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饮食调养 > 养猪场如何正确驱虫
养猪场如何正确驱虫
驱虫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养殖场的效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传染病可以使你全军覆灭,寄生虫病则让你利润消失”。寄生虫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也是非常严重和不容忽视的。因此,要想发展养殖业,争取更好的利润,防治寄生虫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一、猪寄生虫的分类及危害
寄生虫分体内和体外两大类。
图1猪的寄生虫图示
体内寄生虫主要有线虫(包括蛔虫、鞭虫、结节线虫、肾线虫等)、肺丝虫、吸虫、球虫等;这几种体内寄生虫对猪机体的危害均较大;成虫与猪争夺营养成分,移行幼虫破坏猪的肠壁、肝脏和肺脏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造成猪日增重减少,抗病力下降等;
图2猪蛔虫(白色大型线虫:雄性12-25cm、雌性20-40cm)
图3猪鞭虫(毛首线虫)主要寄生于盲肠、结肠内
图4猪鞭虫--寄生于肠黏膜上的鞭虫
图5猪肝片吸虫
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螨、虱、蜱、蚊、蝇等;其中以螨虫对猪的危害最大。
图6、图7患疥螨寄生虫的病猪
寄生虫除干扰猪的正常生活节律、降低饲料报酬和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以及猪的整齐度外,并是很多疾病:如猪的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猪的附红细胞体病等的重要传播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危害有的是直接性的,有的是间接性的。
二、驱虫药物的选择
目前常用驱虫药的种类主要有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阿苯达唑及芬苯达唑等。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而对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幼虫、毛首线虫效果较差;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则对蛔虫、吸虫、鞭虫及其移行期的幼虫、绦虫等均有较强的驱杀作用,而且还具有杀虫卵的作用。
不同动物种类对于药物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猪场使用的单方驱虫药效果肯定不理想(因为猪群的寄生虫病多为混合感染)。所以从增强驱虫效果、降低毒性、兼顾体内、体外、提高猪群生产力出发,我们建议选择复方制剂驱虫药物。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复方制剂,无疑是最方便、最高效、性价比最高的驱虫药物。
1、关于阿苯达唑的毒性问题。理论上,含阿苯达唑成份的驱虫药,怀孕前期45日内的母猪使用有导致畸胎产生的风险,而实际应用情况来,到目前为止,因驱虫药导致畸胎发生的案列还未出现过。
2、关于内服给药对体表寄生虫的驱杀效果质疑。
对于猪体表寄生虫来说,内服给药驱虫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这与寄生虫寄生的体表部位毛细血管不丰富有关,毛细血管不丰富意味着血药量小,达不到彻底杀死寄生虫的药物剂量,寄生虫被“麻痹”,脱离体表,一段时间又会复活,形成二次感染。因此,驱杀猪体内、体表寄生虫的同时,再选择一种体外喷洒的药物,采用“内驱外杀”的模式,把环境中的寄生虫和虫卵彻底消灭尤为重要。
三、驱虫模式及方法
我们建议有一定规模的猪场,可以采用“三位一体”的驱虫模式,和四加二的驱虫方案。
三位一体:对体内、体外和环境的寄生虫,全面驱杀。
四加二驱虫是指:种猪(包括空怀母猪、怀孕母猪、种公猪等)每季度驱虫一次(一年共4次);
其它猪在保育舍转出20-25kg左右;生长舍45-50kg各驱虫1次,新引进种猪入场观察后并群前驱虫1次;
使用方法:驱虫药纽科虫灭g拌料1吨均匀混合,连续饲喂一周;
建议母猪驱虫方法:饲喂一周,然后停用一周,再饲喂一周的驱虫方法。
全场同步驱虫,体内体外同步驱虫,猪群驱虫与环境消毒同步。
这是一种当前比较理想的猪场驱虫模式,驱虫比较彻底,并能防止外部寄生虫的侵入和场内残留寄生虫的繁殖。选对驱虫药、用对驱虫方案,驱虫才能事半功倍。
四、为什么驱虫不见虫?
