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鞭虫病 > 饮食调养 > 人体寄生虫学问答要点参考五教学之窗

人体寄生虫学问答要点参考五教学之窗



生食猪肉可感染哪些线虫?猪为什么宿主?

旋毛虫,猪为中间宿主。

十二指肠钩虫,猪为转续宿主。

生食蔬菜可感染哪些线虫?进入人体的各是什么虫期?

蛔虫,感染性蛔虫卵。

钩虫,丝状蚴。

鞭虫,感染性鞭虫卵。

东方毛圆线虫,丝状蚴。

粪类圆线虫,丝状蚴。

线虫的感染期幼虫和成虫摄取能量方式有何不同?

线虫的感染期幼虫一般不进食,只能利用体内储存的物质以脂类代谢为主,维持最低的能量代谢。成虫获取能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糖类代谢。

线虫的生殖系统有何特征?

雌性生殖系统多为双管型,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为什么线虫卵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线虫卵的卵壳主要由三层组成即卵黄膜,壳质层和蛔甙层。壳质层具有一定的硬度,能抵抗机械压力。回甙层具有调节渗透作用的功能,可防止水溶性化合物从外界渗入卵内,也可使卵内液体不致外漏。

简述线虫感染免疫的特点。

幼虫在血液或组织移行,其抗原物质易于接触宿主免疫系统,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寄生于肠腔的线虫,引起的免疫应答不显著。

简述线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一般呈圆柱形,不分节,两侧对称,雌雄异体,雄虫一般较雌虫为小且其尾段还具明显的特征。

肠道线虫的病原学检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1.粪便直接涂片法:操作简便,出结果快,但虫卵少时易于漏诊。

2.饱合盐水浮聚法:检出率比直接涂片法高,但只适于检查比重较轻的钩虫卵。

3.肛门拭子法:检出率较高,但只适于检查在肛周产卵的蛲虫。

4.试管滤纸培养法:检出率较高,结果观察方便,但费时较长(3-5天),只适用于钩虫病的检查。

输血能否使受血者感染丝虫病?为什么?

1.丝虫感染期是丝状蚴,经由蚊下唇逸出侵入人体。

2.宿主血液中的微丝蚴虽可使蚊感染,但对人无感染力。

为什么钩虫病流行有季节性特点?

1.生活史中有自由生活的幼虫期。

2.虫卵在外界孵化及幼虫生长发育受温湿度等因素影响。

3.潮湿温暖气候适于钩虫在外界发育,亦为农业生产繁忙季节,皮肤感染机会较多.

4.南方感染季节较长,几乎全年有感染机会。

为何晚期丝虫病人血液中常不易查到微丝蚴?

1.淋巴管阻塞。

2.成虫衰老,生殖力降低或已死亡。

3.机体对丝虫抗原,特别是微丝蚴抗原的高免疫应答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微丝蚴。

试述蛲虫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1.蛲虫寿命短只要注意不再感染很快便可清除。

2.措施为治疗患者(集体机构应进行集体治疗),注意公共卫生家庭卫生及个人卫生,防止互相传播及自身感染。

试述蛲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雌虫产卵活动致肛周搔痒,影响身心健康。

2.摄取营养,肠粘膜损伤致消化功能紊乱。

3.异位寄生引致相应脏器炎症及损伤(阴道,子宫,输卵管,腹腔等)。

人感染钩虫出现明显症状与哪些因素有关?

1.感染度。

2.宿主自身条件(健康,营养,免疫力)。

简述试管滤纸培养法诊断钩虫的原理。

1.生活史有自由生活的幼虫期。

2.虫卵在适宜的温,湿度下,24小时内可孵出杆状蚴。

病人血液中发现微丝蚴,如何进一步确定虫种?

1.厚血片染色后观察鉴别。

2.根据微丝蚴大小,体态,头间隙,体核尤其尾核有无作鉴别依据。

3.如有可能取得成虫也可鉴别虫种。

旋毛虫的生活史有何特点?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二者均有不需在外界发育,但必需转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

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哪些?其临床表现各是什么?

