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饮食调养 > 烂身和出血病总是反反复复你真的了解病因用

烂身和出血病总是反反复复你真的了解病因用



鱼的疾病,犹以烂鳃病最为多见,烂鳃病几乎在所有的养殖品种且不同规格的鱼类均可爆发。烂鳃病是鱼类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较难治愈的疾病,常与赤皮病、肠炎病并发故称为"老三病"。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呈现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如果没能及时有效治疗将造成重大的损失,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除了赤皮病、水霉病、败血症外,烂鳃病属危害最为严重的病种之一。

该病主要的流行季节为4-11月,其中6-9月为发病高峰期,水温越高越容易爆发,发病水温常为20-35℃,15℃以上即可发病,冬春低温时节也有发生,鱼类中草鱼最易患发烂鳃病。

在"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败血症等等鱼病中都有"烂鳃"不同程度的伴随发生,凡鱼类患鳃病均以"烂鳃"为主要症状表现,虽是常见病但又是最不容易治好的鱼病之一,虽是常见病但又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主要鱼病病种。

综上所述可知:

烂鳃病是"常见病"是因鱼鳃无保护层又和水以及水体中所有物体(质)接触之因。

烂鳃病"最易造成死亡"是因鱼鳃是吸收氧气的惟一渠道,是鱼生命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故。

所以,鱼类烂鳃病是"不易治好并且最容易造成死亡"的鱼病,烂鳃病死鱼大多数是因呼吸不畅至缺氧窒息而死亡。

三、简单区别鱼类烂鳃病的方法

烂鳃病,病因不同,病种也不同,用药当然也不一样。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根据它们的病灶部位、发病鳃丝颜色、发病时间各不相同,用肉眼感观可以简单区别不同的鳃病。

(开天窗)

二看鳃丝颜色

细菌性引起的烂鳃病,鳃线、鳃丝大多呈黄白色。

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大多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

寄生虫性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有时呈红色。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大多呈白色。

三看发病时间

细菌性引起的烂鳃病流行时间最早和最晚在4月到10月。

寄生虫性引起的烂鳃病集中在7、8、9月。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多在6月到10月。

判别了烂鳃病,用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鳃丝边缘发白)

治疗

首先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烂鳃病,结合水质情况和外观病状来综合诊断和分类施治。

是细菌性烂鳃的,可施用灭菌药物,比如:聚维酮碘毫升/10亩-毫升/15亩,隔1天用二氧化氯克/亩-克/亩,再内服止血肠鳃康克/30公斤饲料+液肽美毫升/50公分饲料一起拌料服用7天。

是寄生虫性烂鳃的,杀虫则看鳃丝黏液多少,黏液多则可用液肽美+草本驱虫净等纯中药杀虫药物处理即可,最好用显微镜检查后确认。

在烂鳃病病情严重且危急时,可以使用止血肠鳃康纯中药产品拌料治疗也可以全池泼洒使用。

六、烂鳃病的分类防治

1.细菌性烂鳃

因细菌感染而引起鳃丝糜烂的鱼病,在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有肿胀,有鳃丝鲜红与乌黑界限。随后,鳃丝出现坏死、腐烂,有贫血与失血症状,有淤泥和"开天窗"。

细菌性烂鳃病常在存在以下问题的池塘发生:

一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塘,底泥深厚及不良,池水及水源水质不洁。

二是苗种带病、带伤入池,或者鱼群体质差,抵抗病害能力弱。

三是施用未腐熟的粪肥污染水体,残饵过多造成水环境恶化。

四是放养密度过高或池塘载鱼量过大。

(鳃丝软骨外露)

细菌性烂鳃病防治

5.每亩水体全池泼洒用50-70克的止血肠鳃康。

6.用生石灰20-50斤/亩化水泼洒。因为烂鳃致病细菌有"喜酸怕碱"的特性,使用生石灰化水泼洒略微搞高水体PH值对灭绝烂鳃致病细菌有效果,同时又对水质进行了调节。

7.用5%的聚维酮碘-毫升/亩。内服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止痛的药饵(止血肠鳃康)。可搭配液肽美一起拌料,每50公斤饲料用ML拌料饲料投喂3—5天。

但在防治鱼病时,生石灰使用仅为20-60斤/亩于水体,早就有人测试过此时PH值均在10以下,但一般均在9.0左右,刚好是偏弱碱性,也就是说,PH值在9.0左右时,刚好是清洗鱼伤口的程度,就犹如用双氧水清洗人的伤口一样。

