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饮食调养 > 眼镜王蛇的养殖方法

眼镜王蛇的养殖方法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风波、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同样具有眼镜蛇的大多数特点,只是体形更大更长,颈部扩展时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但它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外形特征

眼镜王蛇是世上体型最长的毒蛇,体长可达5.6米(18英尺),分布在印度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一带,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以别的蛇类为食;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由于各种因素,眼镜王蛇被公认是一种相当危险的毒蛇。它也在很多地区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行为特征

蛇是近视眼,耳朵里没有鼓膜,对空气里传来的声音没有什么反应。它识别天敌和寻找食物主要靠舌头。如果你遇到眼镜王蛇,假如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使地面受到振动,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眼镜王蛇是一种智商很高的蛇类,它们捕猎其他的蛇,而且能分辨对方是否有毒。在捕食无毒蛇时,眼镜王蛇并不轻易使用毒液,它会随便咬上一口不放,任凭猎物挣扎反抗,直到死后再慢慢吞食。

在捕食毒蛇时,它则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不断挑衅,当对方终被激怒向它发起进攻时,眼镜王蛇会机警地躲闪,最后猎物身心疲惫、无心恋战时,它看准机会,一口咬住猎物头颈并释放毒液将其杀死。

还好眼镜王蛇在野外并不是很常见,一旦与人遭遇,它常会像眼镜蛇一样,招牌式地立起上半身,将脖颈张开,露出喉部鲜明的黄白色鳞片,并不时发出咝咝声,叫人望而生畏。应对方式

出行注意

野外活动最好穿高帮鞋。在草木生长繁盛的地方,要用木棍之类撩动草木,以赶走毒蛇。被蛇咬伤后实行早期急救尤为重要。要遵循冷静、结扎、冲洗、排毒的原则进行。

自救步骤

一:用打火机点燃火烧灼伤口,这样容易破坏蛇毒的毒性;

二:在伤口近心脏一端扎住血管,避免蛇毒扩散,但切记扎1—2小时后要松一次,否则易引起肢体坏死。此部必须要最快速度,万不可和第三步颠倒。

三:到水源地冲洗伤口,在伤口齿痕为中心,划开2CM~3CM长的十字形,用拔毒罐或者另外吸取工具引流走毒血。绝不能用嘴吸,不然会对口腔黏膜引起二次中毒感染。注:血液型蛇毒中毒后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方式,会是血液难以凝固而流血不止。

四:医院就医。

目前国内蛇毒血清较齐全医疗机构不多,去蛇类频繁出没的地方。旅行前医院相关药物储备是比较重要的。

眼镜王蛇行动敏捷,头部可灵活转动,不但可向前后左右方向攻击,还可以垂直窜起来攻击头顶上方的物体。咬住东西后常不会轻易撒口,毒液中干毒约毫克,而平均致死量为12毫克,被咬者会在数分钟内引发肿胀、反胃、腹痛、呼吸麻痹,出现言语障碍,昏迷等症状,人在被咬后的半小时内如没有及时的药物治疗必定死亡。

毒性介绍

眼镜王蛇的毒液里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另也包含了心脏毒素。毒素由多肽及蛋白质所组成。

在攻击时,蛇毒会经毒蛇那长1.25厘米的毒牙注入受害者体内,毒素会迅速袭击被咬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伤者会因心脏血管系统崩溃而进入休克状态;最后会因呼吸衰竭、心跳减弱而死亡。临床个案显示,被咬者也有机会出现肾衰竭的情况。

和别的毒蛇一样,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测试结果在不同的毒理学研究中都有不同,因为LD50数据会随着不同的注射及研究方法而产生变化。实验白鼠皮下注射的1.7mg/kg,静脉注射的1.31mg/kg及腹腔注射的1.mg/kg为较常被引用的数据。另一个研究则在五只东南亚野生眼镜王蛇身上得出1.93mg/kg(皮下注射)的结果,也有研究显示,中国眼镜王蛇的毒性为0.34mg/kg(肌肉注射)。不同地区的个体的毒性也可能略有不同。

眼镜王蛇的一咬可以迅速致命。它平均能注入—毫克的毒液,最大的毒液分泌量甚至能达7毫升。被咬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抗毒血清来对抗蛇毒,阻止毒素进一步破坏身体机能。更有指眼镜王蛇一口所能注入的毒液能于3小时内杀死一头成年的亚洲象。

被咬伤后的死亡率以及死亡的速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毒蛇所注入的毒液量、被咬位置、伤者的健康状况等。另外,由不同地区组织所作出的调查也可能会给予不同的答案。例如,虽有一网页报告提到,眼镜王蛇通常都只注入不足以致命的毒液分量,医院所发表的蛇咬个案报告则显示,有三分之二被眼镜王蛇咬伤的病人都被注入了大量毒液,属于“危殆”级别。[3]根据阿德雷得大学临床毒理学部门的说法,被眼镜王蛇咬伤后的致死率大约为60%。眼镜王蛇蛇咬能迅速致人於死地,伤者可在30分钟内死亡。