1、猪体外的寄生虫都是肉眼看得见的,体内寄生虫肉眼常见的一般为蛔虫成虫,其它寄生虫需要解剖乃至借助特殊工具做仔细的观察才能辨认。就拿猪来说,钩虫、饶虫、鞭虫、蛔虫、吸虫及体表寄生虫混感很常见,所谓“驱虫见虫”,见到的都是在肠内的线虫(蛔虫成虫居多),如果肠道内没有成年或老蛔虫寄生,当然见不到虫;其实猪肠道内的寄生虫主要是蛲虫和钩虫,它们的虫体很小,数量庞大,肉眼几乎不可见,对猪的危害比蛔虫大得多;驱虫见虫只能说明:上一次驱虫“不彻底”,或这两次驱虫时间间隔太长。
2.猪体内寄生虫寄生的部位很多,有的部位的寄生虫能排出,有的部位的寄生虫不能排出。
寄生虫的寄生部位不仅有体内体外之分,不同的体内寄生虫寄生的部位不一样,有的寄生虫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寄生的部位也不一样。就拿蛔虫来说,虫卵一般都是在猪的肠内以及猪场环境中,蛔虫幼虫在猪的体内会不断的迁移,肠壁、肝、肺都是其寄生部位,成虫通常寄生在小肠内。使用驱虫药后,能被排出体外的只有肠内的成虫和虫卵(虫卵也需要特别仔细或用放大镜才能看到),其他部位的虫体在药物的作用下被分解、吸收、代谢(在阿苯达唑的作用下,肠内的寄生虫也会被分解)。使用含“阿苯达唑”成份的产品驱虫不见虫也就不奇怪了!
3.“驱虫见虫”不是判断驱虫药药效标准,“合理驱虫”才是猪场提高效益的关键!
“驱虫见虫”确实能说明驱虫药有效,但是“驱虫不见虫”未必就能说明驱虫药无效。我们不应该以“驱虫见虫或不见虫”作为驱虫效果的判断标准,而是要选对合适的驱虫药,把驱虫工作程序化,避免寄生虫的反复感染,把寄生虫对猪群的影响降得更低。
4、养殖场对“抗寄生虫药物”认识不够,添加量小、搅拌不均匀或用药周期短,也达不到彻底驱虫效果;另外,因担心怀孕母猪使用后会出问题,而自行减少剂量,效果往往也不理想;如果生产厂家提供的驱虫药物不合格,药物本身含量不够甚至严重不足,也会导致驱虫效果不佳。
5、驱虫前提是健康的猪群。
我们很多猪场的猪群在驱虫时要么处在严重便秘的状态,要么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母猪驱虫效果肯定不佳。
建议母猪便秘期间要先改善机体肠道问题(使用有益菌如赛科益生、神农菌肽)、解决猪体亚健康(抗毒增免中药制剂如黄连解毒散、扶正解毒散)、不使用霉变饲料等(添加脱霉剂:毒霉克、霉必脱)。
五、驱虫药物组合方案:
附红细胞体是单细胞原虫的一种,属血液寄生虫病,也有人认为是立克次氏体目,属附红细胞体属。目前尚未形成共识。该病多发于高热多雨、吸血昆虫繁殖滋生的季节,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
猪附红细胞体病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在饲料中添加纽美强(10%盐酸多西环素),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在这个季节驱虫,一般都会考虑同时防治血虫病。
使用量:纽美强g/吨+纽科虫灭g/吨,连用5-7天。
外用神农特杀ml兑水60斤喷雾,5—7天后二次喷雾。
驱虫工作,必须引起重视!不能趋于走形式或者心里寄托。选择使用安全、高效、广谱驱虫药,是确保驱虫效果的前提;正确的使用是驱虫效果的保障。
寄生虫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它的危害是隐蔽性的、潜在性的,给猪场定期驱虫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希望各位引起重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