶体敌百虫0.1克经稀释后泼洒于溶水量千克的水族箱中,每周用药2次,可取得较好效果。②车轮虫寄生病原体:车轮虫,虫体侧面形似圆蝶,体侧隆起的一面为口,旁有带状结构,称口带。口带两侧各长有一行纤毛,虫体以车轮状旋转的方式运动。症状:被车轮虫寄生的病鱼,鳃盖边缘和鳃缝间鳃丝失血,严重时局部溃烂,呈灰黄色,以致鳃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停止摄食,最终窒息死亡。在夏秋季节水温适宜时,由车轮虫寄生的烂鳃病容易传播和蔓延。防治:用硫酸铜0.2克和硫酸亚铁0.1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经多次用药后方可痊愈。③鳃吸虫寄生症:呼吸较急促,鳃盖大开,鳃丝有肿胀与白化现象,不喜欢游动,有时具有使水箱鱼儿全灭的传染力。利用福尔马林溶剂,进行长期或短期药浴,因成虫扑灭容易,但虫卵杀灭困难,会在三天后陆续孵出,可在水中保持万用水、甲基蓝药水有效成份3—5天,杀灭幼虫。(2)细菌性烂鳃病:①粘液球菌性烂鳃病原体:粘液球菌,体细长,两端钝圆,易弯曲,无鞭毛,常作滑行运动或颤动。症状: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盖骨的皮肤充血,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粘球菌通常在水温18--25度、PH6.5--7.5的水中生长旺盛,蔓延迅速。防治方法: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②水霉性烂鳃病原体:水霉菌。症状: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防治方法:a.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b.在10千克水中溶解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浸洗病鱼15--20分钟,多次用药后方能见效。c.用0.1ppm浓度的硝酸亚汞和1ppm浓度的呋喃西林粉配制成混合液,浸洗病鱼5--10分钟。d.在溶水量为千克的水族箱中放痢特灵或土霉素2--3片,较长时间浸洗鱼体。e.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深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3)粘孢子虫性烂鳃病原体:粘孢子虫.症状: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也可选用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简单说说鱼的两种鳃病!5、两种鳃病的探讨(1)两种鳃病的相同点发病部位均在鱼类的鳃丝上,且鳃丝出现缺损、糜烂、充血、水肿等症状,病鱼吃食量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特别是放养的鱼类还没有长至商品规格时,春夏季会频繁出现浮头现象,开动增氧机后鱼又不顶水。(2)两种鳃病的不同点①由细菌引起的鳃病a.病原体是粘球菌等致病菌,镜检无寄生虫。b.鳃丝呈暗红色,充血明显,糜烂严重,粘液较少。c.病鱼的鳃盖内表面组织一般会发炎充血,中间部糜烂呈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d.多数病鱼无规律浮游,靠池边漫游,身体发黑,尤以头部发黑最为明显,一般不跳跃。e.病鱼常伴有赤皮病、肠炎病并发。②寄生虫引起的鳃病a.病原体是寄生虫,用显微镜检查可见鳃隐鞭虫、车轮虫、指环虫、中华鳋等。b.鳃丝多为淡红色或鲜红色,水肿明显,大量粘液包裹鳃丝,有时可见鳃丝外有一层白膜。如果是孢子虫寄生,则可在鳃丝上找到孢囊,形如菜籽状、块状。c.病鱼的鳃盖内表面组织一般无损伤,不充血。d.多数病鱼整日浮于水面,常跳跃,体色无明显变化。(3)两种鳃病的治疗方法①细菌性鳃病:应当采取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消灭水中的病原菌,另一方面杀灭体内致病菌。外用药物有漂白粉(含氯量30%左右)1克/立方米或“强氯精”0.3克/立方米或“百毒净”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据病情轻重可连续施药2次~3次(间隔1天~2天)。内服药有“鱼菌灵”、呋喃唑酮、“鱼康宝”、“烂鳃灵”等,任选一种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天~5天。直接投入水中也可以,但效果不如口服好!②寄生虫鳃病:若引起疾病的是鳃隐鞭虫、斜管虫、半眉虫、车轮虫、舌杯虫等,治疗时应选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ppm,全池泼洒或用8ppm的上述合剂浸洗鱼体。使用该合剂治疗鱼病的,应尽量将池中水量计算准确,争取一次治愈。因为硫酸铜的毒性较大,安全浓度的范围较小,若浓度过大将对鱼造成药害,严重时会致死池鱼;若浓度过小又达不到治疗效果,不仅池鱼会继续受疾病影响,而且连续多次使用该药物还会杀灭池水中的部分浮游植物,影响水质。治疗这类疾病也可选用硫酸铜的替代药品,如“鱼苗平”等。小瓜虫病的治疗,可使用辣椒和生姜煎水全池泼洒,效果十分显着。由粘孢子引起的鳃病,可用盐酸左旋米唑按每公斤鱼体重每日2克~4克拌饵投喂,每天2次,连喂5天;用“灭孢灵”内服效果也很好。由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引起的鳃病,可选用“强力杀虫灵”0.2毫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yfzl/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