因此,生石灰在高PH值和蓝藻暴发时禁用以外,生石灰在水溶液状态下应该比其它化学渔药的毒性小得多,当然,施用生石灰"中和水质"才是核心,其次才是鱼病防治。

2.鳃霉性烂鳃

厂家直销订购王经理

鱼类鳃霉病肉眼观察发病鱼的体表没有明显异常,但会有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局部充血发深红或贫血发白的症状。感染初期,病鱼鳃丝上出现黑色菌丝;感染后期,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

鳃霉病病鱼呼吸困难,无食欲,鳃上黏液增加,有出血、淤血和缺血斑块,俗称“花斑鳃”。严重时整个鳃呈青灰色。

鳃霉病主要发生在水质恶化,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多的污浊水质的池塘,发臭的鱼塘最易发生此病。

3.寄生虫性烂鳃

(中华鳋,鳃蛆病,鳃丝上白虫体即为中华鲺)

从鳃上可以目视和显微镜观察到寄生虫类型引起鳃部损伤的鱼病,常见的寄生虫中华鳋(鳃蛆病)可以通过眼睛判断,但是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鳃隐鞭虫等要用显微镜确诊。

厂家直销订购王经理

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会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也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1)车轮虫寄生引起的鳃病

车轮虫流行的高峰季节是5-8月,在鱼苗养成夏花鱼种的池塘中最易发生。在连续绵雨的情况下,最易造成此病的流行。

(2)粘孢子虫寄生引起的鳃病

粘孢子虫寄生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当患粘(黏)孢子虫的病鱼有从鱼身上落入水中的孢子时,被其它鱼吃到或接触而粘附在鱼体表或鳃上后,受到刺激放出极丝壳片裂开,里面的孢质成为变形虫状体,侵入组织细胞内定居下来,开始生长发育。孢子体受刺激改变形成孢子囊,孢囊一般肉眼可以看到。

黏孢子虫肉眼容易看到,也可刺破包囊,镜检可见大量黏孢子虫。一般夏初发病,鲤鱼最易生发此病。

(3)指环虫寄生引起的鳃病

厂家直销订购王经理

镜检即可观察到虫体蠕动,肉眼细看有时也可见粘液下有由许多指环虫聚集而成的‘小白点’。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病,蔓延较快。

(4)中华鳋寄生引起的鳃病

中华鳋寄生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

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末端鳃瓣边缘肿大发白,鳃上粘液增多,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鳃上挂有蛆状虫体,故又称“鳃蛆病”。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草鱼。每年5-9月为流行盛期。

(斜管虫)

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除以上几种外,还有斜管虫、鳃隐鞭虫等等寄生虫病种,大同小异,不一一例举。

(指环虫)

寄生虫性烂鳃病治疗方法

寄生虫性烂鳃病治疗,最好重复用药一次,防止复发。

拌料草本驱虫净+止血肠鳃康+液肽美连续拌料5-7天,效果明显

(不建议使用化药杀虫,化药杀虫反反复复杀不干净,对肝胆伤害也比较大)

分子氨超标时(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氨浓度为0.毫克/升),干扰鳃部渗透压调节系统,损害鳃丝粘膜结构及功能,鱼类因泌氨作用受影响,分子氨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时,鱼血液中的PH值相应升高,从而影响鱼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发生氨中毒,最终导致鱼体死亡。

亚硝酸盐超标时,亚硝酸盐因结合鱼体血液中载氧蛋白,导致鱼体载氧效率降低,出现生理性缺氧,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而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水质不良引起烂鳃病的治疗方法

1.有条件的,首先加注新水。

2.增加溶氧是当务之急,加开增氧机,尽速采取措施比如施用生石灰(高PH值和蓝藻暴发时禁用)、改水剂、藻种培育、底改剂等改良水质。

3.可用超能芽孢杆菌、超能乳酸菌等益生菌,促进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降低有机质含量,减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以及硫化氢含量。

厂家直销订购经理

4.水质不良引起的烂鳃病同样会发生但不仅限于上列几种类型(寄生虫性烂鳃病、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等),要目检,仪测,镜检确认病种,因症不同而分别采用上述不同的治疗方法

赛有渔邀您共同致富

水产人请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ystl/1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