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饮食调养 > 洪灾后水产养殖恢复生产管理技术

洪灾后水产养殖恢复生产管理技术



美丽祥运、健康中国,我的中国梦!

美丽生活从益生菌开始!

生命健康、源于生态,长长久久、久久长长………

一、补救技术措施1、检查修复养殖设施。水灾过后,养殖户应立即检查池塘、网箱、围拦网等渔业生产设施是否受到损坏。对于被洪水冲毁的鱼塘决口和围拦网的溃口能够封堵的及时封堵,尽量减少养殖水产品的逃逸;对于生产设施毁坏严重的养殖水体,首先判断养殖水体剩余养殖水产品的数量,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剩余养殖鱼的逃逸(如用2-3层拦网,拦住养殖设施被毁坏的地方)。洪水退却后要修复被毁坏的增氧机、投饵机、渔船、网具等渔业生产设施。受洪水冲击的网箱要及时修补,置于安全的水域,补放鱼种,恢复生产。对退水后的池塘塘埂要加高、加宽、加固,加强检查,防止复溃。抢修好养殖区内道路、电力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正常供电。2、及时补放鱼种。应抓紧补放草鱼、鲤鲫鱼、鲢鳙鱼、三角鲂等鱼种,放养数量视不同条件而定。池塘养殖鱼类逃逸比例低于50%,适当补充投放鱼种,养殖鱼类逃逸比例超过50%的,应考虑并塘,将2口塘的养殖鱼类并入其中的一口塘养殖,另一口塘重新投放“四大家鱼”等鱼种进行养殖,鱼种规格选择8-10厘米左右,亩投放量控制在-尾。对于被洪水冲毁鱼类全部逃逸的养殖水体,应重新安排渔业生产。放养数量不宜过大,应抢早投放,加强投喂,适时养成上市。3、及时运用祥运EM菌调节水质。水灾之后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鱼类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及时搞好水质调节。暴雨后,山区池塘的池水一般pH偏低,应对养殖水体定期施用生石灰,每20天用一次,亩用量20-30千克,现浸泡现泼洒,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随雨水带入的一些病菌。3天后再泼洒祥运EM菌进行水质调控培养。池塘每亩施~公斤畜禽人粪有机肥(EM菌发酵后的),培育浮游生物,培肥水质。如缺少有机肥,可亩用尿素5公斤、磷肥2.5公斤化水溶解后全塘泼洒,用以培肥水质,为重新补放的鱼种培养丰富的生物饵料。鱼塘放养时透明度最好保持在30cm左右。适当延长开增氧机的时间。一般要求下午1-3点和凌晨左右开动增氧机,尤其下阵雨无风无光照的情况下要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在使用增氧机的同时适时使用祥运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4、谨防鱼池缺氧泛塘。因水灾之后大量的地表有机物及其它杂质被雨水带入养殖水体,再加上天气闷热持续高温,鱼类基本集中在水体中下层,因此水体中下层鱼类密集,耗氧增多;同时,未清塘鱼塘淤泥较深,浮游生物易过度繁殖,引起水质恶化,极易导致养殖水体鱼类浮头“泛塘”。为了防止泛塘,应加强日程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值班。天气多变季节,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情况及行为。一旦发现缺氧预兆(鱼轻微浮头)应及时注入新水和开启增氧机。5.抓好秋繁和秋苗的培育工作。由于池塘养殖区受灾严重,需要补充大量鱼种,各地要抓住灾后的晴好天气,搞好亲鱼培育,实施秋繁秋苗稀养速成,弥补损失,并解决明春苗种缺口问题。二、防疫技术措施加强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大水过后,水中各种细菌病原易滋生繁殖,鱼病易发,主要易爆发及流行的疾病是细菌性出血病、烂腮病、肠炎病等,可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药物泼洒消毒;用微生态制剂祥运EM菌改良水质;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祥运EM菌、多维、大蒜素、免疫多糖等,以改善鱼类消化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与抗病能力;发现死鱼和病鱼及时捞取,进行无害化处理。 鱼类寄生虫类疾病的防治。寄生虫的种类不同,其流行季节不一样,但主要危害季节是在春末和夏初及秋初,如中华鳋等;在水质恶化的肥水池中原生动物较多,如车轮虫;清瘦的水质中甲壳动物较多,如锚头鳋等。杀灭原生动物寄生虫时(如车轮虫、鳃隐鞭虫等),一般选用硫酸铜(含量95%以上)加硫酸亚铁(0.5+0.2)使浓度达到0.7ppm。

河南祥运生物(环保)公司技术服务中心

运之来健康生活=健康农业知识宝典=发酵+原生态+益生菌护航=播种未来、缔造人类健康生活!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ystl/1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