现在有两种抗蛇毒血清用於对抗眼镜王蛇的毒素,国际红十学会组织於泰国生产其一;中央研究所於印度生产其二,但二者的产量都不算高。近期,新加坡有科学家发现眼镜王蛇的神经毒素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

蛇毒取制

操作时须两人搭档;1个人用手抓住眼镜王蛇的头部,另1个人用竹筷或33cm左右长的玻璃棒塞入蛇口里,下面用小碗接着,蛇撕咬时,毒液便从牙管中射出来,用此法逐条取毒。然后将毒液放到离心机转3-5分钟,再进行干燥,即为蛇毒(晶体)。专家提示:

①蛇类列为上海市重点保护动物,建办养蛇场须征得当地林业部门同意并申办驯养繁殖许可证。

②养蛇人员须装备防护衣鞋手套,现场应备救治蛇伤的药品器械。

人工养殖

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也产于印度及东南亚一眼镜王蛇带,野生资源极少,其蛇毒(晶体)以克计值,蛇肉价格较高,人工养殖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场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带,采用室内笼养或露天建池养殖。

1.室内笼养,1只铁笼养一只,视蛇大小确定密度,一般采用不锈钢丝或合金材料制作,蛇笼体积为30*20*60cm;笼内设置1个固定的水槽,蛇笼上方做2个盖,里层为活动盖,外层盖为固定盖,这样较安全。

2.露天建池养殖,一般建3个池,分小蛇池、中蛇池、大蛇池,每个池的面积为30-50平方米;池四周墙高为4米,墙壁要光滑,墙顶做成“r”字形;池内做蛇窝,池内建一个长2米、宽1米、深0.3米的小水池。

日常管理

1.养眼镜王蛇,要养些蛙类、黄鳝,也可按养鸡的方法喂配合饵料,喂猪、牛、鸡、鸭屠宰场的下脚料,可先将下脚料切成小块煮熟,定时、定量、定位存食。市场销售旺季时,在前1天先投下一些活的小鸡、小鸭、蛙类等,每天投喂1-2次,吃完为止。

2.随时注意观察蛇的吃食和排泄情况,并据此来增减饵料,发现病害时对症下药,保证池中随时有水,每天应将笼或池中的粪便冲洗干净。

3.眼镜王蛇卵生,以落叶堆成巢窝,产卵于窝内,每产20-30枚,多达40枚,雌蛇有护卵习性,繁殖配对1公配5母(公蛇长度较母蛇短)。

4.眼镜王蛇吃活体动物,应逐渐过渡到吃动物下脚料和配合饵料井为主食,并注意饵料适时的更换。

5.养殖过程中,设施要严密,防止伤人,进入露天养殖场地应穿戴全身防护服。

6.一般一条g的小眼镜王蛇从入春到冬眠前体重可达-g,捕捉可事先投喂安眠药,或用0.7—1米长的铁钳;也可用低压的电棍击一下,然后捕捉。每条蛇重在g以上即可上市。

疾病防治

人工养殖眼镜王蛇易得肠炎病和寄生虫病。肠炎病拉稀时,可在饵料中加几片土霉素和氯霉素片剂治疗。患寄生虫病时体形较瘦,可在饵料中加些左旋咪唑进行驱虫。若患体表寄生虫,则可用10%—1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雾驱虫。

眼镜王蛇体内有多种寄生虫。寄生虫病轻的会削弱体质,引起其它疾病,严重的常直接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①裂头蚴是绦虫的幼虫,蛇类是孟氏裂头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裂头蚴多在皮下寄生,一般对蛇类危害不大。

若裂头蚴寄生在蛇体表皮下,可用利刀剖开皮肤取出,然后在伤口涂1%~2%碘酊。裂头蚴寄生在其它部位,不用专门治疗,可在治其它寄生虫时附带治疗。

②鞭节舌虫寄生于蛇的肺部和气管中,危害很大,能使蛇窒息致死。

对此种寄生虫可用兽用敌百虫溶液灌入胃中,按每千克体重0.01克给药,连续灌胃3天。

③棒线虫寄生于肺泡腔内,多时密布患部,使蛇肺部糜烂而死。

治疗用四咪唑,每千克体重0.1~0.2毫克灌服。

④异双盘吸虫寄生于蛇的胆囊中。

⑤蜱虱蜱虱是由笼舍及饲养环境卫生条件差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蜱虱可使蛇体血清蛋白减少,并传播病原体,给宿主带来强烈的不良刺激,降低免疫力,常导致发生全身性疾病。

来源:养蛇技术网









































白癜风哪里治疗效果好
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ystl/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