1.班氏丝虫:可引起淋巴结炎,淋巴管炎,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

2.马来丝虫:可引起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象皮肿。

3.帝汶丝虫:可引起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象皮肿。

4.盘尾丝虫:可引起皮肤结节,失明。

5.罗阿丝虫:可引起皮下肿块。

6.链尾丝虫:常无致病性。

7.常现丝虫:无明显致病性。

8.奥氏丝虫:无明显致病性。

比较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形态鉴别要点。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长、宽(mm)

~×5.3~7.0

~×5~6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头间隙

长度与宽度相等或仅为宽度的一半

长度约为宽度的2倍

体核

圆形,较小,大小均匀,排列

疏松,相互分离,清晰可数

卵圆形,排列紧密,常

相互重叠,不易分清

尾部

后1/3较尖细,无尾核

有两个尾核,前后排列,尾核处较膨大

输血能否传播丝虫病?为什么?

输血不能传播丝虫病,因为寄生于人体的微丝蚴不具有感染性,微丝蚴必须在适宜的蚊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才能变成感染期幼虫。

为什么检查丝虫病要在晚间抽血?是否所有淋巴丝虫病的检查都要于晚间抽血?

根据微丝蚴在外周血液内出现的时间,可将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分为周期型和亚周期型。分布在我国的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都属夜现周期性,即微丝蚴白天集中于肺毛细血管,晚上才出现于外周血液,因此检查这种具有夜现周期性的丝虫要于晚间抽血。不是所有丝虫都具有夜现周期性,对于亚周期型的丝虫,如昼现亚周期型的丝虫,白天也可查见微丝蚴。

为什么蛔虫病流行广泛?

蛔虫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雌虫的产卵量大,一条雌虫每天产卵约24万个;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一般可存活一年左右;犬,猪,鸡,鼠,蝇及蜚蠊等动物及昆虫,因吞食或接触人类及其污染物,可携带虫卵或排出仍然存活的虫卵,从而扩大了播散面。

蛲虫如何引起异位损害?异位损害可见于哪些器官或组织?

蛲虫的异位损害是由雌性成虫引起的,当宿主睡眠时,雌虫从肛门移出排卵,雌虫排卵后大多死亡,但有少数雌虫可再进入肛门或阴道,尿道等处,引起异位损害。异位损害常见于阴道,子宫内膜,输卵客,此外,腹膜,肠壁组织,肝脏,肺及膀胱等处也可见。

为什么蛲虫病不易根治?

蛲虫生活史简单,雌虫在肛门附近产卵,虫卵不离开宿主即可迅速发育至感染虫期,感染性卵可通过污染患者手指而造成自身反复感染,故蛲虫病不易根治。

为什么蛲虫病多见于儿童聚集机构?

1.蛲虫生活史简单,雌虫在肛门附近产卵,虫卵不离开宿主即可迅速发育至感染虫期。

2.感染性卵除可通过污染患者手指而造成自身反复感染外,散落在室内灰尘,物具或食物上的感染期卵也可经口吞食而使人受染。此外,蛲虫卵的比重较轻,可在空气中漂浮,若感染性卵随空气吸也也可使人受染。幼儿园为儿童聚集的地方,衣,被,食器,玩具等都可能被感染性卵污染,儿童极易通过相互接触而感染。

何为钩虫迁延移行现象?

迁延移行现象是指人体感染十二指肠钩虫时,部分幼虫在进入肠腔前,滞留于某些组织中很长时间,之后陆续到达肠腔,发育成熟。

婴儿感染钩虫的途径有哪些?

经皮肤,经胎盘,母乳。

钩虫病的感染方式有哪些?

经皮肤,经口,经胎盘,经母乳,经转续宿主。

某幼儿园有蛲虫病流行,如何为该园制定防治方案。

人是蛲虫病唯一的传染源,虫卵不离开宿主即可迅速发育致感染期,感染性卵除可通污染患者手指而造成自身反复感染外,散落在室内灰尘,物具或食物上的感染期卵也可经口吞食而使人受染。此外,蛲虫卵的比重较轻,可在空气中漂浮,若感染性卵随空气吸入也可使人受染。幼儿园为儿童聚集的地方,极易通过相互接触而感染。防治方案包括综合措施以防止相互感染杜绝自身反复感染。

1.控制传染源:定期查治幼儿园全体儿童,必要时包括全体工作人员。查治患儿家庭全体成员。

2.在治疗的同时,幼儿园和患儿家庭应进行环境清理及衣,被,食器,玩具等的消毒。

3。保持个人卫生,如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

根据旋毛虫生活史,制定防治旋毛虫病的方案。

旋毛虫病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保虫宿主多,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而招致感染。都市型旋毛虫病主要是猪与鼠间相互传播,导致人群感染。虽然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但必需转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因此病人在旋毛虫病的传播上并无实际意义。

防治方案如下:

1.消灭和控制传染源,如杀灭或治疗感染旋毛虫的动物。改变饲养牲猪的方式,避免牲猪吞食鼠类或鼠粪污染的饲料。

2.加强肉类的卫生检验和集贸市场的管理,杜绝病猪肉上市。

3.改变不卫生的饮食习惯,不生食或半生食肉类,及其腌,熏制品。

为什么城市蛲虫病的感染率会高于农村,而蛔虫病的感染率低于农村?

1.蛲虫生活史简单,虫卵不离开宿主即可迅速发育致感染虫期,除可通过肛门-手-口途径造成身自反复感染外,散落在室内灰尘,物具或食物上的感染期卵也可经口吞食而使人受染。此外,蛲虫卵的比重较轻,可在空气中漂浮,若感染期卵随空气吸入,也可使人受染。城市由于人口密集,通过相互接触而感染的机会较农村多,因而感染率高于农村。

2.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必需在具有一定温度,湿度,氧气和荫蔽的泥土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才能变成感染性虫卵。由于农村生产方式与城市不同,粪便管理不如城市,人群与感染性虫卵污染的泥土或作物接触的机会较城市人群多,因此农村的蛔虫的感染率一般高于城市。

为什么钩虫易使宿主产生严重贫血?

1.成虫咬附的肠粘膜上,可造成散在性出血和溃疡。

2.头腺分泌抗凝集,使伤口处不易凝血;咽管收缩扩张频繁,使流进口囊的血流迅速经咽,肠自肛门排出。

3.虫体在吸血的同时,咬附部位不断有血液渗出,渗出的血量与虫体吸食的血量大致相当。

4.虫体经常更换咬附部位,造成新的损伤。

根据蛔虫生活史,如何制定蛔虫病的防治方案?

1.针对传染源:蛔虫病的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治疗蛔虫病患者和带虫者,如每年两次服用驱虫药可有效的减少传染源。

2.蛔虫属土源性线虫,蛔虫病的传播无需中间宿主,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必需在具有一定温度,湿度,氧气和荫蔽的泥土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才能变成感染性虫卵,因此加强粪便管理,不用新鲜粪便作为肥料,如建立沼气池使粪便发酵,可有效地杀灭虫卵。

3.蛔虫是经口感染,有些动物和昆虫还可携带和散布虫卵,因此针对不同层次和年龄结构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改善环境卫生是预防蛔虫感染的有效方法。

为什么说十二指肠钩虫比美洲钩虫对人类的危害更大?

1.十二指肠钩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美洲钩虫强,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

2.十二指肠钩虫经口感染较美洲钩虫更为常见。

3.十二指肠钩虫导致宿主贫血较美洲钩虫严重。

4.十二指肠钩虫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

5.十二指肠钩虫有迁延移行现象。

6.十二指肠钩虫有转续宿主,食用生肉可能也会招致感染。

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隐性丝虫病)的发生原因及其临床表现如何?

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隐性丝虫病)是宿主对丝虫抗原,特别是对微丝蚴抗原所表现的I型速发性超敏反应。微丝蚴在肺内被清除。该症的典型表现为夜间发作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IgE水平的高度上升。症状持续数周,可自行消失,但可再现。

比较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生活史及致病的异同?

1.两种丝虫都以蚊为传播媒介,但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蚊种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班氏丝虫的主要媒介蚊种是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两种丝虫都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但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人体深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除寄生于人体浅部淋巴系统外,还可寄生于人体深部淋巴系统。

2.急性期两种丝虫都可引起发热,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肢体淋巴水肿,但在马来丝虫,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多见于肢体,而班氏丝虫,除见于肢体外,还见于男性生殖器官,出现精索炎,副睾炎,睾丸炎。慢性期两种丝虫都可引起象皮肿,但马来丝虫引起的象皮肿见于膝以下的小腿,偶见于肘以下手臂,不发生于生殖器官;班氏丝虫引起的象皮肿常见于下肢,包括大腿和小腿,还可见于阴囊,阴茎,阴户和乳房。此外,班氏丝虫还可出现鞘膜积液和乳糜尿。两种丝虫都具夜现周期性,但马来丝虫微丝蚴出现的高峰期在8AM-4AM,而班氏丝虫微丝蚴出现的高峰期在10PM-2AM。在自然界,班氏丝虫无保虫宿主,马来丝虫有保虫宿主。

何为丝虫的免疫耐性,其临床表现如何?在流行病学上有何重要意义?

在流行区,不少丝虫感染者血中有微丝蚴,但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的免疫系统对丝虫抗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出现免疫抑制原因可能是患者在胎儿期(或出生前),其母已感染丝虫,丝虫抗原通过胎盘使胎儿致敏,以致出生后对丝虫感染出现免疫耐性。其表现为血中有微丝蚴,但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此类患者缺乏丝虫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常被漏诊,从而在丝虫病的传播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一种线虫病为例说明人兽共患病寄生虫病的特点。

1.可寄生于人,亦可寄生于畜,兽等脊椎动物。

2.通过昆虫媒介,水或食物等途径从脊椎动物传给人,如旋毛虫病或马来丝虫病。

以一种线虫为例说明土源性蠕虫防治特点。

1.生活史不需中间宿主,亦无需昆虫作媒介。

2.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发育后经口或皮肤感染宿主。

3.防制原则以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注意个人卫生为主,可举蛔虫或钩虫等为例。

试从钩虫生活史说明其对人的致病特点。

1.感染期蚴钻入皮肤引致钩蚴性皮炎。

2.幼虫移行经肺引起局部出血炎性病变,钩虫性哮喘。

3.成虫吸血活动导致缺铁性贫血,有些病人可出现"异嗜症"。

4.成虫咬附肠壁,损伤肠粘膜致消化道症状。

为什么蛔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1.不需要中间宿主。

2.雌虫产卵数量大。

3.虫卵对外界物理化学因素抵抗力强。

4.感染人体的方式简单。

人旋毛虫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1.猪,犬,猫,狐,鼠等哺乳动物是人旋毛虫病的传染源。

2.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肉类是人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

3.人虽然可感染旋毛虫但不是传染源。

肛门拭子法为何适用于蛲虫病的诊断?

1.成虫不产卵或仅少量产卵于人肠内,粪检阳性率极低。

2.雌虫夜间产卵于肛周,虫卵粘附其上。

效果较好的钩虫病病原检查方法是什么,简单说明其优点。

1.饱和盐水浮聚法。

2.优点:发现虫卵机会较多,视野无粪渣等杂物干扰,可作定量检查。

为什么钩虫病流行有季节性特点?

1.生活史中有自由生活的幼虫期。

2.虫卵在外界孵化及幼虫生长发育受温,湿度等因素影响。

3.潮湿温暖气候适于钩虫在外界发育,亦为农业生产繁忙季节,皮肤感染机会较多。

比较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的形态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10~13×0.6

9~11×0.4

(mm)♂

8~11×0.4~0.5

7~9×0.3

体形

头端与尾端均向背面弯曲,虫体呈“C”形

头端向背面弯曲,尾端向腹面弯曲,

虫体呈“S”形

口囊

腹侧前缘有2对钩齿

腹侧前缘有1对板齿

背辐肋

远端分2支,每支再分3小支

基部分2支,每支再分2小支

交合剌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钩状,被包裹于另一刺的

凹槽内

尾刺

丝虫生活史中,何种时期对人体有致病作用,主要引起哪些组织器官损害?

1.微丝蚴可引起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2.幼虫和成虫分泌物,代谢及分解产物,雌虫子宫排泄物等引起急性期过敏炎症反应,表现为淋巴管,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和丝虫热。

3.成虫刺激,死亡成虫及微丝蚴为中心形成丝虫性肉芽肿导致淋巴管阻塞性病变,如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及乳糜尿等。

为什么班氏丝虫病流行呈片状分布?

1.人是班氏丝虫唯一终末宿主,未发现自然感染动物。

2.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与致倦库蚊。

3.蚊媒习性有孳生于污水中、嗜人血、家栖性、扩散范围有限。

4.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局部小气候的变化。









































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
如何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ghy.com/ystl/6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